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摘 要:公共數學課是高等學校各專業的必修課之一,本文針對數學基礎課目前出現的問題并分析其原因,提出將數學建模思想融入教學中,借助于信息化教學手段把公共數學課的教學做到淺顯化、生活化、趣味化和應用化,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修養和實踐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信息化手段;數學建模;數學課改革
一、現狀分析
目前公共數學課的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學生學起來沒興趣,教師上課也沒積極性,教學效果不佳,學生數學思維及應用能力的培養更無從談起,這種現象是很多原因共同造成的,就主要原因總結如下:(1)傳統教學內容側重理論,概念多、公式多、性質多、抽象難懂,輕應用、沒有專業針對性;側重連續性教學,不能因材施教,沒有專業針對性,輕碎片化教學;側重統一性,輕個性,過分強調教材,按部就班,缺乏多樣性、層次性教學。(2)教學方式側重演繹輕歸納,采用“填鴨式”教學,引導式教學方式缺乏,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積極性不高,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發揮。(3)教學手段大部分采用的是傳統的“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不強,輕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
二、數學建模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一)精選案例,創設問題情境
教師首先要深入鉆研教材,挖掘出應用數學的材料,進行篩選、加工、應用,再依據不同專業的性質選編合適的實際問題,教師在講授時一定要結合專業特點,從實例出發,實例要通俗易懂,盡可能地結合后續課程中用到的知識點。例如:針對會計等專業的學生,在上導數概念時,可通過邊際成本、彈性等知識點引入。針對工科學生就可以通過變速直線運動的瞬時速度、曲線切線斜率引入。介紹相關知識點時,盡可能地找到相關的數學模型,這樣不僅能豐富大學課堂,更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比如閉區間上的連續函數的性質,引入“椅子的穩定性問題”,最值、定積分問題與生活息息相關,從歷年的數學建模競賽中很容易找到相關模型。這樣引入概念時,能使學生了解到他們現在所學的那些枯背景,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能讓學生了解到數學歷史和發展過程,領會數學的精神,培養數學素養。
(二)構建課程體系優化教學方法
上面提出精選案例,案例的提出要結合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學歷層次,授課的方法和目的就會有所不同,教師也要采取不同的技巧和策略因材施教,改革現有的教學方法,一方面發揮教師的主導,另一方面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讓學生大膽提出問題,改變原有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實現地位的互換,結合信息化手段,大膽嘗試翻轉課堂等多種形式的授課方式。
(三)改革課程考核方式,滲透數學建模能力
傳統數學的考核方式大多為課后作業和期末考試,這種方式沒有考慮到學生能力的差異性,學生的創新意識得不到發揮。課堂考核,要突破傳統的筆頭運算,可采用數學軟件解題,豐富數學教學形式和方法。期末考核,可以借鑒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的模式,以論文的形式提交這學期的學習成果。整個過程培養了學生對已學理論的應用能力,實際問題大多涉及生活中的很多領域,學生必須查閱大量的相關文獻,這個過程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查閱文獻、收集資料及撰寫論文的表達能力,實際問題一般比較復雜,需要團隊的合作,提供學生相互交流的機會,要想保質保量提交論文,要對團隊每一個隊員進行有效的組織和管理,讓學生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思想,學會如何和他人合作以取得最優化模式,增強團結合作精神和協調組織能力。由于數學建模問題有很大的靈活性和空間,沒有標準答案,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解決問題,也避免了期末考試這種傳統模式的抄襲現象。
三、信息化在教學實踐中的有效策略
數學本身的公式、定理、演算就很枯燥難懂,如果再用傳統“灌輸式”教學方式,只能難上加難,為了改變這個現狀,就必須在把建模思想融入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與信息化技術相結合,運用案例教學、討論式等多種教學方式方法,促進教學手段的信息化。
(1)傳統板書基礎上,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傳統黑板的演練結合多媒體ppt能更好地擴展傳統文字教材內涵,更動態化、形象化地展示圖形。比如定積分的概念和應用在傳統教學中很難講解清晰,如果運用多媒體就能直觀地向同學們展示講解內容,可以使問題變得直觀,解決教師很難講清、學生很難聽懂的問題。同時課堂上需要重復使用的公式定理可以利用多媒體反復演示,提高了課堂效率。
(2)恰當使用數學軟件,理論聯系實際,更好地服務專業課。數學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教學過程都要作圖和計算,這些操作很多都是機械重復的,并且這些操作對教學目標意義不大,教師教學選擇一個恰當的軟件,發揮計算機的優勢,把軟件作為一種新的學習工具,對學生進行減壓,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養學生把數學作為工具去實現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結語
公共數學課的改革體現在教學內容引入數學建模思想,通過信息化手段立體教學,讓學生不僅學會知識點,并運用知識點去解決實際問題。盡管信息化教學手段相比較傳統黑板教學有著很多優點,但我們必須客觀了解數學學科特點,數學很多講解還是需要黑板演練。在實際教學中,不能一味地追求信息化手段,應該將傳統教學手段與信息化手段有機結合,取長補短,相互促進。
參考文獻:
[1]蔣啟源,謝金星,葉俊.數學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楊降龍,趙國俊,楊帆.數學建模思想在大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2009(12):59-61.
[3]王德民,王艷麗.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師范院校教學模式的思考[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2):30-31.
[4]薛冬梅.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學公共數學基礎課教學改革與實踐[J].科技資訊,2014(3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