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革

摘? ?要:隱喻是自然語言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也是人類的生存方式,它根植于語言思維和文化中。在商務英語文本中,概念隱喻經常被廣泛運用,而要學會、學好商務英語,對概念隱喻的理解至關重要。傳統的教學方法已不能完全適應教學的需要,概念隱喻理論的出現為商務英語的教學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在商務英語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隱喻意識,可以增強學生對商務文章的理解能力,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隱喻;概念隱喻;商務英語
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認知語言學”成為語言學研究中發展快的、研究熱點的學科,而“隱喻”又是認知語言學中的焦點之一。亞里士多德認為隱喻是“將另一物體的名稱來指稱這一物體”,其功能在于對語言的修辭和美化。Lakoff等在研究了英語中大量隱喻表達之后指出,語言的本質就是隱喻,隱喻造就了語言,普通語言中有大約70%的表達方式來自隱喻概念(Lakoff & Johnson,1980)。近年來,隨著對語言學研究的不斷深入,隱喻已經不再是純粹的一種修飾手段。隱喻的研究開始與邏輯學、認知心理學、哲學、人類學等聯系在一起。隨著人們對隱喻認識的加深,隱喻式教學在語言教學中也越來越得到了運用和重視。在長期的商務英語專業課程的教學工作中,筆者發現,其中大量的隱喻表達方式的理解對于深入理解全文的內涵至關重要。本文將闡述概念隱喻在詞匯教學、句式分析和篇章理解方面的啟示和意義。
1? ? 概念隱喻理論介紹
1.1? 概念隱喻的由來
隱喻,在英語中為metaphor。其希臘文詞源包括兩部分:(1)meta:意為“超越”;(2)pherain:意為“傳送”。因而該詞的意思是將甲之特征“傳送”到乙,使之得到“超越”其自身的某種意義。概念隱喻通常表示為A is B的形式,理解概念隱喻就是理解其中的映射過程。例如“Love is Jurney”這一隱喻的映射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到,那些主要的與Love有關的要素被系統地映射到了Jurney這一概念域上,而還有其他一些有關Love的知識或經驗卻并沒有被映射到概念域Jurney上。
1.2? 隱喻認知觀的發展歷程
西方在兩千多年以前就開始了對隱喻的研究。亞里士多德認為隱喻僅是一種修辭現象,主要用于文學中,因此將其排除在常規語言范疇之外。柏拉圖將隱喻看作是花言巧語,或者最多是修飾性語言,只適用于表達感情,而不宜使用在政治辯論、科學論述中。在很長的一段時期里,西方學術界都受到了亞里斯多德和柏拉圖的觀點的影響。在許多教科書和文學理論書籍中,隱喻都一直被人們以為是一種只起修飾作用的修辭手段,沒有得到重視,也沒有進行研究的必要。公元1世紀,羅馬修辭學家Quintilian提出了“替代論”(theory of substitution)。他認為,所謂隱喻實際上就是用一個詞替代另一個詞的修辭現象,是一種“附加的”、可有可無的“裝飾”。如Bob is a tiger(鮑勃勇猛如虎),其中,tiger(老虎)用來替代a courageous man(一位勇士)。自20世紀70年代后期,歐美語言學家和哲學家開始以新的眼光看待隱喻。1980年,美國語言學家Lakoff和英國哲學家Johnson在其合著的《Metaphor We Live By》(《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中,提出了“概念隱喻(conceptual metaphor)”的理論。他們將隱喻分為“實體隱喻、空間隱喻和結構隱喻”3個類別。所謂實體隱喻,就是將抽象的事件、活動、情感、觀念等比喻成有形的實體和物質。例如“inflation is an entity”“the problem is an entity”“the mind is an entity”等,其中,通貨膨脹、問題、心智等抽象概念變成了具體化、易理解的概念。空間隱喻通過將非空間概念,如happy,sad,health,sickness等投射到上空間結構上,如up和down,使得非空間概念被賦予一個空間位置。這樣,“情緒”“健康”“疾病”等抽象概念就有了一個上或者下的縱向方位。結構隱喻,是以一種人們熟悉的概念結構來構造另一模糊、抽象的概念。例如“time is money”“argument is war”“the world is stage”等都是典型的結構隱喻。
