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方明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全面發展,我們有必要讓學生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來認知周圍的事物,有必要讓豐富多彩的生活展現在課堂教學中,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的知識,必須到實踐中去運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農村小學的學生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課外學習的主動性不高,往往只是為了完成老師或家長的學習任務而學。為了使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利用課余時間,多學點知識,又不影響學生身心發展,做到認真進行課外學習,具有主動學習的習慣,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培養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積極態度,我提出如下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提高學生課外自主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外學習更需要興趣。只要有了興趣,就能形成習慣。
1、用愛心激勵學生。小學生需要的是呵護,需要母親一樣的關愛。學生有時沒有做課外練習,老師不是批評,而是問其原因,耐心地做工作,鼓勵他們克服困難,為他們樹立理想。對于有些自控能力不強的學生,老師不能急于求成,而需制定一些措施,指導他們如何克制自己,如何做到自我控制,布置練習時開始少一點,漸漸增強。特別是經濟困難的學生,我們可以給予一定的經濟上的幫助,比如學習用品上給予幫助,從心理上給予安慰,激勵他們努力學習。當學生有錯時,我們不是訓斥,只是讓他們及時改正。只要學生在課外有一點成績,我們就及時表揚。這樣,同學們課外學習的積極性就高漲了,并且有恒心,能在成長中做到“堅持學”。
2、組織和利用課外學習小組。在研究中,我們發現同伴之間的互相作用是很大的,他們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影響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也能激發學生的課外學習積極性。將班級同學分成幾個學習小組,選好組長,各小組能按照老師的指導進行學習,他們在小組里看書、共同探討數學知識、做游戲。這種形式的課外學習小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他們之間的友誼,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組織能力,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好處確實不少。但是關鍵是要認真組織,長期堅持下去。課外學習小組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培養了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課外活動過“數學生活”,生活問題數學化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注重“生活化”教學,把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教學,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領悟到數學的魅力,感受到數學的樂趣。如何實施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呢,我注意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指導學生在課外注意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1)學習《分類》后可以布置讓學生回家整理書桌、幫媽媽分放蔬菜;學了《認識鐘表》后可以讓學生在周末邊看電視邊記錄電視節目時間,給電視臺的叔叔阿姨們提點播放建議……作為教師,應該堅持提供給學生綜合實踐的機會,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喜悅,使他們更加熱愛生活,逐步養成從數學的角度真切地認識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識和習慣。
(2)學了《統計》后可以讓學生統計主要道路上車輛通行的情況,為交通局制定車輛分流方案提供參考……這樣的活動不僅使學生學到活生生的數學,感受到數學存在于生活中,而且使學生經歷了一次愉悅的成功的情感體驗。
(3)教學“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我要求學生用兩種計時法記錄一個星期里最有意義的一天。在練習中,學生不僅加深了對兩種計時法的聯系和區別,并且在潛移默化中滲透了思想教育,使學生感受到時間的寶貴。
這樣,聯系實際生活,在現實世界中尋找數學題材,讓教學貼近實際,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摸到數學,從而提高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的能力。
2、培養數學生活化意識。
生活本身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生活中客觀存在著大量有價值的數學現象。指導學生主動地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去思考生活問題,讓生活問題數學化。教學活動中,我讓學生從買東西、玩、家庭情況等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數學,培養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生活的意識。
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空間,為學生課外自主學習提供保障
盡管我們不能強調為學生創造優越的學習環境,但是一般的學習環境總還是要的。我們在研究中發現條件好的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要高一點,條件差的學生稍差一點,其主要原因是課外閱讀書較少,沒有固定的學習地方。我們在這方面,通過家訪,要求家長省一包煙錢,為孩子買一本書;在家抽出一塊地方,好給孩子一個學習空間。許多家長都認識到了這一點,學生的學習環境有所改善,學生課外學習有了保障。
四、課外自主學習教師做到突出“勤”,重在“放”
輔導學生做到勤,學生動手做到放,家訪督查做到勤,學生獨立學習做到放,表揚鼓勵學生做到勤,學生個性發展做到放。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從周圍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并不斷培養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的習慣,努力提高綜合應用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作者單位:自貢市富順縣板橋鎮中和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