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冠宇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新課程理念下的評價功能也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突破了傳統評價中過于注重甄別與選拔。這種新型的評價制度,關注學生,更能促進學生全面地健康發展,鼓勵學生奮發向上。但是采用激勵性的評價觀評價學生,要講究方法,只有恰當而又準確地評價,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經常注意學生的不同特點,運用多種激勵性的評價方式,客觀、公正,及時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
一、進行激勵性評價要客觀
我所曾教過的一名學生,學習主動性較差,布置作業很少按時完成,或者甚至不完成。為此我多次與他談話,與家長聯系,取得教育的同意意見,但收效甚微。后來,我經過觀察,發現他畫畫很好,我因勢利導,對他說:“你的畫很漂亮,老師相信你,語文作業也一定寫的漂亮!”有一次的語文作業里,正好有一道題是:“你喜歡哪個季節,請把這個季節的景物畫出來,再寫上幾句話。”我在布置作業時,故意給了很長時間去完成作業。下課了,全班還是只有他沒有交作業,我沒有責備他,而是讓他課后完成了再交。后來,他又用了課間十分鐘才交了作業。我打開來一看:呀!那圖畫得惟妙惟肖,一只只形態各異的蝴蝶栩栩如生的在花叢中,那花,那草都畫得很生動。圖下寫著:“春天來了,花兒紅了,草兒綠了,花叢中,蜂兒飛,蝶兒舞。”雖然字不是很工整,但是看得出來已經很用心在完成了。第二天,批改作業時,破例給他畫了一朵紅花,還寫道:“你畫得漂亮極了,連老師都聞到花兒香了。”在講評作業時,我還在班里當眾展示了他的作業,表揚他的畫美,句子也美。這位學生從此以后,像換了個人似的,每次都按時交作業,并且一次比一次寫得美觀,在每次畫《學習園地》的版頭時,我都安排他與班干們一起畫。學期末,我還給了他一個進步獎。
二、進行激勵性評價要公正
教師評價學生,要面對全體學生,應盡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不偏心,不袒護,一分為二地看待他們的成績和失誤。兒童的特征是爭強好勝,所以老師不能偏愛哪一位紀律好、成績好的學生,不歧視、挖苦任何一個成績差的學生。如果老師只表揚一個或者幾個好的學生,這樣不但起不到促進作用,時間長了造成學生心理失衡。好的學生只聽得表揚,聽不得批評,而其他的同學產生消極情緒,不利于發展。因此,教師對好的學生進行表揚時,更多的要關注那些進步慢的學生。對他們的評價語言不再是冷漠的,生硬的。曾經班里有一名學生,平時膽子小,話語少,課堂上就是點名讓他回答問題,他都是紅著臉搖頭。但是他字跡工整漂亮,我在批改作業時,在作業吧上寫道:“你是一個很特別的孩子,老師一直都很喜歡你,關注你。但是,老師希望你以后再勇敢一些,能夠大膽地說出你的想法,這樣你會更出色。”后來,這位學生慢慢放開了,平時話也較多了,課堂上也敢于舉手回答問題了。
不論是平時表現好的學生,還是進步慢的學生,我都從他們每個人具體的實際情況出發,針對他們各人不同的特點,對他們進行公正、恰當的評價,或用激勵的語言,或用紅花、五星等鼓勵他們。這樣,使學生感到老師在關注他,欣賞他,和大家一樣得到尊重和信任,有助于培養學生之間團結友愛的精神,增強集體的凝聚力,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三、進行激勵性評價要及時
教師必須關心了解每一位學生,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燈”,及時鼓勵學生,讓“星星之火”燎原起來,促進學生的轉變和發展。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我認為作為老師應明確評價內容,不只是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更關注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與方法以及與之相伴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這樣,在學生發言或回答問題時,及時地用激勵性的語言對他們進行評價。如在課堂上我經常根據他們的表現進行激勵、表揚:“你的回答很有創意,希望你能保持。”“雖然你說錯了,但很勇敢,敢于表達自己,我們為你的勇氣自豪,鼓掌”等。我們都知道,好孩子師夸出來的,好學生師鼓勵出來的。所以,在學生發表見解,回答提問時,不論結果對與錯,我都及時地、恰當地進行直接或間接的鼓勵、表揚,適當委婉地點評指出。
小學生的只是經驗少,各方面都很幼稚,他們認真聽課、做練習或者做了什么好事,往往只為了得到老師和父母的贊揚。這時候,教師應該做個“順水人情”,對學生進行恰當的激勵性評價,借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特別是那些差生、后進生,更應加以關心,只要發現他們一點點有點,就及時、公正、客觀地激勵表揚他們。這樣,他們的進步會更大。經過學習新課標,我深深體會到: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只要客觀、公正、及時,掌握好評價單方法方式和評價尺度,就能促進學生的積極發展,使他們增強了向上的自信心,不斷地奮發上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