2? ? 概念隱喻理論在商務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2.1? 隱喻在商務方面的運用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迅速、國際商務活動日益頻繁,與商務相關的話題已經成為公眾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股票價格上漲或下跌”“貿易摩擦”“出口受阻”等話題,對外貿易、招商引資、國際旅游、國際運輸等商務活動,無一例外都要運用英語這一國際語言。然而,作為一門有特殊用途的語言,商務英語中含有大量的隱喻。也正是由于隱喻的廣泛應用,抽象的商務概念和現象變得靈活生動,通俗易懂。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一個隱喻恐怕就是亞當·史密斯在《國富論》論當中提到的“invisible hand”(無形的手)來比喻市場的力量。其他的隱喻在商務文本中比比皆是,例如經貿報道中極為常見的一些表達如“price war”(價格戰)、 “financial instruments”(金融工具)、“macroeconomic tools”(宏觀經濟手段)、“monetary lever”(貨幣杠桿)等。筆者根據多年來從事商務英語教學的經驗,對常見的隱喻做了以下的概括和總結。
2.1.1? 經濟是人
經濟實體常被概念化為人,如economic growth,in today’s infant commercial market,healthy economy,eco nomic disease,economic cure,economic decay,an over-rich diet of cheap capital等。經濟也有生老病死,并會呈現出人所具有的各種活動方式,例如“A healthy economy should be designed to thrive, not grow”“We’ve seen the U.S. economy continue to recover and it looks probably the healthiest economy in the developed world”以上兩個例句中都把“經濟”比作了“人”,表示經濟是“健康的”,會“恢復”。
2.1.2? 商場如戰場
傳統的戰爭意味著敵對的雙方在戰場上對峙,一方試圖通過武力或采取其他戰略戰術從而戰勝、消滅另一方。在這個概念中,有對峙、防守、進攻、傷亡、輸贏等成分。在商務文本中,經常運用隱喻,把戰爭中的戰場、戰術、侵略、進攻、爭奪地盤等概念映射到商場的角斗中。其中,很多隱喻已經逐漸成為常規的表達方式,被人們普遍接受和使用。例如“trade wars”“The war between Coca-Cola and Pepsi-Cola”“Local banks are fighting back ”等,這些隱喻的使用使得經濟活動中你死我活的斗爭躍然紙上,讓讀者更加容易體會到商場如戰場。
2.1.3? 資金是流水
水在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人們對水有直接的體驗,水可以流進流出,水的流動往往是持續的,有一定的強度和力度。商務活動與水的相似之處在于,商務活動中資金是從一方到另一方來回流轉,商務活動領域猶如一個大海有漲有落,并非一帆風順。因此,水或海的特性常常被用來投射在一些商務領域中。例如“The resulting capital flow financed the U.S. trade and current account deficits.”“The market is flooded. ”“The market has dried up.”這些例句就是通過“資金是流水”這個概念隱喻的映射變得形象生動、簡單易懂。
2.2? 概念隱喻在商務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2.2.1? 利用概念隱喻理論促進商務英語語言結構的學習
(1)詞匯教學:詞匯是語言的3大要素之一。常常把詞匯比喻成蓋樓房的一塊塊磚,沒有了這些基礎的詞匯支撐,便無法理解或寫出篇章這一“大樓”。因此,詞匯教學在語言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詞匯教學中,擴大詞匯量和掌握詞匯搭配等對學好一種語言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隱喻思維可以幫助人們理解大多數詞匯的多義性及構詞方式,還可以使詞匯教學變得生動形象,有效增強學生記憶單詞和使用單詞的隱喻性延伸意義的能力,從而快速有效地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如“helicopter parent”形象地說明父母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頭頂,時時刻刻保護或監視著孩子。
(2)句法教學:概念隱喻是從始發域到目標域的映射。這一定義說明這種映射并不是任意的、沒有規律可循的,而是系統的、一一對應的關系。根據這一理論基礎,就可以分析哪些隱喻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如Love is Journey這個隱喻中始發域和目標域的對應關系是:相愛的人—旅行者;情愛—交通工具;相愛的人的共同目標—旅行的共同目的;愛情中遇到的困難—旅行中的障礙。這些對應是符合人們的常規認識、系統的,而且中間存在著一定的相似性和可比性,并不是任意的、沒有規律的比喻。因此,下面的句子可以說是成立的。
We’re at a crossroad.
I don’t think this relationship is going anywhere.
