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霖雯
摘 要:在土地管理分析過程中,節約集約用地管理機制對加大對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和集約利用水平描述性評價測試,更能建立積極有效的土地調控機制,在結合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中,結合執法和監督機制,參與責任落實機制和利益導向,分析結構變化和對集約度的影響的關系。土地資源管理關系到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在具體管理過程中,要重視節約集約化管理模式的構建,這樣能夠保證土地資源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也能夠實現社會的穩定發展。
關鍵詞: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0 引言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進一步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在此過程中,土地資源的利用與管理成為重點問題。本文基于有效工作實踐,對土地節約集約化管理模式進行了分析,以助力相關工作有效開展,具體分析如下。
1 土地節約與集約利用的內涵
當前,土地集約管理的理念已受到業內人士的廣泛認同。相較于之前的粗放管理,節約與集約管理土地資源可以在更為科學的方式指導下,將土地資源的運用效果發揮到最佳水平,我國的土地資源管理能力也逐步向國際先進水平邁進。對土地資源的集約管理和投入,不僅是形式上的要求,更要從實際出發,從多方面考慮實施。首先,用最少的土地資源創造最大的效益,是對土地節約管理最直接的詮釋。其次,開發與使用土地資源的項目需將土地進行合理規劃,通過有序的資源投入穩步推進項目進程,避免出現項目發展的節奏與土地資源投入不相匹配的情況,從而造成資源損耗。最后,通過優化項目規劃內容、合理安排布局等方式合理配置土地資源,實現土地資源最大效用的發揮。從微觀角度看,集約式的土地資源管理最直接的含義便是用最少的資源投入獲得最多的經濟產出。而從宏觀角度看,土地節約與集約利用是在廣泛考慮各種因素,如從產業布局、用地項目行業、環境影響等方面進行科學規劃和管理,增加土地資源的經濟產出。在準確掌握土地節約與集約管理理念的基礎上,實現土地資源使用的可持續管理,切實推進土地資源的健康、良性使用。
2 節約集約用地的土地數據庫的管理
2.1建立用地產出情況管理數據庫
開展全面的調查以了解實際情況,為土地管理和土地節約和集約利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開展全面調查企業發展,土地面積,容積率和產量,稅收,單位能耗,排放量等單位,對企業信息全面掌握,建立管理數據庫。根據“一張地圖”綜合監測平臺,將工業企業在土地,稅收,單位能源消耗,排放量等單位全部進人了信息管理數據庫,動態管理。進行分類鑒定和處置。對企業生產總值每萬畝,萬畝的排名,在被認定為“閑置”和低效的土地上的地圖上標標簽,將其服從管理,分類制定措施,處理組織實施。動態更新數據庫,實現開放式動態管理,監督負責企業土地、稅收、單位能耗、單位排放信息動態更新等相關部門的工作,實現統計分析和查詢管理的功能,完成對行業土地利用情況的全面了解。
2.2從土地利用現狀圖和開發價值方面考慮土地集約利用
從現狀圖提取的鐵路、公路和機場,利用ARCGIS的空間分析功能,鐵路、公路和機場分類的數據集。從土地利用圖中提取的農村居民、城鎮、河流、水庫、坑塘水面、鐵路、公路、機場的土地,對各種交通資源和交通狀況進行評價。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各類建設用地的耕地集約化,實行“合理利用土地、有效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耕地后備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耕地占用和比例平衡。為了增加農用地資源適宜性評價,要多采用動態平衡耕地數量和質量參數建模分析。一般交通越便利,開發價值越高,同時開發成本也越低,建設用地開發適宜性也會更好。
3 土地資源管理中節約與集約用地的開展策略
3.1重視土地集約利用技術的采用
土地集約利用是當前較為科學和先進的管理方式,在具體實施時,管理人員需積極采用行業較為先進的技術參與管理,有效提升科學技術在土地資源規劃和配置方面的應用,促進我國土地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時,也要注意提高土地管理及使用人員的專業技術理念,盡量發動更多的專職人員和群眾掌握先進的技術,在體驗到科技帶來的實惠后,公眾會更樂于在土地使用過程中應用技術,提高土地使用的效率和質量。管理部門可在“走出去、引進來”的思想指導下,通過集中培訓、引進人才等方式提高科學技術在土地管理工作中的應用,使土地資源能夠在先進的管理思想和體制下接受管理,最終為地方產業及農民等土地相關人員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
3.2完善部門之間的有效互通
土地資源的管理和配置工作的涉獵范圍較廣,涉及多個領域和行業,因此不論是土地資源相關管理部門、使用相關行業、機構等,都有責任參與到土地資源的合理維護與使用中來。各管理機構還應聯合地方行政部門形成合力,建立土地集約管理體系,讓管理工作落到具體的部門和責任人,從上級管理部門、地方政府到實際執行機構都承擔起土地集約管理的責任,形成協同管理效應,共同推動土地資源的科學配置和使用,縮小投入資源比例,擴大產出效益,在促進地方發展、維護資源可持續利用方面作出貢獻。
3.3重視科技發展,建立有效預警機制
行業發展越來越科技化和信息化,各種數據通過網絡等方式得以共享,因此對土地資源的配置和使用規劃就能夠更為準確、合理。科技手段在嚴密監控各個環節和節點的基礎上,通過精準把握使用流程來建立有效的預警機制,提高土地資源的使用效果。對土地使用的事前規劃和事后評估也能夠從另一層面提供有效的經驗和依據,參考量化評估數據優化項目實施。政府部門要宏觀協調各項目對土地資源的應用,將資源合理配置,并借助土地資源引進優質項目,帶動經濟落后地區的發展。同時,土地資源在使用過程中一旦發生破壞生態、損害資源可持續發展等現象,管理部門需運用科技手段進行預警和處理,加強資源使用效率的監管,遇到問題及時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提高資源在使用中的效率和效果。
3.4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與規劃
土地規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關乎土地所在地區的經濟、人文、環境等方面的發展情況,聯系較為廣泛。因此,在制定土地資源的使用規劃時,要廣泛聯系各相關行業、管理機構等統籌協調,制定出具有綜合性和整體性的規劃策略,實現土地資源的合理經營。管理部門需結合土地資源所在地區的地理條件引進適合的項目資源,有側重性地開發和使用當地資源,推動地方經濟和產業的進步。當地人口規模、消費能力、工業發展水平等方面,也是進行土地資源規劃時需要重點考慮的方面。土地資源規劃要全面衡量當地各行業、產業的發展水平,把握好行業發展的頻率和速度,科學安排土地資源使用頻率,在合理的范圍內使用土地資源,為下一步發展留有空間。地方管理部門需在準確掌握當地土地資源特點等情況的基礎上,尋找和配置適合當地土地特點的項目,利用當地地理優勢發展經濟,或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彌補地理條件的不足,運用特色化的開發手段,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4 結語
土地資源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夠保證國家經濟穩定發展,也能夠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為此,相關工作仍然要不斷深入研究,從而實現節約與集約化土地管理方法的進一步創新,以構建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徐雄先.節約集約用地的土地管理機制研究[J].經貿實踐,2016(03):15.
[2]宋才發.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節約集約用地的法治問題探討[J].河北法學,2016,34(03):13-23.
[3]范嬋娟.包頭市固陽縣土地節約與集約問題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5(3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