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安妮
摘要:小學英語學科是對學生開展語言啟蒙的核心學科,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不僅要圍繞基本授課任務而展開,還需要聚焦于學生的長遠性發展,做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守護人,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從教學方案優化、有效課堂引導、巧妙教學設計等方面,做英語教學的服務者、引導者、開發者和促進者。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師;角色轉變
小學階段很多學生都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些初接觸英語的學生,他們本身對英語帶有排斥心理,加之英語的發音、語調、拼讀結構等,都與漢語有著極大的不同。這就使得很多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存在消極懈怠心理,因此教學的效果非常不好。針對小學生英語學習存在困難的問題,英語教師不能采取強硬的手斷,對學生干預過多,而是要進一步優化教學方案,充分彰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展。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英語教師要積極做好自身角色轉變,從科學教學引導的角度,采用有效的課堂組織策略,靈活開展課內外教學活動,不斷鼓勵學生,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做好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積極引導學生,推進小學英語的高效教學。
一、聚焦學生發展甘做教學服務者
語言學習是一個緩慢而枯燥的過程,需要不斷地對學生開展訓練,這樣才可以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逐步提升。在小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自身語言表達能力向縱深方向發展的角度,做好教學服務者的角色。
教師要改變在師生角色中的領導者地位,試著從做教學服務者的角度,有效推進互動教學,這對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對語言的認知相對比較模糊,更多時候他們都在模仿教師的一些行為習慣,因此教師要有效喚醒他們的主體性意識,以更加典范的發音,更加積極的付出樹立好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的榜樣角色。在互動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為學生營造平等、開放、趣味的對話氛圍,讓他們充分體會學習和創造的樂趣,提升英語表達的成就感。以顏色認知為例,對于初學者而言這個部分記憶比較困難,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多為學生準備一些生動真實的具體實物,讓學生直接去觸摸、欣賞,并促進有效識記。
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發展,需要教師在日常的學生在日常的教學中時時留心,處處留意,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探究氛圍,讓學生們在日常的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意識,善于從文字、圖片、符號、日常生活等入手,多角度揣摩學習的方法技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是單純在教會學生方法,而是在為他們靈活的鋪路搭橋,以自身的實際行動服務學生的學習發展,這不但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還可以使師生關系更加親密和諧。
二、溝通互動善做教學的引導者
我們常說有效備課是良好教學的一個重要基礎,但是在有效備課的過程, 不是單純備教材,備教學,更重要的一個過程是備學生。備學生是一件非常復雜的工作,因為不同的學生其自身在性格、學習基礎、學習喜好、新知識接受能力、思維靈活性等方面都存在諸多差異,這就使得備教學的推進非常困難。
要做好有效備學生這個環節, 最重要的一個工作,就是教師要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互動, 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做必要的教學引導,將說理、說教與實踐相結合,幫助學生正確分辨自身學習存在的優劣勢,并指引學生通過更加合理有效的方法對教學資源進行運用,使學生不僅能夠自主完成知識建構的過程,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建立起學習的自信心,煥發他們心底自覺主動的奮進意識,這對于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為每個學生的性格都存在差異,在課堂提問的過程中,可以發現有的學生回答問題非常積極,他們特別希望與教師溝通互動,即使答案不正確,他們答題的積極性也非常高。但是同時還有一部分學生,他們性格比較內向,課堂內外都不擅長發言和提問,即使遇到不會的問題,他們也不說,口語表達能力非常差。如果教師再不主動跟他們交流溝通,他們在學習上的劣勢地位很難改變。針對這類學生,教師首先可以在課堂上給他們更多提問和回答的機會,如向他們提問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可以先讓他們從課文閱讀開始,把課內部分掌握熟練,在課堂上即使他們發音不是非常標準,或者他們語言表達的過程不是很流暢,教師也要給予他們眼神的鼓勵,并試著把他們的答案進行完整總結,使他們增加表達信心。在作業布置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給他們留一些背誦類、表達類作業,讓孩子在家長的幫助下,把答案在線傳輸給教師,教師收到學生的語音文件之后,認真聆聽,并提出改進意見,慢慢地使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打好學習基礎。
三、予琢予磨做好英語課程的開發者
課堂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根本,在給學生上課之前,教師要圍繞教材開展大量的教研工作,認真揣摩英語課程展開的有效方式。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以出彩的導入,環環相扣的課堂推進,精彩的教學總結,多樣的練習活動,使學生充分理解學習的重難點,讓英語學習簡單且實用。
通過對課程的開發和施教,是一件非常個性化的工作,針對不同的主題,教師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案,一些抽象的知識,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讓其生動逼真;一些貼近生活的知識,教師可以引入情境教學、實物教學,讓學生們學習與實踐相結合;一些文化層面的知識,教師可以采用游戲教學、對比教學等方式,讓學生們不僅可以靈活掌握知識,更能體會語言的嚴謹之美和邏輯之美,讓學生們不僅愛上學習,更能在生活中靈活應用英語。
現以游戲教學為例簡單說明,游戲教學是非常貼合小學生興趣愛好的一類教學方式。利用各種游戲組織設計教學,不僅能夠有效激活課堂氛圍,更可以使小學生熱情飽滿,興趣高漲,使英語學習變成一件輕松、快樂的事情。在寓教于樂中,學生掌握了所學知識,教師完成了課堂任務,同時也促進了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感情。以“識圖游戲”為例,教師可以把卡片和英語單詞打亂順序張貼在黑板上,讓學生們對他們進行快速配對,看誰反應又快有準。還可以把配好的呈現出來,讓他們判斷對錯,并有效糾正。這個游戲模式還可以應用于小組教學,讓學生們自制單詞卡片,既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更加深對單詞的記憶,然后大家在小組內部展開拼讀、配對、找茬等游戲。
結語:
小學英語教師的角色轉變終極目標就是更好的服務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教師在教學的過程,要善于貼近學生興趣心理來組織教學,用發展的眼光去培養學生,鼓勵學生深度探究知識內容,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栩鳳.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角色轉變[J]. 新課程, 2017:221.
[2]莊婉真. 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角色的轉變及作用[J]. 新課程(上), 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