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濤
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黃旗堡街道車埠小學成立于1979年,是一座典型的農村小學。2017年學校和區實驗學校結成坊子區“121”教育集團,掛牌坊子區實驗學校車埠校區。在集團和黃旗堡學區領導的充分調研下,學校確立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辦學理念和培養健康、陽光、博學、和孝的四美美少年的育人目標,并開啟了自己的“蛻變”之路。
探索學校規范發展的保障機制
科學規劃學校發展路徑 ?在多方調研的基礎上,全員通過了“從落后到特色”的《車埠小學三年發展規劃》和“從規范到有提升”的《車埠小學2018-2019年度工作計劃》,達成共識,統領學校的發展。
以學生為中心,創新學校組織架構 ?為增強教職工的服務意識,學校整合處室,設立了“綜合服務中心”,為師生創建一站式服務平臺;征求教師意愿,出臺政策鼓勵教師辦公桌移到教室,與學生一塊工作學習,更好地發揮教師身教的作用。
科學組建管理團隊,明確工作職責 ?在原有管理團隊的基礎上,吸收教師進班子,分管學校宣傳、紀律監察、黨務等工作。管理團隊成員工作職責有二:一是日常工作上情下達、工作提報。二是統籌安排工作,各項工作在三年時間內向總校看齊;做好記錄與考核工作,在學期末的教職工績效考核中,給出公正有說服力的數據。
建章立制,引領教師干事創業 ?修訂《車埠小學教師中高級職務評聘方案》和《車埠小學教職工績效考核辦法》《車埠小學班級團隊績效考核辦法》等配套考核方案,增加教師業績和校級評選在職務競聘中的權重,引領教師干事創業。
全面實行開放辦學 ?確立學校三個層面開放無死角的辦學模式,即面向家長開放,學校每天均為家長開放日;面向社會開放,大力引進社會教育資源,助推學校發展;面向學區學校開放,一學年集團領導、學區領導及部分骨干教師到校指導交流20多次,極大地助推了學校的發展。
打造學習型教師隊伍 ?學校積極外派教師參加培訓學習,至今外派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61人次。鼓勵青年教師與實驗學校名師結對,并申報一項課題項目。成立語數英三科的教研組,并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平臺,開展好即時教研交流。
家校攜手,形成育人合力 ?學校成立了學校、班級二級家長委員會,并要求各班建立“班級群”,班子成員全部下沉到班級群中去,隨時了解家長的訴求。
注重環境育人 ?在教育局的幫助下,重修了學校的大門,校園鋪設了花塊地磚,教室鋪設了地面磚等;在集團的幫助下,新建了校園文化墻,改建了一處“遠程專遞”教室;總校為音樂教室和一年級教室安裝了空調。在學區的幫助下,改建了一間100座的多功能室,進一步提升了學校的辦學條件。
嘗試學生自主管理 ?建立了“紅領巾監督崗”課程運行機制,從各中隊公開競聘產生24名優秀少先隊員組成學校的“紅領巾監督崗”,分單雙周執勤,對學校的路隊、廣播操等方面進行檢查。檢查結果每周匯總公布,評選出“周紅旗中隊”,學期末匯總計入班級團隊考核。
夯實國家課程,提升教學質量
狠抓教學常規不放松,向課堂教學要質量 ?學校先后四次優化教師的任課安排,把開齊開全國家課程作為學校的中心工作。規范教師的教學常規,每月業務檢查成績計入教師學期末績效考核。將聽評課制度落到實處,多位提供的示范課受到了集團領導和專家的一致好評。此外,校長帶頭上研究課,其余教師上公開課。從課堂教學實際出發,找問題,找差距,對個別教師實行重點聽課,解決課堂效率低的問題。
充分利用“延時服務”的國家政策,創新學校學生放學后的延時看管工作,學生延時看管率達到了87%;根據學校的師資的實際情況,開設誦讀、速算、書法等選修課程;成立了以本人為首的國學課程研究中心,將語文、傳統文化、品社等學科有機整合,力求減少課時,提升質量;創新期末復習模式,實行“學生走班制”,經過一學年的探索,學生成績提升明顯。
落實學生在校一日常規,抓實學生養成教育 ?為了加強學生的養成教育,學校除了嚴格按照《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對學生進行教育外,還修訂了《車埠小學學生一日常規》《車埠小學先進班級評比標準》等,對學生學習、行為、禮儀、衛生、勞動、鍛煉等方面提出要求,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多彩活動培育精彩學子 ?堅持課堂教學為中心,活動課程搭臺唱戲,音體美百花齊放,增強學校活力,多維度培養優秀的車埠學子。學校從無到有地開展起“金秋體育節”“科技節”等學生活動課程,統籌活動時間及人員設定,進一步提升了“升旗”“班隊會課”等德育活動的育人功能。
隨著學校建章立制、引進名師、名家進校園等各項活動課程有條不紊地開展起來,學生養成教育及文化科成績明顯提升,有很多工作甚至走在了學區其他學校前面,家長看到了車埠小學的變化,對學校越來越有信心了。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一所學校辦得怎么樣,服務村的群眾最有數。在局黨委學校的辦學滿意度隨訪中,我校的滿意度達到了100%。
(作者單位: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黃旗堡街道車埠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