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焱南
德育和智育是語文教學的兩個方面。思想教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和內容。它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思想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因為語文教材主要是文質兼美的古今作品。這些課文是思想內容和語文形式的統一體,內容決定形式,形式表現內容,二者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辯證統一的。
一、語文教學滲透思想教育,是教育賦予語文教學的特殊使命
作為基礎課,工具課的語文,其主要的任務便是教給學生一定的語文知識,諸如認字識詞,遣詞造句,謀篇布局,語言表達,語法修辭等等。但是,由于語文課本身的因素,使它又具有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特征,這就是在課文的字里行間無不包含著創作者的思想,觀念,情感,無不反映著創作者所處的時代的特征,這就使學生在學習其文學藝術的同時,必然地受到作者意識的熏陶。
現行的中學語文課本所選取的文章,不僅具有較高的文學藝術價值,而且具有極高的思想境界。如果語文教學只進行單純的語言文字教學,那么勢必削弱語文在培養德才兼備,又紅又專的人才中的重大作用,同時也使語文這門學科變得蒼白無力。因此,語文教學一定要進行思想教育。
在《背影》一課的教學過程當中,如果只是講述文章是以背影為線索;只是理清文章描述了幾次背影,幾次流淚;只是理解“探”“攀”“縮”等幾個準確而又傳神的動詞......那么就無法體現父親在不平常的艱難的情境下,為我去買橘的不尋常的意義;就不可理解一個普通的背影怎么能讓人感動得流淚;更不可能培養學生感受親情,感恩父母的高尚情感。只有在課文分析中滲透思想教育,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才能讓學生去領會作者當時的情感,如同身受,引起共鳴,才能使父親這種特殊情境下的“背影”站在學生面前,被學生所理解,容納,敬佩,感動。也只有在教學中貫穿思想教育,才能讓學生領會父親那幾句樸實無華的話語,撞擊自己生活的回憶和醒悟。也只有進行一定的思想教育,才能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在生活的小事中原來可以折射出如此閃亮深刻的主題來。也只有在教學中貫穿思想教育,才能讓學生更好的學會愛自己,愛父母,愛他人!以文章的思想因素去啟發、熏陶學生,讓學生分清真偽、善惡、美丑,培養美好的思想情操,沿正確的方向去求真、崇善、愛美,走正確的人生之路,從而完成教育賦予語文教學的特殊使命。
二、語文教學滲透思想教育,更容易走進學生心扉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視的,語文教師必須充分開發和利用這一非智力因素,促進課堂學習效率的提高和學生的全面發展,變單純的知識教育為素質教育,培養新型人才。結合教材的內容,適時適情的進行思想教育,比干巴巴的進行思想教育效果要好得多,這樣更容易走進學生的心扉,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在教《背影》一課時,我在分析作者抓住了“背影”作為感情的聚焦點,表現了感人肺腑的至愛親情之后,進行拓展遷移,要同學們也說說自己最感動的親情故事。
顏麗群的故事深深的打動了全班同學:那是我讀五年級的一個周末,我去了外婆家。由于天氣特別冷,我感冒了,晚上竟然發起高燒來。外婆急壞了,那離醫院很遠,舅舅一著急,就打電話告訴了媽媽。我家離這還有十多里路呢,天又這么黑,這么冷,爸爸又不在家,媽媽是不可能來了。盡管我的心里很希望媽媽能在我身邊,可我知道,那只能是幻想。為了不讓外婆擔心,我強忍著,好后悔沒聽媽媽的話,多穿件衣服,或者留在家幫媽媽做掃把也好啊。我迷迷糊糊的昏睡了過去?;杷撕芫茫灰魂嚰贝俚那瞄T聲驚醒,是媽媽!我一看手表:十一點多了。媽媽連夜走路趕過來了!媽媽來到我的床前,盡管天氣很冷,可媽媽卻滿臉的汗水。媽媽把手放在我的額前,見我還在發著燒,趕忙給我泡好了買過來的退燒藥。看我吃完藥,媽媽的手愛撫的在我臉上撫摸著。我感覺媽媽的手上有著好厚好厚的一層繭啊!我抓住了媽媽的手,那繭厚厚的,硬硬的,不是一個一個的,而是成片的繭??!我的淚一下子就出來了,眼前又浮現出媽媽忙碌的身影:洗衣,做飯,種菜,砍竹,扎掃把……全都是這雙手?。∥矣X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教室里很安靜,大家都專注的聽著,似乎都沉浸在回憶中。這時我抓住時機,趁熱打鐵:是啊,那厚厚的,成片的硬繭,是顏麗群感情的聚焦點,是媽媽操持,勞碌的見證!是媽媽為了家庭付出心血的見證!在這樣的關愛與呵護中生活,我們能不幸福嗎?
