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莉莎
摘 要:音樂是情感的表達,靈魂的體現。當學生對音樂產生強烈的情緒時,就可以潛移默化地提高他們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心靈就可以得到美化。將音樂元素融入初中各學科的教學之中,一定會提升全面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音樂;重要性
一、音樂可以育德
音樂是情感的表達,靈魂的體現。當學生對音樂產生強烈的情緒時,就可以潛移默化地提高他們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心靈就可以得到美化。例如:我國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大型聲樂曲《黃河大合唱》,通過獨唱、對唱、輪唱、合唱等多種演唱形式,氣勢雄偉、磅礴,展現了中華 民族的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著愛國主義的光輝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給人一種向往美好,戰勝一切艱難困苦的信心和力量。荀子認為,音樂可以“正身行、廣教化、美風俗”。的確如此,優美高尚的音樂,蘊含著潛移默化的高尚情操,聲情并茂的音樂藝術是塑造中小學生靈魂的有力手段,對中小學生的精神起著激勵、凈化、升華的作用,使他們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養各方面發生變化,從而培養一種愛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覺的道德信念。
二、音樂激發興趣
實踐表明,學生剛進入課堂時,由于各種原因,注意力比較分散,不易很快進入學習狀態。此時教師有技巧性的課堂首問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進入學習狀態。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給學生創設了一個觀察、聯想、抽象、概括、數學化的過程.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這樣的問題下,再注意給學生動手、動腦的空間和時間,學生一定會想學、樂學、主動學.運用音樂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習動力,是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設定背景教學音樂,豐富了學生情緒、情感體驗,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感到親切、真實、有吸引力。特別是根據內容及不同年齡學生的心理特征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恰當運用各種形象的教學媒體,配合適應的音樂元素。這樣就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數學學習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創新的快樂,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
三、音樂調節疲勞
對人的大腦的研究發現,大腦在不同的狀態下會發出不同頻率的電波。在清醒并十分警覺或正在交談、作報告時會發出B波,在幻想、施展想象力、放松、沉思時會發出A波,介于全醒和全睡之間時會發出H波。當完全進入深睡時會發出D波。美國快速學習先驅泰麗·懷勒·韋伯指出:B波——很快的腦電波——對我們度過白天很有好處,但抑制了我們進入大腦更深的層面。在A、H波類型中,則可以進入更深的層面。這兩種腦電波以放松、注意力集中和舒適等主觀感受為特征。就是在A、H波狀態下,非凡的記憶力、高度專注和不同尋常的創造力都可以取得。因此,當大腦處于這種“放松活躍狀態”時,我們能更快、更有效地吸收信息,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所以,W·提摩西·戈爾威說:“自然放松,但又注意力集中是出色完成各種工作的關鍵。”許多國外專家研究都發現,有些音樂作品的速度與大腦處于“放松活躍狀態”下的“波長”是相同的。在這些音樂的“伴奏”下,閱讀信息、學習知識,這些信息就“飄進”人的潛意識,就能更快地學習了。
在學生做練習時,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因為練習一般在課的后半部分進行,而研究表明:學生的腦神經容易疲勞,意志力薄弱,如果再加上外部環境有各種刺激物的干擾,緊張地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后,注意力已很難集中,影響到練習的效率。這時播放一些柔和清晰的音樂能調整學生的情緒,放松學生腦神經,讓頭腦更加清醒,思維得以活躍。同時音樂還能促進大腦右半球活動,增進大腦功能,有助于人的左右腦協調發展,增進智力,從而提高練習的效率。
四、音樂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音樂元素以它特有的優勢,在數學教學中發揮著獨特的功能。現代腦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左腦是顯意識(稱為語言腦),它的功能主要是支配著人的抽象思維,包括語言、計算、運籌、理解、判斷等。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固然重要,但是要想讓學生能夠在擁有邏輯思維意識的前提下進行創新,關鍵還要對學生進行形象思維教育,而音樂恰恰是開發人的右腦的掌管人,主宰著感知、記憶、想象等形象思維。寬松和諧的環境有利于人的思維,而音樂中所特有的一些樂曲和旋能讓人的心境變得平穩。這也為創新思維提供環境的保證,讓學生能夠有一個更好的環境去思考。同時,音樂中的很多特殊音符可以刺激人的形象思維,讓學生在這種特殊的音樂中去觀察、去思考,促進學生的抽象思維的發展。古今中外眾多的科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都是音樂藝術的愛好者,音樂對人的意識和思維的催發作用在他們身上得到了神奇的體現。如:孔子、沈括、馬克思、列寧、愛因斯坦、托爾斯泰、歌德等,除了他們有超群的知識結構,開闊的視野和驚人的毅力外,他們都與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不僅從音樂中獲得了高尚的娛樂,美的享受,重要的是他們慣于在誘發靈感的音樂中,凝聚自己熟慮的科學構想,使自己的思維得到充分的活動和梳理,激發大腦的興奮點,把思維引向深處。我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每每在研究進入到見那階段,都會情不自禁的拿起小提琴,拉上一曲《蜀道難》。正如愛因斯坦所言:“我的科學成就很多是從音樂啟發而來的”。他六歲開始學小提琴,小提琴伴著他走過了孤獨的小學和中學時代,音樂啟迪著他的智慧和靈感,豐富著他的精神生活,為他潛心探索科學問題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總之,音樂是以一種感性的、更具有個人主體色彩的方式來描述世界,而數學是以一種理性的、抽象的方式來描述世界。音樂以其特有的特點和形式為我們更好地開展數學教育教學活動開辟了更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