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畫 李煥霞 崔佳佳 蔣經緯
【摘要】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個民族人民在實踐中創作了不同的藝術精品,這些藝術精品在問世之后,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寶庫中的重要寶藏,其不僅代表了各個少數民族獨特的發展史,同時也反映了不同少數民族所獨具的民族氣質。
【關鍵詞】少數民族;美術;民族文化
引言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少數民族美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了解中國的少數民族美術文化。文章將從中國少數民族美術史的歷程入手,分析中國少數民族美術的表現內容,并就國內少數民族美術創作發展的勃興,乃是政治生態同民族審美旨趣相結合的產物展開研究,以供參考。
1中國少數民族美術史的歷程
歷史上,作于石壁上的巖畫和以青銅器為材質的雕刻構成了少數民族文化創作的雙璧,前述兩種藝術代表了處于青銅時期的少數民族文化所取得的杰出成就。我國歷史上中古時期的壁畫作品,將彼時北方政權統治下民眾的真實生活樣貌呈現了出來。在我國歷史上的中后期,隨著宗教的發展,少數民族美術文化水平亦隨之得到了提高。由此能夠發現,當宗教實現了快速發展的同時,與之相關的文化藝術亦會表現得空氣繁榮。如西藏地區的佛教美術、新疆的伊斯蘭美術等等,這些少數民族的美術發展歷程,充分驗證了宗教對其的影響。因此可以說,宗教力量對于少數民族美術文化水平的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力。
在上世紀建國之后,國內美術界逐漸意識到少數民族美術文化的成就,并有相當一部分美術藝術家相繼奔赴國內少數民族聚居區,開始了文藝采風,由此使得諸多美術藝術精品得以問世。如董希文所創作的《千年的土地翻了身》、吳冠中所創作的《扎什倫布寺》等作品均是形成于這一時期的杰出代表作。同時,少數民族地區也涌現出一大批杰出的美術藝術家,其將本民族和本地區的生活場景以及風土人情作為美術藝術創作的題材,并創作了諸多優秀的美術藝術精品,如新疆維族畫家哈孜·艾買提創作的《罪惡的審判》等。可以說,這一時期所誕生美術藝術作品,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彼時少數民族美術藝術創作的杰出成就。
在董希文于上世紀五十年中葉奔赴康藏地區進行藝術采風后,由此開啟了美術創作者去少數民族聚居區進行美術藝術采風的先河。這便使得諸多生動呈現少數民族風土人情的優秀美術藝術作品得以應運而生。在這一過程之中,以西藏題材為代表的創作主題成為了主旋律,一大批以此為美術藝術創作題材的畫家相繼涌現出來。從上世紀70年代后期開始,丁紹光為人民大會堂所作的壁畫《美麗、豐富、神奇的西雙版納》,袁運生的機場壁畫《歡樂的潑水節》,劉秉江和周菱的北京飯店壁畫《創造·收獲·歡樂》,都在一個時期內掀起了少數民族題材創作的風潮。同時,以丁紹光、蔣鐵峰為代表的一批云南畫家,以反映傣族風情的裝飾性繪畫則成為影響廣泛的“云南畫派”。這些繪畫作品都為少數民族美術的豐富做出了貢獻。
2中國少數民族美術的表現內容
從我國少數民族美術的發展歷程來看,各個時期的少數民族文化均實現了對特定時代背景下,少數民族民族生活情境以及風土人情的真實記載。如在灤平縣被發現的戎族墓室中,保存著大量表現游牧民族生活場景的作品。同時,在這些作品之中,出現了各類飾物,這些飾物的制作材質不一,有的青銅材質,有的為瑪瑙材質。可以說,從創作題材選擇的角度來看,這些美術作品同彼時游牧民族民眾的喜好是密切相關的。多數游牧民族受其生活習慣的影響,通常會將動物紋作為藝術表現的形式,這種情況表現出其獨特的審美態度。
3國內少數民族美術創作發展的勃興,乃是政治生態同民族審美旨趣相結合的產物
我國乃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此種政治生態使得美術藝術創作領域必然會對少數民族題材給予足夠的關注和重視。尤其是在建國之后,黨中央對于民族團結問題給予了高度地關注,由此使得以少數民族風土人情為題材所創作的美術藝術作品層出不窮。民族與族群共處問題困擾著世界上許多國家,但在有56個民族共居的中國,基本上化解了這種困擾,這種民族一家親的氛圍,成為了中國民族題材美術創作的唯一主題,也使新中國美術創作成為了促進民族團結和體現美術家社會責任的重要方式。還有就是,在我國的廣大少數民族地區,其風光、民俗以及社會文化均有著與其它地區不同的鮮明特質,由此使得美術藝術創作者認識到,這種題材是全新的美術作品創作素材。而且在國內廣大少數民族地區,還保留大量原生態的、尚且未受到工業文明影響的自然環境。如此一來,當美術藝術創作者將這些原生態的生活場景搬上畫布之后,其必然能夠改變美術創作領域之中所長期存在的創作題材同質化現象,從而能夠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這樣將確保所創作的美術藝術作品有著其它題材作品所不具備的藝術感染力和震撼力。此即是以少數民族為題材的美術藝術作品得以創作勃興的內在原因。
4結束語
通過從少數民族地區獲得美術創作的藝術靈感,發掘獨特的美術藝術創作素材,將讓美術作品更加生動,而且依托美術創作者的藝術創作升華,將讓作品煥發出獨特且恒久的魅力。以董希文、葉淺予、黃胄、黃永玉等為代表的新中國成長的美術大家就是這樣完成了自身藝術的升華。民族題材美術創作對新中國美術發展提供了源源不絕的營養。作為中國獨有的現象,民族題材美術創作,從出發點到過程和結果,都體現了中國美術特色,也只有新中國才會有這個特色。
參考文獻
[1]呂屏.少數民族藝術與文化產業的發展[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07(4):11-14.
[2]李心峰.人類藝術基因庫與中國少數民族藝術[J].民族藝術,2004(2):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