王巖
摘 ?要:新課程要求教師運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構建高效學習課堂,助力學生高效學習。為了推進新課程改革,推動數學教學的發展,我們必須積極將這一理念踐行在我們的具體工作中,積極探尋方法的創造性運用,服務好學生。為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從小學數學教學入手,探討如何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助力小學數學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教學方法;數學;小學生;教學
在提倡核心素養的時代下,我們的課堂教學工作要由“知識主位”逐漸過渡到“能力主位”,在課堂中不僅僅要傳授給學生相應的知識和技能,還要在課堂中推動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等等,促進他們的綜合發展。小學生正式開始他們的學習之旅,較之學前階段接受到的零散的、啟蒙性的知識,小學數學學習更講究科學的理念和方法,幫助學生獲得相應的數學能力。
一、在生活化的學習情境中激發學生探索欲
一切知識來源于生活,以生活為本源去設計教學、組織教學工作也就顯得很有必要。特別是長期以來數學教學重理論輕實踐,重說教輕感化,在課堂上為老師“獨尊”,教師將教學的重心放在了對學生知識的傳授、考試能力的訓練上,讓學習脫離了生活實際,成為了一門“假大空”的學問。為此,以生活為本源創設情境,以熟悉的話題引領學生進入課堂,才能真正激發他們的探索欲。
例如,教學部編版三年級《位置和方向》,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創設具體的情境,引導小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并能靈活運用這些方位詞去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學會去看簡單的路線圖,說出行走的路線,進而在一系列的活動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新課導入環節,為了增加學生們對課題的熟悉度,教師可以從學生們最熟悉的學校環境入手,在課件上展示學校的地圖,教師:“學校是我們除了家最熟悉的地方?同學們,你們真的了解我們的學校嗎?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學校周邊的一些建筑物或景點呢?”每當學生們說完一處,教師可以在地圖上找出來插上一個小標志,讓學生們清楚地了解到公園、超市、河流等地點的位置,為了詳細說出這些地點在學校的什么位置,這就需要使用到方位詞,帶著這樣強烈的興趣,學生們走進了本課有關位置和方向知識的學習之中。
二、在互動式的數學課堂中啟迪學生的思維
提問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教學藝術。小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較低,在數學教學中通過運用提問的教育手段,針對所學內容精心設計問題,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去主動思考,促進學生思維不斷深化發展。那么,在充滿激情和活力的課堂中,學生們體驗到了思考的樂趣,學習的樂趣,獲得了深度思考能力。
例如,同樣是教學部編版三年級《位置和方向》,在“辨別方向”的學習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們掌握辨別方向的方法,教師可以通過問答這一互動的方式,開展和學生們的交流和探究。如,教師:在日常生活中你們會辨別方向嗎?你是如何去辨別的呢?有的學生提到了生活中重要的參考物太陽,面對太陽升起的一方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而是南。教師對這一回答進行肯定,還可以請這位學生們親自為大家演示這一方法。還有的學生提出了用指南針進行辨別方向,指南針紅色的指針指向北,另一邊則是南。這一方法是學生們在自然課中知道的,可見學生們有著愛思考的好習慣。在這樣的互動環節中,通過探索多種辨別方向的方法,幫助學生們掌握了這一數學技能,也培養了學生們愛觀察、愛思考的好習慣。
三、在合作探究式學習中推動學生自主成長
合作探究式教學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不同于教師的口頭傳授,合作探究中教師以問題的形式將學習任務下放給了學生,學生不再坐著接受知識,而是需要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與成員們一起思考、交流、驗證、探索,在集體的智慧下去理解知識、認知原理,真正體現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例如,教學部編版三年級《年、月、日》這一部分知識時,為了幫助學生去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他們之間的關系,特別是解決其中關于閏年、平年判斷方法這一學習難點,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小組,通過組內、班內交流合作這一學習方式,在集體的智慧下一起攻克這一難題。合作探究中,學生們仔細觀察,發現了規律——每隔四年閏一次,于是用紅筆標出閏年年份,通過分析最終找到了閏年年份和4存在的有機聯系,隨后對末尾是兩個0的整百年份進行了驗證,最終得到了判斷方法,并在年歷上進行了自我驗證,活動無形之中培養了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推動他們不斷自主成長。
總之,在新課改背景下,我們必須改革數學教育,立足小學生們的生理發展水平和教育教學規律組織教學活動,推動學生更好成長。
參考文獻:
[1]胡艷平.探究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J].學周刊,2019(31):82.
[2]顧建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創新模式探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4,11(36):136+138.
[3]張江榆.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有效性初探[J].華夏教師,2012(12):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