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文
摘 要:作為美術老師如何豐富讓學生的課程資源,促進學生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綜合思維水平和培養學生勇于實踐的心理品質有不可推卸是責任。所以我充分發揮教材以外的資源優勢,借助教材之外的資源完美實施新的領域,發揮美術其獨特性的優勢,進行有趣的刮蠟畫創作。
一、信手涂鴉,樂趣無窮
偶然間接觸刮蠟畫,在學生的觀賞與初次嘗試中,沒想到學生對刮蠟畫的興趣便一發不可收拾。
刮蠟畫又叫刮畫,它是在刮蠟紙上用竹筆或牙簽刻畫出作者所要表現的事物,圖像的繪畫,它與其他的畫種有所不同,在繪畫的過程中,不需要用其他的工具,只用竹筷或牙簽在紙面上任意的刮,就能顯現出漂亮的顏色。偶然間接觸,偶然間一試便覺得刮蠟畫奇妙無窮。刮蠟畫色彩對比強烈,輕輕一刮,就像魔術師一樣變幻出美麗動人的畫面,感受到繪畫是如此的有趣、好玩、好樂!新奇和誘人。滿足了兒童愛涂畫的天性,盡情的享受表達自我感受的樂趣。
二、樂趣無窮,錦繡描繪
當學生一旦對這新鮮事物所接受,那就非常愿意去做,樂此不疲。以學生的興趣愛好開發課程資源,這種課程資源是學生自我構建的,而不是簡單的教師眼中的課程資源倒進學生的知識容器中。
(一)錦繡描繪,研發課程
從學生的興趣著眼開發出來的課程資源,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最適合學生的,學生最愿意參與進來。刮蠟畫,在色彩技法上大大幫助了學生更有興趣地把握畫面;在表現上又簡單、又方便可行;在創作上很好地便于作者表達畫面,集寓教于樂于一身;在娛樂中不知不覺滲透入了繪畫的元素,倍增學生繪畫的興趣,培養了孩子的信心和耐心。發現美、創造美、享受美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職責。
1.“粗糙”的課程
開始活動內容具體如下:
⑴了解一些簡單的美術常識知識,(美術種類、常用工具、基本的使用方法、嘗試幾種兒童繪畫方法)。
⑵以兒童畫為主,以手工制作為輔,以創作畫為主進行教學。
⑶給學生自己創作作品的時間和空間。
⑷欣賞名人名畫名作提高欣賞水平。
⑸進行手工創作教學,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和造型能力。
2.“主題式”課程
在經過一段時間創作的基礎上,孩子大部分已經掌握了刮蠟畫的技巧,而且部分同學技巧已經相當熟練,畫面非常精致、美觀。我和孩子想了以刮蠟畫手法,把寫得作文進行圖文結合式的創作,學生也開始進行主題式的圖文系列主創作,開始了初步嘗試。
3.“手繪本”的課程
(1)欣賞發散思維
結合校本本程的開發,我進行了“蛋”變臉的實踐活動。先進行“廚師”創造的欣賞,由此來打開學生的發散思維。當學生欣賞完后,都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感覺,他們也很想創作自己的作品。經過討論,一致決定對“蛋”進行變身。
(2)創作“蛋”變身
蛋,孩子很喜歡,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既可以吃,有可以在上面涂色等,還可以根據小組行動進行“護蛋”行動,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
課上,孩子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己的刮蠟紙進行蛋的創作,有的是蛋的表情、蛋的打扮、蛋的變臉……等,在孩子創作完后還進行評獎,把作品同意放在第一排,讓學生欣賞,在認為自己滿意的作品上貼上五角星,最后數出五角星最多的作品評為“創意獎”。
(3)實踐“蛋”變身
周五校本課程的這一天是學生興奮的一天也是異常小心的一天。因為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個蛋,為了蛋的完好無損雖然對蛋進行了“包裝”,但是這也夠讓孩子擔心的了。如果蛋破了就無法創作,大顯身手,更何況這一天還有體育課。顯然以往蹦蹦跳跳的體育課今天都得悠著點,這也是對自己承諾“蛋不離身”的考驗。
(二)錦繡描繪,增加自信
開發課程資源,不僅能使學校和教師創造性的實施新課標,豐富教學模式,更重要的是,對于轉變課程功能和創新學習方式具有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在課程資源開發的過程中,要求師生之間共同參與開發,師生之間互動相長,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使教學工程真正成為師生共同開發,豐富并整合的課程建設過程。當我貼出一幅幅孩子創作的畫時,學生的自信明顯寫在臉上,當我把作品呈現在教室外展板上時,看到同年級同學的駐足觀賞,學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花開綻放,多元評價
學生興趣盎然地創作,也需要老師的評價,因為孩子渴望得到老師的贊賞和肯定。多一把尺子衡量學生,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
1.隨時評價。對積極參加和投入活動,表現出色的學生給予加分獎勵。
2.對活動中學生想象力豐富、設計獨特、有新的構思和創意的作品,教師及時鼓勵表揚。
3.學生互評或自評作品,學會欣賞別人。
4.鼓勵有合作、探索精神的小組給予獎勵。
5.學生成果可通過競賽、評比、板報展出等形式展示,成績優秀者可在班級加分。定期舉辦學生作品展覽。
我用畫筆耕耘,用汗水澆灌,以美育人,用心滋潤。看他們勝似藝術大師般的作品,抑制不住欣慰的歡愉!我深信,學生在這種自由,平等,開放的交流互動中一定能激活一雙雙慧眼,張揚一種種個性,放飛一個個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