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貝
一條路,落葉無跡,走過我,走過你。
——題記
端著一杯豆漿,經過焊門窗鐵架店鋪的火星四濺的門口,穿過人頭攢動的早餐鋪,登上只有三兩游人的風雨橋,再穿過這座叫“快活林”的小公園,終于到了每天上學等待的車站。站在站牌下回望,這條路在眼中,愈發清晰。
上個世紀末,一個意氣風發的青年挎著公文包,走過門口的小賣部。剛剛在早點鋪上喝了一碗清豆汁,他此時只覺神清氣爽。他昂首闊步踏上小石頭橋,走過一段種滿樹的土坡,忽然眼前一亮,見不遠處自己要搭的公交車正緩緩起步,便條件反射般地邁開雙腿張開雙臂,邊呼邊招,躥上公車。幾年后,他結婚生子,我便降臨到這世上。
幾年后我已能在公園里爬上爬下,在石頭上滑滑梯。每次傍晚被奶奶強行拖著回家吃飯時,我的眼睛透過淚光看著夕陽下金光閃閃的石板路,看著撒上一層金粉的早餐鋪牌坊,又回頭看我一路掙扎而在土路上留下的腳印,常常不由自主地安靜了許多。秋天時彎腰在路上拾取一片落葉,那是秋風送的名片。下雨的時候,父親打著傘送我去車站,我緊緊地貼著他的大腿,躲在傘下看路兩邊的草樹被吹著淋著,嗅著空氣中泥土和雨水混合的味道,看遠處灰黑的天空,細數著父親摟我肩膀的手上被雨水打濕的汗毛。風刮得臉涼颼颼的,我瞅瞅路兩旁緊閉的店門和積水的灰色石頭臺階,不知怎的突然很想哭。
曾經從車站狂奔回家拿忘帶的課本,眼里急出淚花,心里不斷埋怨這路怎么這么長;曾經坐著父親新買的摩托車回家,又感嘆這小路真不叫距離。曾經在和父親一起去車站的路上聽他講這條路的歷史,聽他說:“我閉著眼也能一分不偏地走完這條路。它真是不知比我們大多少。”曾經眼見這條路被電鉆掘開,新鮮的泥土翻在小店門口,舊的土路上鋪滿瀝青和石板。那條被我踏過千百遍的公園石板路上漸漸鋪展開綠草青苔,粗糙的石面也漸漸光滑。我有時與家人爭吵,便會披衣跑下樓,順著熟悉的路慢慢走著,望滿天星斗,聽一林蟬聲,讓夜晚的涼風吹滅心中的燥熱。路上的一切都曾被我寫進作文里,兩旁小店里人們的喜怒哀樂,抑或是樹木花草的枯榮衰盛,皆已融入我文我心。從蹣跚學步的幼童,到獨立自主的少年,踏在這條路上的每一步都壓實著這路上的泥土,也壓實我的年歲。
父親走過這段路時,那片種滿樹的土坡兀自站在那里,寂寞又無言;我走過這條路時,這里已成一片名為“快活林”的公園。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走在這條路上,走過歲月的門牌號,不覺間時光荏苒。
總有一條路,蜿蜒在我的靈魂深處,陪我走過春秋寒暑,引我走向山川江湖。它記得我對這個世界最初的感知和接觸,它記得我踏出的每一步,每一步中印著的哀樂喜怒。
路啊,你可知你的每寸曲折都已融入一個少年的生命?
路,我想你一定不會變老。因為你,就是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