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林
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馬克思主義是我國社會意識形態的旗幟和靈魂,必須毫不動搖堅持馬克思主義。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宣傳的主要陣地,要及時了解新時代高校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現狀與困境,探尋新時代高校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的路徑,從而更好的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路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是黨的十九大作出了的重大政治判斷,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歷史方位,開啟了新的歷史征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 態,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宣傳的主要陣地,在新時代如何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關系著高校“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科學內涵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要讓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廣大的人民群眾所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是抽象的、甚至是晦澀難懂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要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具體化、通俗化,成為廣大人民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科學理論體系,使廣大人民群眾把馬克思主義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在實踐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開拓創新。理論源于實踐,新的思想理論成果來源于人民群眾的實踐。理論指導實踐,新的理論最終也是為了更好的指導人民群眾的實踐。這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和人民群眾緊密結合、不可分割的聯系。當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最新的理論成果,要通過宣傳普及到人民群眾去,用理論創新成果武裝人民的頭腦。只有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才能最大程度地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激發全黨全社會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高校作為社會意識形態宣傳的主要陣地,對于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肩負著更為重要的責任。
二、新時代高校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現狀與困境
(一)高校教師傳播馬克思主義的責任意識不強
高校教師作為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傳播者,要明確自己肩負的責任,認真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然而,有些高校教師僅僅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授當成工作任務,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解流于表面,對其理論不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對馬克思主義的經典原著不讀不看,單純依靠教學書本,難以做到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更無法將理論有效地傳達給學生。另外,就目前的高校狀況來看,大多數高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主要還是依靠思政教學的專業教師,其他專業教師以及輔導員等參與性不高,要將馬克思主義為廣大學生理解和掌握,完全靠思政老師的話,師資力量過于單薄。作為高校教師,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應該是每個教師的責任,高校教師要緊緊圍繞“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形成教學合力,讓學生有更多渠道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相反,如果不提升教師的專業修養,不想辦法解決教學合力問題,馬克思主義教育必然受到的影響,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發展更無從談起。
(二)高校學生對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興趣不濃
高校思政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過程中,發現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興趣整體不夠濃厚,主動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積極性不高,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學生對學習馬克思主義提不起興趣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首先,在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正如人們所言,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在給我們帶來眾多好處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影響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我們應該明確的認識到經濟全球化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并不僅僅是經濟領域,它已經擴張到社會的政治、文化、思想等各個領域。全球化帶來了“民族和傳統認同感的喪失,文化多樣性的喪失,東西方文明模式和價值觀念的沖突,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自由主義和道德相對主義等世界性道德危機”。經濟全球化給我們帶來的不只是各國經濟交流,也帶來了各國文化和價值理念的相互交融。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在西方文化和意識形態的沖擊下,許多大學生對價值觀念感到很迷茫,失去了方向等等情況, 越來越多的學生陷入信仰危機,什么都不再相信;其次,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為學習馬克思主義不實用,對未來就業沒什么幫助,他們更加關心和渴求專業技能知識的學習,對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沒有興趣, 就更別說花時間去認真學習了。
(三)教學方法有待進一步改進
馬克思主義本身理論性較強,有些內容不易理解,甚至是晦澀難懂,對學生吸引力不強。要讓學生能夠認真學習并掌握馬克思主義,這需要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多琢磨、多創新。然而,當前在高校的馬克思主義教學課堂上,大多數依然采用的是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學生能夠參與互動的機會少,加上所學內容理論性較強,學生的求知欲難以調動起來;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有效地運用當前較新的現代信息化教學技術手段,不能將內容生動形象地傳授給學生;實踐教學機制尚不成熟,盡管實踐教學已提出多年,但有的高校還是沒有形成固定的實踐教學機制,有的高校實踐活動內容單一,學生參與意愿不強。這些問題必然會影響高校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三、新時代高校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路徑思考
(一)提高教師傳播馬克思主義的責任意識
高校教師是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傳播者,對推進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不斷強化教師傳播馬克思主義的責任意識。首先,要加強對思政教師的專業培訓,夯實思政教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平時要多讀多看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不斷提升思政教師的思想水平和綜合素質,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只有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才能更好地將理論傳授給學生,排其憂,解其惑,學生才能認可、接受、信仰馬克思主義;其次,學校要注重整體師資的建設,以思政教師為主,其他教師為輔,幫助他們認識到學生思想教育建設的重要性,讓他們能夠明確自身的責任,形成合力,營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氛圍,共同推進高校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
(二)提升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馬克思主義有無興趣直接影響著學生能否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價值觀念呈現多元化,必須用正確的價值觀念引導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科學世界觀和行動指南,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要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立場幫助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正如毛澤東同志曾說的“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我們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糾正脫離實際情況的本本主義”。教師不能空談理論,要把理論于我們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在實踐中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理論所帶來的益處,這樣的理論才有說服力,對學生才有吸引力,才能為學生所接受和掌握,成為學生強有力的思想武器。
(三)創新教學方法
打破傳統教學模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正確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比如,可以讓學生圍繞課本知識去尋找相關的案例或故事,然后分享給大家,分享內容如果符合要求的話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激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認真的查相關資料,這實際上就是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思政教師應該與時俱進,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使教學內容更好的呈現給學生。可以用學生喜聞樂見的視頻、音樂、圖片等資源,結合理論來講解,這樣易于學生理解,也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公眾號將理論推送給學生,讓學生在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多渠道了解馬克思主義;在實踐教學方面,可以安排學生圍繞馬克思主義理論開展主題演講、辯論比賽,經典著作讀書活動,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等等,形式多樣地傳播馬克思主義,使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有切身的體會和感悟,能夠真正地認可、接受、掌握、運用馬克思主義,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馬克思主義在高校的大眾化。
新時期高校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要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教師責任意識,結合實際講解理論,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創新教學模式,將理論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從而不斷推進整個社會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凝心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