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梅
摘 要:小學課堂教學中規范明確指出,教師教導學生有價值、實用性比較強的數學知識,促使學生能夠提高數學教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使學生能夠全面發展。由于,怎樣徹底改正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現況,提升實效性,是目前在新課進一步施展的基本要求,也同時是廣大數學小學教師解釋探索和思考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小學教學數學;實效性;表現
如何提高在新課程教學背景下,提高有效性,能夠使學生喜愛學習,喜歡數學,學會自己學會數學,是大部分小學數學老師一直研究的分析的問題,根據十多年的課堂小學數學經歷上,集合切身經歷,保護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進行悉心課前準備、創造出形象生動的數學課堂、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習慣,注重問題設計思考,問題明確目標預設,做為有效教學的動力點等等進行闡述。
一、及時了解學情是有效教學的立足點
教師在準備備課之前,假若缺少對學生基礎知識、能力素質、個性差別、等等一些方面的理解,單方面的憑借他自身的主觀意見,即使是在課堂前預備充足,課堂教學流暢、課堂結構謹慎、課堂內容謹慎的情況下,那么也都沒辦法完全保障教學互動高速或者有效。 例如,在對《線性的認識》準備教學的過程上,我對全部教學班級的學生沒有在課前實行勘察,在情景課堂創造中設置射線、直線、線段等,并將這個特征進行講述,然而有一些同學對本堂課上所傳授的內容已熟悉在心,在課上講屬于應該教師所講的范圍一股腦地講解了出來,準備備課時的設置方案迅速的給打亂了,為了能夠掌握課堂教學的場面,我讓學生將三種線在黑板上畫出來,進而在闡述其中的區別, 加強學生深刻的理解與記憶。 因為學生對射線的認識比較迷糊,但是相對于直線的認識比較清楚了解,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進行課堂教學過程,對直線進行傳授講解卻開展到射線上,教學任務只可以說算是將就的成效【1】。
由于一部分學生仍舊在課前準備了預習,也有一部分學生對線的認知已經有比較深刻,由于一部分學生都可以畫出三種線,只是對深入的知識卻并沒有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這情況能夠從課后練習中表現出來,這也就說明本堂教學課程是沒有成效的【2】。所以,在課堂教學前必須做出對學情進行理解分析,在形式上可將實施勘察、交流、預習等方法途徑開展,促使教學內容更符合“當前發展區”,在然后在教學預習備案的設置上更好貼切實際情況,并且對課堂上可能會出現的問題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只有這樣才能可以在保障學生主體性,更有利地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進課堂教學當中。
二、準確定位教學目標是有效教學的落腳點
對于教學教育活動來說,是為了能可以完成教學目標,但是同一時候教學目標也是教學活動在教育發展情況下的出發點。《數學課程標準》中表明,在具體展開教學的過程上,需要看重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情感與態度等這三個層面的相互聯系,因此要給予特別的重視在實際教學當中,在著重知識點的掩蓋性和相關性課堂教學中是必須做到的,帶動學生能可以自我思考和自我發覺,由此形成優良的學習方法,在成功解決該問題之后能可以更好的得到的滿足感,使學生能夠更樂于接受在數學課堂上,也能使每名學生都可以有更加長久的發展。例如,在講解《長方體的體積》的課堂上講授過程中,首先選要明白教學的目標,為在此將這個教學目標總結為三個方面內容:一是增加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思慮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解決實際問題來進行猜測、驗證、操作的方式,將長方體體積公式推導出來是通過自己本身努力;二是基于綜合上述結果使學生發現長方體和圓柱體兩個幾何圖案在體積方面上存在的關聯,加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與推理判斷的能力;三是針對“失敗實驗”的處置,讓學生領悟到任何問題的處理都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面對問題迎難向上。 在具體教學上,課堂前已經叫學生準備好底等高的圓柱體和長方體,并讓學生實踐通過填裝沙子的方式,不過這個收獲的成效并不是自已意想中的好,這主要是因為學生的工具不精確導致。在通過進行課后學習的過程中,較多的學生十分容易忘掉長方體體積公式計算中最后的“ ×”,即使重復強調很多次,依舊效果微弱。 在課堂上,老師通過教具進行示范,讓學生口頭表述整個過程操作,因此所得出的成效相比較學生實踐的結果更加清楚準確,讓學生更加的折服,在對“失敗實驗”進行探討時,學生各自表述自己的建議和想法。通過這種實踐活動教學,加深學生的印象,比較少的學生出現將最后的“ ×”扔掉【3】。
三、預設精當問題是有效教學的動力點
1、問題預設目標明確
在準備備課時,教師應當想清晰問題方面力求簡潔明了、層次清晰、明確目標而做好在課堂上所要提出的問題有悉心的準備。 教學中即使教師進行了課堂上的提問,但這些提問的著重點并不明確,必定會造成學生的回答卻沒有落實在知識點問題上,因此要抓住這問題的本質,對于問題的設置把握好知識要害【4】。
2、問題設計注重思考
在教學課堂中,有時候會叫學生回答“是這樣嗎?” “正確不正確?”這類問題,其實用這些問題方式的含金量并不不是很有效果,這種提問是不僅益于對于學生思維方式的全面發展,而且非常的低效率,同時不利于使學生養成自主思考的習慣。 對此,教師在課堂上問題設計中,必須要想好預設的問題做好哦具備思考,充分把握學生課堂的心理活動,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參加到問題解析的能力【5】。
結語:總而言之,隨著我國的經濟水平逐漸提高,大家也慢慢開始關注學生的教育問題。因而在小學的學習過程中,小學數學學習是每一個教學工作者的關切的重點。隨著在小學課程中數學的課程難度系數越增越大,做好創新教學方法也就成為了每一個教學數學老師關切的重點。所以現如今我們國家的教師必須改變一些傳統的教授模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加效率,在新課標的教學理念上,小學數學教育也應當出現轉變。轉變以前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變換各種各樣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以達到提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袁洪光.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7(09):97.
[2]高芳平.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思考[J].學周刊,2019(20):61.
[3]程小健.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遼寧教育,2019(05):58-59.
[4]劉光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探討[J].學周刊,2019(02):44-45.
[5]王娜. 淺談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A]. 北京中教智創信息技術研究院.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九卷)[C].北京中教智創信息技術研究院:北京中教智創信息技術研究院,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