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婷婷
摘 要:課程改革以來,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將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重要目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和技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而人地協調觀是地理核心素養之一,它是反應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關系,是地理教育的核心。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素養可以幫助學生正確分析了各種地理問題,促使了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所以人地協調素養的培養是地理教學的重點。鑒于此,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探討,希望為廣大教師提供一定的借鑒價值。
關鍵詞:地理;人地協調;高中生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演變,科學技術發展得越來越快,但是人地關系卻越來越緊張,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課程改革將人地協調觀這一素養列入了教學目標,讓學生通過學習地理知識,加強對人地關系的認知、理解和判斷,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了解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樹立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從而建立和諧社會,促進人類的發展。
一、結合教學內容,滲透人地協調觀念
高中地理教材中所涉及人地協調觀念的內容比較多,如“人口遷移”“城市化過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協調人地關系的主要途徑”“區域可持續發展”等等,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地滲透人地協調觀念,讓學生對這一觀念加深印象,并從自身做起,做對自然有意義的事情,糾正自己錯誤的思想,從而做到人地協調發展。
例如,在學習《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對自然災害進行深入的認識,首先筆者給學生播放了關于地震的視頻,讓學生掌握地震中如何自救,除此之外,還為學生播放了一些洪澇災情,幫助學生分析了洪水的成因,并從三個方面進行了總結:自然原因、人為原因和周湖原因,同時讓學生樹立防災減災的意識,并掌握解決洪澇災害的措施。通過這樣的講解,讓學生明確自然與人類之間的關系,學會如何來應對自然災害,保證人類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二、創設生活情境,分析人地協調現狀
在培養學生人地協調觀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原理性和實施性知識為基礎,讓學生以直接或者間接的方式總結經驗。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將地球與地理知識作為一個整體,以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興趣,展現學生的綜合思維,所以這就需要教師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新穎教學方法,如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人與自然的關系,并切身體會人地協調觀的重要性,從而使學生掌握課堂知識的重點和難點,促進學生的學習。
例如,在學習《交通運輸布局及其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一課時,為了讓學生了解交通運輸對聚落的形成和空間布局的影響,于是筆者為學生創設了生活情境,將當地的交通運輸案例引入課堂之中,使學生對家鄉所在地商業網點的布局進行了分析,并讓學生發言交通給當地的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以及交通對當地的人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從而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再如,在學習《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掌握工業推動城市化發展的作用,于是,筆者將當地城市與農村的發展現狀進行了對比,為學生創設了生活化情境,使學生感受工業對城市發展的影響,之后筆者將珠江三角洲當地的工業發展進行了探討,幫助學生掌握了課堂教學重點和難點,讓學生在分析了人地協調現狀之后,培養自身的核心素養,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三、增強實踐活動,體驗人地協調價值
地理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所以在地理課本中可以發現大多數的數據和資料都是來源于地理學家的實地考查和實踐得來的。所以在培養學生人地協調素養時,教師要將課堂理論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借助地理工具和地理實驗,對實際情況進行勘察,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將課堂知識加以應用,體會學習地理知識的價值。
例如,在學習《工業區位因素與工業地域聯系》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形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于是筆者帶領學生去當地的工廠進行了實踐,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環境因素對工廠區位選擇的影響,比如工廠的設置位置在居民區的哪個方向,了解工廠中的生產關系、地理空間聯系以及信息聯系,明確污染的來源,同時探討如何進行處理和防治,保證工廠建設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總之,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學生體驗了人地之間關系的協調價值,讓學生更加明白人類與自然之間共同發展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人地協調觀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并且根據教材中的教學目標,豐富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同時,探索人與自然的關系,尋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途徑,在豐富自身地理知識的過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一來滿足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實現了育人的教學目標,二來,完成了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實現了高中地理教學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歐存偉.高中地理教學中人地協調觀素養的培養研究[D].西華師范大學,2018.
[2]陳良豪,張理臻.高中地理“人地協調觀”的內涵及培養策略[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7,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