同學們一下打開了話閘,紛紛舉手發言,有的同學講述了媽媽那雙“含淚的眼睛”讓他愧疚,讓他讀懂了媽媽的愛。有的同學說父親“過早的白發”讓他體會了父親的艱辛,感受到了深沉的父愛……
這時我不失時機的滲透思想教育:父母的愛,點點滴滴,絲絲縷縷,無微不至,又怎是我們短短時間能說得完的呢?父母的懷抱是溫暖的,沉浸在父愛母愛中是幸福的!讓我們用心去感受,去理解父母,體貼父母,學會愛自己,愛父母,也愛他人!在教學過程當中,緊扣教材,創設情境,走進學生的心扉,更好的把握了語文知識,使他們自覺主動,輕松快樂的學習,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感,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質。
三、語文教學滲透思想教育,是德育和智育的辯證統一
在語文教師隊伍中,有人主張德育和智育應該分開,擔心德育和智育結合會降低語文學習的質量。有的老師甚至認為德育是政治課的事,否則為何要有政治和語文的區分。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純純粹粹的文學是沒有的。人們無法也不可能把作家的思想,觀念,感情與他的創作截然分開,況且老師還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呢!
一句話,思想工作到位了,教學工作就能更好的展開,教學工作開展好了,思想素質也相應的提高了,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辯證統一的。
在教學《背影》一課時,先就從同學們的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感開始:小時候騎在爸爸的肩上去散步,長大一點是爸媽牽著你的小手去散步,再大一點是爸爸騎著單車載著你郊游……隨著時光的流逝,孩子們長大了,而父親的背卻彎了,母親的頭發也白了…….走進學生的生活和情感,使他們很快能進入角色,能主動自覺的去品味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這時候,教師只要適當的引導,他們就能明白為什么父親那樣一個普通的背影會讓作者感動得流淚;他們就能理解父親那幾句樸實無華的話語凝聚著父親多少的關愛和牽掛;他們就能領悟作者年少無知嫌棄父親之“迂”的悔恨;他們就能懂得為人之父的辛酸和無私;他們就能體會為人之子的愧疚和遺憾……這樣一來,這篇文章的主題就把握好了,要把其他的知識點掌握好就更容易了。對這篇課文的一個難點——抓住感情聚焦點來展示人物的心靈和情感,也就能理解和掌握了。同學們在拓展遷移到自己的生活感受時,就也能找到自己的感情聚焦點,能把握好“幸福”為話題的作文了。連平時懼怕寫作文的同學也是“滔滔不絕”,用自己的手來寫自己最真實最赤誠的心,怎么會寫不出好作文來呢?通過這些環節,教學任務就圓滿完成了。而所教的知識點都掌握好了,學生的思想素質也相應提高了,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同學們更能理解父母,更懂得尊重和體貼父母,更懂得和父母進行溝通。很多家長都反映,感覺孩子真的長大了!通過不斷的引導,我覺得同學之間更團結了,我們班更有凝聚力了,自己上課也越來越得心應手了!
經過多年的實踐,我越來越感受到: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能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學生的思想情感到位了,學習態度也就端正了,積極了,教學效果必定也是事半功倍!所以,我將堅定的把語文教學與思想教育緊密結合,使之互相滲透和促進,教育出文化素質和思想素質都優秀的新一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