The relationship is a dead-end street.
而下面的一些句子就不可接受,因為它們違反了實體間的系統的常規對應。
We’re a dead-end street.
I don’t think crossroads are going anywhere.
The relationship is a crossroad.
掌握了隱喻的這一原則,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學習詞語搭配及習慣說法,幫助學生在造句和寫作中避免犯一些低級的錯誤。
2.2.2? 概念隱喻理論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各種語言之間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但人類的社會背景,認知體驗都存在許多相似之處。這些相似點為不同文化的人們理解隱喻現象提供了基礎。因此,隱喻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從中可以窺見不同民族在認知方式和文化觀念上的共同點和特異性。就拿英語和漢語來說,英漢兩種語言都有隱喻,從中就可以看出英漢民族文化的趨同性和趨異性。如用隱喻表達“憤怒”這一普遍概念時,漢語中有如下表達:“怒發沖冠”“火冒三丈”“怒氣沖天”等。而在英語中,表達憤怒時會用 “She hit the roof/ceiling”“made my blood boil”“add fuel to fire”等。這兩種語言中都表達了“憤怒是火”“憤怒是熱氣流”等概念隱喻。在教學中,通過這類隱喻中所體現的文化現象,可以加深學生對不同文化和民族思維方式的理解,促進學生對英美文化傳統、哲學思想等各個方面全方位的了解和認識。
3? ? 概念隱喻理論對商務英語教學的啟示
3.1? 商務英語專業教師應提高自己的隱喻能力
從事商務英語專業課教學的教師,絕大部分畢業于英語專業,缺乏商務知識。雖然大多數教師英語水平高,具備了教好商務英語的基本條件和優勢,但對于現代企業的經營管理、國際經貿活動的基本概念和程序以及相關的法律和文化知識等并不十分了解,其中,概念隱喻理論更是需要教師不斷地總結和學習。英語教師要善于從大量的習語語料的分析中概括出新的概念隱喻,并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對概念隱喻做出準確無誤的解釋,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隱喻的興趣,從而更清楚一些商務隱喻句子的含義,達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3.2? 培養學生的隱喻意識,提高商務文本的理解能力
商務文本中存在大量的隱喻現象。要理解這些隱喻的意義,學生既需要理解詞匯的創造性運用,還要運用一定的想象力,依靠具體的語境來分析、判斷這些隱喻的具體含義。在商務英語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大部分的學生因缺乏商務隱喻知識或對商務內容不熟悉,從而對商務文本的閱讀速度較慢,或對商務文本的理解不夠透徹。要解決這個問題,筆者認為,教師在教授商務文本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隱喻意識,增強學生對于隱喻的識別和理解,有助于提升學生對于商務文本的理解。教師可以通過對文本當中具體的隱喻表達進行詳細分析,并向學生分析作者通過該隱喻所要表達的立場和視角,以及使用該隱喻表達的潛在意義,從而達到識別和理解隱喻的目的,培養學生隱喻意識,最終能夠完整而準確地把握和理解商務文本的內涵。
4? ? 結語
隱喻滲透在人們的生活中,不僅是在語言方面,也反映了人們的思維和文化。概念隱喻理論在輔助新知識的習得中起著獨特的作用。在商務英語的教學中,傳統的詞匯語法教學已不能完全適應不斷變化發展的國際貿易交易形勢。因此,補充概念隱喻理論可以有效地促進商務英語專業的教學。如果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運用概念隱喻理論,就可以使學生能夠憑借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理解并習得新的知識。這樣,商務英語的教學從質到量都會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參考文獻]
[1]甘? ?詠,陳鈺靈.概念隱喻理論在英語詞匯習得中的認知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1):166-168.
[2]李福印.概念隱喻理論和存在的問題[J].中國外語,2005(4):21-28.
[3]李? ?力,樊朝輝.概念隱喻理論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08(2):52-55.
[4]李秀芝.以概念隱喻理論為視角的英語習語語義解讀及教學[J].民族教育研究,2009(2):106-110.
[5]李? ?盈.淺析報刊英語經濟篇章中的概念隱喻與隱喻意識的培養[J].商場現代化,2008(27):173-175.
[6]束定芳.隱喻學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7]LAKOFF G,JOHNSON M.The metaphorical structure of the human conceptual system.[J].Cognitive Science,1980(2):19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