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晶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因此許多教師就認為:學生進入中年級,語文教學應該以閱讀教學為重點,課堂上把較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去讀書、感悟、拓展上,而冷落的識字、寫字教學。中年級是小學生錯別字形成的高峰期,錯別字屢禁不止,由此可見,中年級的學生,隨著學生識字量的增加,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一些學生對有些字不明其義,把字音相同、字形相近的容易混淆,這些現象固然有學生的習慣問題,但我們中年級的語文老師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何利用教材的優勢,盡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最大潛能,讓中年級的識字教學變得輕松、愉悅、高效,是每一位教師所面臨的新課題,也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工作。
1 多方位引導中年級學生識字
中年級學生的識字、寫字任務就顯得非常繁重。又是小學生寫錯別字的高峰期。教師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認為教師絕不能只把中年級的教學重點放在課文的閱讀理解上,更應注重中年級學生識字、寫字的教學。培養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
1.1引導學生獨立識字
在中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要幫助學生養成主動識字的良好習慣,重點培養預習生字的能力。到了中年級段,識字預習就可以從字的音、形、義三方面動腦思考。例如,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寫出所學生字的音序、音節及部首,再在課文中找出這個字,并讓學生自己查字典,了解這個字的音、形、義。找出課文中的詞再擴兩個詞,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養成查字典的好習慣,還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可以促使學生自主的有意識有目標的去分析字形,既記住了字詞,又可讓學生養成查字典的好習慣,對字的音、形、義有一個全面的把握,這種自主學習所取得的效果是單靠四十分鐘來學習所遠遠不能及的。
1.2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識字
讓學生在朗讀實踐中鞏固字詞,應成為中年級字詞教學的主要方法。例如,教學“惋惜”一詞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宋慶齡爸爸惋惜的樣子,學生對詞有了感覺,自然就會理解詞的含義了,同時也就加強了對詞的記憶。這種讓學生在讀與想象中建立文字與事物之間聯系的詞語教學方法,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又容易讓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識字的目的不外乎“讀”和“寫”兩方面,而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識字,進而在閱讀實踐中鞏固識字應成為中年級詞語教學的主要方法。這種詞語教學的方法既有利于積淀語感,又容易進入課文情境。
1.3引導學生在語境中識字
一般來說,生字在課文中是分散的,如果把生字抽取出來逐一學習,不僅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而且費時低效。其實,在教學時,教師可以把一篇文章中零散的生字詞整合在一段自編的詞串或語段當中,讓學生的識字過程成為掃除閱讀障礙的過程。而且有了一定語境的支撐,學生更容易在相應的語境當中識記生字詞。
1.4引導學生在積累中識字
中年級學生的識字量大,教師應盡早引導學生獨立閱讀,這樣可以促進學生的字詞積累。而閱讀量的擴大又促進識字量的增加,識字與積累兩者互相促進,相得益彰。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減少學生對生字的回生率。
2 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課程標準》也把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列入教學的第一目標。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因此,一堂課中如何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我通常喜歡創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沒有心理負擔,敢于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在這種氣氛下進行的學習,學生的興趣濃,主動性高,往往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多使用激勵、表揚性的語言 低年級學生思想單純,愛聽好話,只要教師一表揚,便勁頭十足,往往會有出色的表現;受到批評,則萎靡不振,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以表揚為主,我常掛嘴邊的是“你回答得真好!”“你真棒!”“有進步了,老師真為你高興!”……有時,學生說得好,我還會和學生一起熱情地鼓掌,于是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更濃了。
3 多種方法巧妙鞏固識字
學生的興趣有了,還得把生字正確識記下來,那么該如何指導學生正確識記字詞、預防錯別字呢,大致有如下方法:
3.1反復再現
反復再現是鞏固識字的有效方法。認字和認人一個道理: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因此,要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和生字多次見面。教師可以找出課文中的生詞讓學生認讀,也可以出示課文中生字比較集中的句子,或句群讓學生熟讀,還可以創編幾個句子,把當堂課學的生字融入其中,讓學生讀讀。這樣,在豐富的語言環境中,學生與生字多次見面,必然會成為“好朋友”的。
3.2掌握規律法
在教學認識同一類偏旁的生字時,如狐、貓、狗等,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它們的秘密,發現它們的共同點,知道這些字都是與動物有關聯的,揭示構字的規律,讓孩子了解形聲字的特點,舉一反三,在學習中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3.3形象記憶法
識記生字的過程很枯燥,如果采用比較形象的描述,直觀的演示或聯系生活實際的話就比較好理解了。在字形教學中采用形近比較法,把形近易混字進行區別異同,可以加深印象,記得快而牢。如“怒”和“努”容易混淆,學生常誤寫成“怒力”和“發努”。抓住偏旁的不同,我引導學生思考,不僅讓學生清楚地區別了字形,也明白了字義。
3.4結合生活識字
學生在生活環境中,可以接觸到很多漢字:同學、親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廣告、街道牌及家中物品的包裝物等。可以說,漢字無處不在。引導學生平時留心觀察,讓學生養成留意周圍事物,學習生字的習慣。隨時隨地識字,也不失為一個課外延伸的好辦法。當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讀出生活環境中的字時,他是多么興奮啊,真是樂在其中!
著名的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指出:“無論閱讀還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詞。”只要我們用心鉆研識字、寫字的教學方法,終會找到自己心目中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