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固體廢棄物的總量越來越大、種類越來越復雜。大量的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危害公眾健康,成為不容忽視、亟待解決的環境問題。由于固體廢棄物種類較多,來源渠道較為廣泛,在生態環境中一直是一項比較重要的污染源,因此,怎么去加強和完善對固體廢棄物的管理和利用,并采取針對性措施的研究將有助于這項工作的開展,對保障人民身心健康,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固體廢棄物 環境污染 治理
一、固體廢物的定義
固體廢物是指在生產、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喪失原有利用價值或者雖未喪失利用價值但被拋棄或者放棄的固態、半固態和置于容器中的氣態的物品、物質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納入固體廢物管理的物品、物質。也有人提出,“固體廢棄物是指人類在生產、消費、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固態、半固態廢棄物質”。固體廢棄物的“廢”具有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其雖然喪失了原產品的價值和功能,但卻可以成為另一種物品的原料和成分,因此,固體廢棄物也被公認為“放錯位置的資源”。固體廢棄物產量難以控制,污染范圍廣,難治理,因此固體廢棄物問題已成為國際公認的十大環境問題之一。
二、我國固體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
(一)對大氣的污染
固體廢物的以細粒狀存在的廢渣和垃圾,在大風吹動下會隨風飄逸;一些有機固體廢物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下被微生物分解,能釋放出有害氣體;固體廢物在處理時散發的毒氣和臭味等,都能污染大氣。例如煤矸石的自燃,曾在各地煤礦多次發生,散發出大量的SO2、CO2、NH3等氣體,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若在廢棄物運輸及處理過程中缺少相應的防護和凈化設施,廢棄物中的細粒、粉末就會隨風揚散,釋放有害氣體和粉塵,嚴重污染大氣并使大氣質量下降。
(二)對水體的影響
固體廢棄物如果直接傾倒在江河湖海等水體中,就會導致水體水量劇減,面積縮小,還會導致嚴重的水體污染,因此,對水生植物和動物影響巨大,同時也影響到人們對水生資源的采擷,傾倒在海洋的廢棄物會導致一片水域內生物的滅亡。固體廢棄物未經無害化處理隨意堆放,將隨天然降水或地表徑流流入河流、湖泊,長期淤積,其有害成分的危害將是更大的。固體廢棄物的有害成分,如汞、鎘、鉛等微量有害元素,如處理不當,能隨水進入土壤,從而污染地下水,同時也可能隨雨水滲入水網,流入水井、河流以至附近海域,被植物攝入,再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影響人體健康。
(三)對土壤的影響
固體廢棄物在長期的露天堆放中,其有害成分在地表徑流和雨水的淋溶、滲透作用下通過土壤孔隙向四周的土壤中遷移。在遷移過程中,有害成分要經受土壤的吸附和其他作用。由于土壤的吸附能力和吸附容量很大,隨著滲濾水的遷移,使有害成分在土壤中呈現不同程度的積累,導致土壤成分和結構的改變,間接又對植物產生了污染,有些土地甚至無法耕種。
三、我國固體廢物治理存在問題分析
(一)技術因素
固體廢棄物的處置與資源化技術要求較高,而我國目前固廢處理方法、綜合利用的加工設備、生產工藝等都比較落后,且固廢處理部門覆蓋率不高,這些都嚴重制約著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工程的發展。如我國固體廢棄物的處理方法主要是焚燒、填埋和堆肥,焚燒過程會產生許多有毒物質,同時還產生大量二氧化碳,造成二次污染;填滿則會占據大量土地,并且一些有毒的滲瀝液會造成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堆肥占據大量土地,而且衛生條件差。垃圾投放隨意,導致后期的分類工作很難進行,嚴重阻礙了固體廢棄物的回收利用。
(二)制度因素
雖然我國制定了相關環保法規,各級環保機構在固廢管理中積累了大量經驗,建立了相關的管理體制,但在處理和資源化方面,仍缺乏具體細則,且沒有強有力的、長期的激勵機制和制約措施。到目前為止,我國關于固體廢物的法律僅有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對于固體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相關的法律、法規還處于空缺狀態,這使得固體廢棄物處理缺乏實施細則和法律保護,難以有實效地開展。個別基層環保部門連最基本的執法條件都不具備,環境監測站不具備環境監測能力,難以為執法提供依據。
(三)各個行業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與共享
固體廢棄物的涵蓋范圍廣泛,其實各行業間的廢棄垃圾是可以相互利用的。如畜牧業養殖過程中動物的排泄物可以作為促進農作物生長的肥料,這種再利用方法在小范圍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在城市間以及各工廠運轉中卻因為缺少溝通造成了浪費,不能做到產消對接。環境保護管理部門缺少對各生產行業的調查以及重要數據的記載,不能通過交流進行廢棄物互換再利用。固體廢棄物也是一種資源,所以說如果能夠把這些廢棄物放在合適的地方,那么其將不再是廢棄物,轉而變成了一種生產資源。但是目前我國各個城市在此方面的工作涉及還較少,其主要是因為各個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力度不夠,很多企業不愿意與其他企業進行此方面的溝通,僅僅依靠企業內部的初步處理,很難真正發掘固體廢棄物的內在價值。
四、我國固體廢棄物綜合治理的對策
(一)加強結構宏觀調控,實行固體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固體廢棄物減量化從污染源頭抓起。各級政府從固體廢棄物產生源頭抓起,在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采取綜合措施,做好垃圾減量化工作。鼓勵和引導公眾改變不合理的消費方式,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用品,延長消費品的使用壽命。對消費品生產企業,應逐步消除對產品的過度包裝,包裝材料從質和量上要考慮廢物回收和環境污染。工業固體廢棄物的減量化要從企業開展循環經濟、清潔生產,從降低消耗、提高資源利用率抓起,要加大產業結構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包括調整產業結構、企業結構、產品結構和原料燃料結構,關閉那些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的企業。實現固體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處理固體廢棄物過程中,搞好分類回收和綜合利用,就可變廢為寶,化害為利,降低處理成本。按照循環經濟理念,把固體廢棄物作為資源回收利用,在固體廢棄物收集、運輸、貯存、處置等環節采取措施,使源頭分類與后續利用相互銜接,形成一個完整的回收利用系統網絡。強調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在廢物處置過程中,堅持高標準、嚴要求,防止發生二次污染。
