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瑩
摘 要:面對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如何行之有效的培養小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及思考能力、問題分析能力、健全性人格,成為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師所應注重的問題。人本主義以人為中心,充分尊重人的精神,與教育體制的結合,不單單能應對學習問題,還可以應對學生品質人格問題,因而,可將其納入到小學音樂教學中,本文正是立足于此,具體探討如何將人本主義引入到小學音樂教學中。
引言
小學音樂教學不僅可以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感性思維,同時,在展開音樂教學時,學生還可以在團隊協作過程中,掌握團隊意識,在充分把握作者流露的情感時,促使學生情感更加豐富、細膩,同時,又能善于考慮他人的想法,對教育學生做人做事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鑒于此,對小學生展開音樂教學有其存在價值和必要性。
充分認知和把握人本主義
教育中的人本主義可以分解為以學生為本、重視個體綜合發展、重視道德教育。
以學生為本
人本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就是教師在課堂中以學生為本,應盡可能避免照本宣科的僵硬式教學,應當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學生的所思所想,并以此延伸出相關教學內容,真正的將課堂打造成學生的課堂,真正的讓學生在課堂當中學習到東西。
重視個體化發展
人本主義充分肯定人的價值、尊嚴、潛力,重視個體化發展,對于教師來說,除了盡職盡責,讓學生在接受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取得進步外,還需要教師積極引導學生潛能,促使學生天賦能夠得到極大的發揮[1]。
重視道德教育
人本教育中不單單要給予學生人本的權利,更要讓學生充分掌握人本主義,并將其充分運用到生活學習中,比方說能夠尊敬師長、團結同學、愛護國家等。
在音樂教學中充分運用人本主義
在音樂教學中充分運用人本主義,應當注重以人為本、重視個體化發展、重視道德教育。
以人為本
音樂作為藝術領域,雖然仍舊需要學生掌握旋律、記憶歌詞、熟悉樂譜等,但對于學生,尤其是小學生來說,應當更多的讓學生領悟,而非是死記硬背,應當讓學生更多的受到感染,情感自然流露,而非是有樣學樣,知其表不知其里,這不僅會導致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同時也會讓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抵觸心理,這對音樂課堂來說,是極其不利的,簡而言之,就是教師思考學生想法,設身處地的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一般來說,往往能夠總結歸納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2]。
例如,在學習《快樂寶貝》時,教師可以首先讓彈唱一遍,讓學生能夠充分把握歌曲的旋律和感情基調,此時,對于學生來說,也能透過教師的情緒變化,了解到歌曲所流露的感情,教師在彈唱完后,可以向學生詢問“剛剛那首曲子表達哪種情感呢”,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提示,“結合歌詞和老師剛剛的情緒浮動看看”,介于此,學生很容易將目光聚焦到“快樂”二字,如此,教師在接下來讓學生掌握這首歌時,學生往往能夠較好的代入感情,感情的自然流露是歌曲演唱能夠成功的關鍵所在,也是演唱本人能夠打動他人的基本前提之一。
重視個體化發展
學生的天賦是與生俱來的,這也就意味著一些學生擅長演唱、一些學生擅長肢體動作、一些學生適合高音區、一些學生適合低音區、一些學生擅長吹小號、一些學生擅長打鼓……對于不同天賦的學生,具備的不同才能,教師要善于發現、把握、發揚,要積極引導出學生的潛在力量,讓學生被暫時埋沒的價值得以發揮,針對于此,具備條件的音樂課堂,可以讓學生首先自我介紹,說明自己會哪些東西,其次,便是根據學生歌喉,確定學生的音域,最后,便是讓樂器組的學生挑選會使用或喜歡的樂器,并在隨后的課堂當中,對于小號手、鼓手、長笛手等進行調整,在具備相應條件的情況下,教師除了為學生講解各種樂器的音色、使用方式、使用場景、使用要求外,還應根據樂團表演或獨奏視頻,讓學生了解和觀摩,便于學生在初期選擇時,能根據自身喜好,規避后期不喜歡,學習怠惰的場景。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對團隊內的人一視同仁,切不可因為偏私,造成其他同學的不滿,尤其應當重視的是,在學生出現演唱錯誤時,教師可以對其單獨糾正,在發現該學生并不適合當前位置時,教師應委婉的要去該學生換到其他位置,無論是對該學生,還是對整各團隊而言,都是存在利處的,尤其是,充分避免學生受到打擊,內心尊嚴受損等。
例如,在合唱《送別》時,教師首先根據音域,對學生進行分組,其次便是在合唱時,對把不住調的學生進行單獨糾正,此時,教師應可能的委婉的指出學生的錯誤,并充分分析學生的失敗的成因,以便于調整位置,或是督促其認真熟記旋律等。
重視道德教育
對于小學生來說,掌握基本音樂素養并不是首要的,學會做人才是學生的立身之本,因而,對于學生來說,應當充分重視道德教育,教會學生基本的做人道理,一方面,對于團隊合作類的學習任務,學生的團結意識、服從意識往往發揮較大的作用,可以說,團結意識是確保團隊協作順利的關鍵,服從意識關系到學生是否能夠按照教師的步伐走,關系到大部分學生吹拉彈唱水平,另一方面,音樂對演奏者的感情要求頗高,為便于學生能較為容易的體會到音樂的情感,并將其內化,往往需要學生本身具備較為細膩的感情,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感情更為自然的流露出來[3]。
例如,在合唱《少林少林》時,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先認真聽講,服從教師的安排,在維持紀律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尊重自己的老師,其次,對合唱時隨意搞小動作的學生進行批評,并延長全班合唱時間,跟著該學生受罰,讓學生把握團結意識,最后,教師要教育學生體會《少林少林》這首歌中,作者所流露的感情,并從作者流露的感情中進行體會,總結歸納出自己學習到了什么,借助音樂所表達出的感情基調,讓學生把握堅毅、自信的品格,這對學生品格的健全及完善同樣存在莫大的益處。
總結
對小學生來說,音樂教學可以極大的陶冶情操,也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尊敬師長、團結朋友及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等,從這一點上來看,人本主義的運用,對小學音樂教學來說,存在較大的裨益,因而,對于教師來說,可從以人為本、重視個體化發展、重視道德教育出發,來為學生展開音樂教學,以便于能夠更好在塑造學生音樂素養時,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和完善。
參考文獻:
[1]童琳. 從人本主義教育角度探析小學音樂教學的發展措施[J]. 戲劇之家, 2016(4):203-203.
[2]張明, 羅英. 以人本主義角度探討體育教學的人文關懷[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 2016, 32(1):70-73.
[3]史影, 尹愛青. 從馬克思到羅杰斯——人本主義教學觀探析[J]. 外國問題研究, 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