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子恒
摘 ?要: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下,人才的競爭力也逐漸增大,這給大學生就業造成了一定困難。為此,中央到地方相繼都出臺了相關政策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以此來緩解大學生就業難題。而共青團的重要職能就是指導大學生創業,這也是高校共青團提升自身影響力的重要途徑。本文將對高校共青團服務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具體優勢以及具體的提升對策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共青團;大學生;創業能力;對策
作為高校人才培養中重要力量,共青團在學校建設中發揮著不容小覷的作用。將共青團的服務功能與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融合到一起,可以進一步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推動高校培養大學生工作的進程。基于當下飛速發展的社會,高校共青團應充分挖掘自身的特點以及優勢,制定相應的共青團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對策,優化培養大學生的方式方法,促使大學生能夠成為我國社會發展中堅實地中間力量。因此,本文對共青團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對策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校共青團服務大學生創業活動的具體優勢
將共青團設立為服務大學生創業活動的組織機構,可以充分發揮其服務優勢,提高高校大學生教育的科學性,進而全面培養學生創業能力,推動我國大眾創業進一步發展。具體作用如下:
(一)組織優勢
高校共青團在實際工作中能夠與學生全面接觸,通過學生會、社團聯合會以及創業組織等與學生充分融合,在加強學生組織接觸的同時也能根據學生實際需求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學生提升創業能力[1]。
(二)平臺優勢
高校共青團在開展創業活動中,給大學生參與創業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平臺,讓大學生在此過程中感受到創業活動的樂趣,進一步幫助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提升。如開展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自主創業競賽以及創業計劃大賽等活動,通過實踐活動促使大學生提高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很好的為自身發展做出規劃。
(三)人才隊伍優勢
共青團在輔導學生創業過程中,通過高素質的教師的有效指導,可以促使學生得到專業的指點和引導。其中共青團可以邀請符合學生實際需求的企業領導者以及成功人士等,進行講座活動,傳授大學生創業經驗。通過專業的指導隊伍給大學生生創業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共青團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具體實踐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
校園要營造良好的創業文化氛圍,先引導大學生參與到創業活動中,提高創業意識,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創業。打造良好創業文化氛圍首先要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一方面,共青團需要大力宣傳創業活動,可以通過新媒體、網絡以及新聞網等多種途徑進行宣傳。并結合學校實際情況,設立創業獎項,通過獎勵機制,利用榮譽稱號、表揚鼓勵等方式,給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目標,形成正確的創業觀。另一方面,共青團可以積極開展講座、經驗交流分享會等活動,通過第二課堂激發大學生創業熱情,利用創業實踐活動促使大學生開拓視野,提高創業實踐能力[2]。
(二)設立創業咨詢服務工作室
大學生在實際過程中定會遇到多種多樣的問題,例如對一些創業優惠政策、注冊審批流程等方面不了解。所以高校共青團要設立大學生創業咨詢服務工作室,給有需要的大學生提供有效服務和幫助。可以在學校內配備專業的咨詢工作人員,從學生創業的前期輔導、計劃制定、創業政策給予合理建議,到創業過程中的運營指導、資源、能力等多方面的培養,再到創業后期的幫扶等,給予大學生較為專業的指導。
(三)搭建創業實踐基地
高校共青團組織可以利用自身優勢,通過網絡和社會資源,增強與高新科技園、突出企業的交流和合作,在校內和校外建設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創業孵化基地等,為學生提供創業項目,將先進的創業項目引入到學生中,通過這種方式,將多方面的資源進行整合,降低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的風險,提高項目成功率[3]。
(四)創建大學生創業融資平臺
大學生創新創業成功的關鍵在于支持資金的充足。所以高校共青團應當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實現校內外資源整合,與相關部門共同創設大學生創新創業融資平臺,給大學生創業帶來更多優惠政策。同時也可以設立企業創業基金,多渠道多形式的給大學生提供豐富的資金支持,幫助其更好的實施創業項目。
(五)構建創業導師隊伍
教師的科學指導對大學生創業有著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共青團組織要加大力度建設大學生創業導師團隊。可以從團干部、輔導員和專業教師中挑選出優秀的人員組建隊伍,也可以從創業校友和企業高管中挑選出經驗豐富的人員組建一支專業、高水平、穩定的指導隊伍。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促使創業指導團隊能夠發揮指導作用,從多方面指導大學生創業活動,促進創業教育與實踐的結合,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
(六)開展創業競賽
可以舉辦多種創業大賽,激發學生創業意識,增強學生對創業的認識度。如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互聯網+”創業大賽等。通過這些活動的舉辦,專業教師的指導和系統性的訓練,幫助學生提高創業能力,從項目計劃到順利實施項目,給學生提供有力的支持的引導。一個項目從初期的創意到實施計劃再到最終完成取得效益匯報,整個過程對學生創業能力和綜合素質都有一定鍛煉。因此,高校共青團要加大力度提高創業大賽的質量,讓學生在在參加競賽的同時,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4]。
結語:
總而言之,共青團在高校教育實踐和人才培養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增強學生創業積極性,提高綜合創業能力。因此,教師和學校應當正確認識到共青團服務大學生創業活動的優勢,通過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設立創業咨詢服務工作室、建設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增強導師隊伍建設、豐富多樣的創業競賽,提高大學生自主創業意識,增加大學生創業實踐機會,進一步提高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賈璐. 高校共青團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及創業實踐的模式與路徑探析[J]. 新校園:上旬刊,2017:59.
[2]趙飛,孫婭嬌,張蕾. 高校共青團組織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路徑探析[J]. 學理論,2019,790(04):162-164.
[3]呂成禎. “雙創”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體系的構建——基于高校共青團工作視角[J]. 創新與創業教育,2018,9(05):77-80.
[4]黃佳彥. 高校共青團服務大學生創新創業“五位一體”模式研究[J]. 教育教學論壇,2018,390(48):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