(二)加強固體廢棄物處理技術與現實對接
只有技術研究的更加深入,固體廢棄物的綜合處理應用才能更加的廣泛,我國該項工作進展得的才能更加的順利。針對熱裂解處理技術進行研究,這種處理技術主要利用的是缺氧分解的原理,利用這種技術固體廢棄物不需要進行大量的排氣,進而對環境也就不會造成第二次污染,而且固體的有害成分也能夠將其的消除,但是因為成本等原因,還技術還為普及。針對厭氧消化處理技術進行研究,這種技術最適合應用在有機固體廢棄物的分解中,這種處理方法是生物處理方法中的一種,能夠實現環境以及經濟的長久發展。固體廢棄物綠色處理技術研究正在穩步上升的時代,但卻只能擱置在研究所和高校,難以走入市場。回收處理技術的限制致使多數回收產品和品種只能簡略處理,難以實現資源的利用率的最大化。因此,將科研技術入主市場刻不容緩。龐大的固體廢棄物對環境形成巨大的壓力,對資源也造成相當大的浪費,必須加快科研的市場利用率。加大科技進入市場的激勵力度,實現研究所、高校研究成果與市場的對接,形成產、學、研、相銜接的互動機制。將各類技術有步驟、有次序、有層次地投入市場,主要以回收技術與回收企業的對接為主。
(三)立法部門完善相應法規 ,加強綜合管理
建立和完善固體廢棄物污染控制法律法規,為治理提供保障建立和完善固體廢棄物污染控制政策體系,規劃好產業政策,把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與工業固體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貫徹到產業政策之中 ,加大環境管理能力建設力度,加強環保、經濟、財務、工商等部門的協調溝通,進行綜合管理。建立和完善固體廢棄物污染控制的法律保障需要建立一套固廢環境管理法規、標準及技術規范體系。該體系應當能充分發揮引導、監督和保障作用。各部門通過協同合作以保障對于固體廢棄物的監管。只有完善了法律法規之后,固體廢棄物的環保管理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些地方法規出臺不完備,對于廢物有害程度的評定以及無害化處理的標準比較模糊,從事固體廢棄物處理的工廠行為不規范。 同時暴露出來的監管不力的問題提醒我們一定要加強立法部門、執法部門的互相配合。同時出臺鼓勵進行環保管理、加強廢棄物處理的政策。健全固體廢棄物管理信息網,在對于危險固體廢棄物的處理上要盡最大可能監管,并且通過資金、技術方面的支持來做好固體廢棄物的處理工作,甚至是日監測、日監管。
(四)加大固體廢棄物治理的宣傳力度,實現全民環保
增強全民的環境意識,特別是領導干部的環境意識,推動環境活動的公眾參與,實現全民環保是環境保護工作的關鍵,固體廢棄物的有效治理亦是如此。要更廣泛、更深入、更持久地開展全民環境宣傳教育和環境法制教育,要警示教育各級領導干部和廣大群眾的環境保護的知識,建議普及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基本知識,在各級各類院校開設環保課程,通過教育,使大家真正認識到防治污染、保護環境的重大意義,并主動參與到環保工作中。加大固體廢棄物治理力度,實踐生態文明,關系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興衰,保證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是每個公民的社會責任。通過宣傳教育,要讓公眾明白,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求得經濟上一時的速度和效益,絕不能為了暫時的利益去犧牲未來的健康和發展。固體廢棄物防治法明確規定了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防治固體廢棄物污染的職責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把防治固體廢棄物污染列為各級政府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認真加以落實。通過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環境宣傳,大力普及環保法律和科學知識,弘揚環境文化,倡導生態文明,增強全社會的環保意識,營造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良好氛圍。
五、結語
由于我國固體廢棄物的種類復雜多樣,如果處理方式不合理就會對環境產生很嚴重的污染。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固體廢棄物也越來越多,只有通過行之有效的方法對其進行及時的處理,才能最大限度的減少它給環境帶來的不良影響。固體廢棄物處理工作是一個長期性的、系統性的工程,我們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綠色環保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趨勢,但是固體廢棄物污染仍然是當前社會環境保護工作最大的威脅。完善固體廢棄物管理,最理想的模式就是達到政策、技術、管理的協同合作只要我們完備的相關法規及懲罰措施,有力的監管,并且不斷研發新型的處理設施,加強固體廢棄物的環保管理的改革創新,循環經濟的理念也就落到了實處
【參考文獻】
【1】金志強,固體廢棄物危害及處理技術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5(25).
【2】李玲.固體廢棄物處置與管理方法研究進展及展望[J].廣東化工,2010(5).
【3】丁翠萍.固體廢棄物收集、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技術進展分析[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7(8).
【4】曹越,王桂華.固體廢物對城市生態環境的影響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5(8).
【5】愈翰沁.固體廢棄物綠色回收的法律激勵機制研究[D].浙江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作者簡介:高菲(1992-),女,云南昆明尋甸人,漢族,昆明理工大學法學院2017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與資源保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