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銘敏 賈超
摘要:目的:探討運動療法對剖宮產產婦術后身體恢復方面的影響。方法:對2018年1月一3月在我科進行剖宮產的產婦進行早期產后運動,術前積極健康宣教。術后細心指導。結果:產婦術后恢復良好,無并發癥,4天出院。結論:早期產后運動利于術后康復,縮短住院時間,值得推廣。
關鍵詞:剖宮產;運動療法;術后康復;
自然分娩對母嬰有很多好處, 是世界衛生組織一貫積極倡導的。而在自然分娩中由于產婦對產程的不了解及環境改變、產痛等因素而導 致的恐懼、焦慮、緊張給產婦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并形成惡性循環, 導致胎兒窘迫、產程過長、精神因素性難產、胎位異常等問題,因此近 20 來[1],我國剖宮產率不斷攀升, 接近世界第一, 提高自然分娩率, 降低剖宮產率,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
剖官產是產科最常見的手術。隨著醫學的發展,剖宮產已成為各級醫院解決難產和產科并發癥合并癥,搶救孕產婦和圍產兒生命的有效手段。剖宮產與順產相比,剖宮產手術因麻醉、手術創傷、牽拉等刺激給產婦身體機能和心理帶來了極大的創傷,產婦對疼痛,不愿早活動,使手術恢復期延長。護士主動宣教早期產后運動的好處,協助并指導產婦進行產后運動,加快手術恢復期,使其早日康復出院。現將我科2018年1月一3月進行剖官手術150例產婦的護理方法和恢復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1月一3月在我科進行剖宮產術后產婦150例,年齡25—38歲,因疤痕子宮,胎兒窘迫,頭盆不稱,巨大兒等原因進行剖宮手術,麻醉方式采用腰硬聯合麻醉,對所有術后產婦均進行早期產后運動康復指導,并督促有效進行,取得良好臨床效果,本研究均在醫院倫理委員會監督、批準下完成,兩組年齡、身高、分娩孕周及孕期體質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 P>0. 05) ,資料具有可比性。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 ①均為單胎,且符合 《婦產科學》[2]中妊娠超重和肥胖診斷標準;②能遵循醫囑完成相關檢查; ③均在本院順利完成剖宮產、陰道分娩。排除標準: ①合并妊娠期高血壓、糖尿病及伴有明顯精神異常者; ②合并冠心病、胎位不正或既往伴有子宮手術史者。
1.2護理方法
1.2.1術前健康宣教:大多數孕婦對剖宮產術有著恐懼和焦慮的情緒。術后各種疼痛刺激更影響著產后的康復。本科結合人本位護理,手術前護士除了對孕婦宣教術前術后的常見注意事項,還主動宣教早期產后運動的重要性,以及配合的具體方法。告之產府運動包括深呼吸運動、踝部運動、腿部運動等,并告之其各種好處.如早期產后運動可防止肺部感染,有助于體力恢復,加快腸蠕動,防止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縮短住院時間等。術前護士就以主動熱情的服務滿足孕婦的心理需求,有了充分的心理準備,打消心理障礙,積極主動地配合手術及術后康復運動。
1.2.2術后康復運動指導:術前已做好早期產后運動宣教,術后接產婦時根據病情在產婦清醒狀態下反問式詢問產婦是否已掌握早期產后運動的要領,加深印象。術后4小時,產婦肢體功能逐漸恢復時,鼓勵產婦在床上進行運動如深呼吸、上肢鍛煉、踝部及腿部運動、屈膝運動。活動要循序漸進,以產婦舒適為主。方法如下:
抬臀運動:抬起臀部離開床后放下,重復做10次。
愛力呼吸減痛法是法國產科醫生拉瑪 澤博士1952年研究發明的非藥物鎮痛方法, 被證實是安全有效的分娩鎮痛方法。肖霞[3]等研究表明: 愛力呼吸減痛分娩法通 過神經肌肉的放松、呼吸轉移疼痛注意力, 心理 預防等, 使產婦對腹部的關注轉移到對呼吸的關注上, 從而減少 致痛物質的產生而使分娩疼痛減輕。熊永芳研究表明: 愛力呼吸減痛分娩法的科學合理應用, 可明顯增加孕產婦自然分娩信心與決心, 只要熟練掌握這 一放松技巧及呼吸方法, 就可增加孕產婦對疼痛的忍受力, 使之對應用藥物鎮痛的需求降低, 從而達到了緩解疼痛得目的, 避免不必要剖宮產, 使剖宮產率下降。
術后6小時后采取半臥位,指導并協助產婦在床上進行翻身運動,每2小時更換一次體位,并練習下床活動,第一次下床活動前護士評估產婦生命體征,詢問是否愿意下床。征得同意進行肌力評估,肌力達到4級,方可下床活動,護士守在產婦身邊指導并觀察產婦的反應。產婦先在床邊坐數分鐘。活動雙下肢,借助助行器站立并行走,動作要慢,早期活動以產婦樂于接受,不致疲勞及過度消耗體力為度。
2 結 果
做早期產后運動的產婦術后肌力恢復良好,無并發癥發生,術后8小時內可下床活動,子宮復舊好,無產后出血發生,術后12—24小時均可拔出尿管,24小時之內肛門排氣,無腹脹發生,母乳喂養體位自如,無下肢血栓形成,4天方可出院。
3 討 論
剖官產與順產不同,手術本身對產婦產后的生理及心理刺激易影響產婦對疼痛的感覺。術后切口疼痛,子宮收縮痛,乳房脹痛,留置尿管疼痛,體位限制引起局部疼痛等都會影響產后恢復,通過早期活動,對疼痛進行評分,產婦從生理心理上對疼痛的敏感性減輕,主動配合鍛煉。由于害怕疼痛,加上麻藥的影響,使胃腸功能恢復慢。易產生腹脹腹痛,不能進食等,通過早期活動,促進血液循環,促進胃腸蠕動,預防腹脹發生。早日正常進食,有利于產婦體力恢復,并促進乳汁分泌,有利于提高母乳喂養。
綜上所述,剖官產術后早期活動的優點:能增加呼吸深度,增加肺活量,改善機體缺氧癥狀,有利于氣管分泌物排出,減少肺部并發癥的發生;有效的早期活動可改善腸麻痹,加速新陳代謝。促進營養和藥物的吸收,促進腸蠕動。避免或減輕腹脹,防止腸黏連,增加食欲;有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復,減少泌尿系統感染及尿潴留發生,從而使患者早日康復;促進肌力恢復,可早下床走動,走動能幫助使用腿部肌肉和改善血液循環。
參考文獻
[1]黃馥吉.淺談早期產后運動對剖宮產術的影響[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27):112-113.
[2]薛文雅,趙明悅,伊娜,等.剖宮產術后早期活動對產后康復的影響【J1.中國農村衛生,2014,(z2):422—422
[3]岳濤,李蘭妹,金凌燕,劉小陽,陳金霞.膳食與運動管理對超重和肥胖孕婦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8,33(21):4818-4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