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明
摘 要:隨著當前我國經濟的不斷快速發展,給大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問題帶來了諸多的挑戰,為了切實解決當代大學生的畢業就業問題,本文主要分析了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必要性和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創業;必要性;對策
我國教育部重點明確“鼓勵多渠道、多形式的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發展戰略,各院校為了應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新趨勢和大學生畢業就業的新形勢,必須與時俱進,對在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方面進行新的改革。本文作者立足實際教育經驗,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必要性與應對措施進行簡要分析如下。
一、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必要性
(一)適應社會需要,緩解不斷增大的就業壓力
據相關調查顯示,自2013年以來,每年6月份的高校畢業季都會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而2019年我國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達到了834萬,但是實際社會相關工作崗位卻沒有大幅度的提升,畢業生的數量和就業崗位比例嚴重不均,可想而知當代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是多么的巨大。所以我們的高等職業教育要適應社會需要,適應社會產業結構調整,重視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大學生的自主創新創業精神,提高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而提升大學生的社會競爭能力,以緩解不斷增大的社會就業壓力。
(二)適應社會發展,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多渠道就業創業”的要求,而大學生是當今社會最具活力、最具創新能力、最具創業潛能的青年群體,所以在我們高等學校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勢在必行。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全方位人才需求的前提,大學生自主創業不僅可以解決其自身的畢業就業問題,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間接幫助其他大學生就業,以實現我們“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戰略思想,通過自主創業還能讓大學生們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和專業技能,把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充分運用到實際社會創業之中,以推動我國創新型國家改革發展的需要。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有效對策
(一)夯實專業基礎知識
自身專業知識的積累、鞏固是大學生畢業后自主創新創業的前提條件,而大學校園是學生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主要“陣地”,所以作為教師我們在培養學生們自主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同時,要注重對他們專業文化知識的教育。例如,教師要注意革新傳統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大學生們的上課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提高學生們的課堂學習效率,同時規范課堂紀律,對于逃課、曠課的學生應加大處罰力度,改變大學生的懶散學習狀態;還要加大對大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們理論聯系實踐的運用能力,而且每學期末對于文化知識科目的測評、考試都要嚴格把關,增加多元評價方式,使學生們都能夠“繃起一根弦”,不要認為考試只要能到及格就萬事大吉了。教師要想方設法的幫學生們打好自主創新創業的知識根基,服務好祖國的下一代,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提升“增磚添瓦”。
(二)緊抓社會實踐機會
高校對于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和自主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離不開社會實踐活動的檢驗。我們作為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在實踐中引導學生們自檢所學專業知識,同時幫助學生們查漏補缺,提高其創新創業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們在校期間積極參加校內組織的實踐活動,例如各個系別、各個專業組織的自主創新創業計劃書大賽、創新創業理念辯論賽、創新創業技能大賽等,以提升大學生自身的抗壓能力和抗打擊能力;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立足自身的專業去做市場調查,全面了解本專業的就業形勢和人才需求,了解本專業的未來發展潛力,還能夠提高學生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對于學校為學生們提供的社會見習活動,教師要要求學生們非特殊情況必須參加,因為這是學生們在校期間體驗社會發展趨勢、感悟社會就業形勢的最佳機會,有利于大學生們累積社會經驗,提高自主創新創業能力,推動大學生實現自我人生價值。
總之,為了使當代大學畢業生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提高社會競爭力,緩解不斷增大的就業壓力,推動創新型國家的改革建設,作為高校教師我們要在實際教學中注意革新教學方法,引導大學生夯實專業技能基礎知識,不斷提高大學生自身的專業技能素養,然后盡可能的創造社會實踐機會,提高大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幫助大學生認識社會、體驗社會,引導、鼓勵其自主創新創業,助力大學生早日成長、成才,實現自我人生價值。
參考文獻:
[1]程煜,李鵬.大學生就業創業與“互聯網+”【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5,(7):73-76.
[2]韋幼玲,史兵方,易忠君.參與式教學下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8,(18):89-93.
[3]田娟,鄭麗娟,劉明.大學生長信創業計劃實施的顯示問題分析與探索【J】.河南科技:上半月,2014,(12):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