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什么是“素質教育”呢?2001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作出了最為明確、準確的表述:“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同我國憲法關于“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的規定是完全一致的。素質教育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質、智力素質、身體素質、審美素質、勞動技能素質等。什么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李嵐清副總理指出:“素質教育從本質來說,就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的教育。”強調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把它喻為素質教育的“靈魂”“核心”“關鍵”,是我黨三代領導核心一向貫徹的思想,在今天的社會現實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素質教育應該是全面的教育,面向全體公民,而應試教育的弊端就在于它的片面性、單一性。
面對21世紀的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國教育別無選擇,必須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必須大力推進全民的素質教育。語文學科在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由語文學科的性質、特點決定的。語文學科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也是廣大語文工作者不客回避的問題。本人從教以來,在語文課堂中落實素質教育目標的點滴體會作些探索,與之共勉。
一、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都認識到: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一種動力,調動學生的興趣,對培養其能力十分重要。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愉快地、積極地參予教學活動,調動自己內在的潛能,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素質。
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說的不外乎是這個道理。課內或課外多與學生溝通接觸,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盡最大可能使學生喜歡老師,樂于接近老師。同時還應以良好的師德和教師本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學生。只有學生喜歡任課老師,才能引發學生學習這門課的興趣。
注意課堂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和形象性、生動性。語文課堂的導語往往能起到先聲奪人的作用,導語設計巧妙、語言生動,能起到誘發學生興趣、集中注意力的作用。
語文課堂的教學語言恰當運用幽默,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幽默以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長的表現手段,發揮著“使教學過程更輕松,更有樂趣,更有效”的作用。
二、發揮學生主體優勢,培養自學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就是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知識去獲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學習成為一種活動。他主張,教師應當使學生看到、感覺到、觸摸到他們不懂的東西,使他們面前出現疑問,讓學生對自己的知識倉庫加以清點回顧,把可以解決面臨問題的知識都拋出來繼續思考。教師同時給予必要的啟發誘導填補空缺,引導學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識,在掌握知識中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這一觀點的核心就是要把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變為主動地獲取知識,讓學生主動參與探求知識的過程,使學生主動性得到發展。因此說,語文教學改革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培養中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創造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
(一)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要使全體學生都能主動地得到發展,就必須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探求新知識過程中。所以在教學中應體現這樣一個主導思想,即在教師引導下,參讓學生獨立完成的,就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獨立完成;能獨立完成一部分的,就獨立完成一部分;能獨立完成一點點的,就讓他們獨立完成一點點。避免所有的內容都當新知識講,并在他們獨立探求的過程中,輔之教師的點拔、講評,同學之間的議論、交流,從而深化理解新知識,掌握學習規律,達到弄懂弄通的目的。
精心編擬自學提綱。自學提綱是學生思維的指路燈,也是教給學生自學方法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教學中應時時抓住教材的難點和重點,按照知識的發生、發展脈絡有計劃地編擬自學提綱,起到思維的導向作用。
(二)重視學生個體的有效參與
要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必須最大限度地讓學生都能參與到探求新知識的實際活動中,避免由少數學生的活動代替多數學生的活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具有這樣的教學意識,能讓全體學生動口、動手的,就不讓部分人代替;能讓多數人動口、動手的,就不讓少數人或個別人代替。
三、創設情境,激發共鳴
課文中的人物,涉及方方面面,表現也各具情態,而學生由于閱歷有了限,對有些人物和活動理解不深刻,回答問題常無言以對。這時,如果創設相關人物所處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去感受和體味,“卡殼”問題便會迎刃而解。
全國特級教師寧鴻彬曾經成功地運用了這一計策。在講解《背影》一文時,他讓學生分析在“送別”時作者朱自清的心理活動。由于學生年齡小,很多都沒有經歷過與親人或熟人“分別”時會是什么心態,因此回答得很吃力。這時寧鴻彬腦中忽然閃出一個念頭,他故作嚴肅地告訴學生們:“順便告訴同學們一句,由于工作關系,我要調到XX校工作了,今后恐怕不能再教你們了。今天這堂課是我們師生之間的最后一課,也是一堂告別課。”說完,便低頭看教案,沉默不語。由于消息來得比較突然,所以學生們一陣嘩然,很多學生臉上現出一種焦慮、悵然的表情,幾個感情細膩的女生竟趴在桌上小聲抽泣起來,班上籠罩在一種失落壓抑的氣氛中。寧鴻彬看看時機成熟,就公布了“秘密”,首先向同學們道歉,接著告訴他們:“你們剛才的那種感情,非常類似朱自清在送別的心理活動。”同學們聽完都轉憂為喜,恍然大悟。在寧鴻彬的誘導下,關于文章中的問題學生們不僅回答得很切合主旨,而且記憶也非常深刻。
總之,語文是社會交際的重要工具,語文學科是學習其他各門學科的基礎。如果善于運用它,無疑會對其他學科的學習起到十分顯著的作用,對個人能力素質的提高,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是時代的需要,是培養社會所需人才的需要。作為語文教師的一員,我的嘗試剛剛起步,但我愿意為祖國的教育事業獻出我的青春和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