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娟
摘要:就以往的小學教育來講,其主要教學模式是圍繞應試教育來進行的,近年來,我國小學教育已經逐漸向素質教育轉變。就小學語文教育來講,如何做到小學語文素質教育是當前面臨的首要問題。本文就在素質教育下進行小學語文教育進行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應試教育;素質教育;小學語文教育;資源
就當前小學教育來講其教學模式由應試教育逐漸轉為素質教育,那么該如何在素質教育背景下來進行小學語文教育改革呢?素質教育又是什么?怎樣改變應試教育?這些是本文要聞述的主要問題。
一、教育是進步的基石和發展的途徑
民族的振興和社會的進步都離不開教育,教育能夠提高國民素質,推動人類的全面發展。將教育作為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首要環節是建立小康社會、建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關鍵,也是必然途徑。對于教育主管部門來講,其必須要發揮帶頭作用,要將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去除掉,結合當今時代發展趨勢來進行素質教育,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將教育資源倣到合理分配,增加教育所需要的設施,深化教肓改革。同時,還要注重經濟后地區學校的建設,就當今社會來講,有很多衣村地區小學教育基礎設施簡陋,師資力量嚴重不足,農村教師在教學方式上過于的單一,這些經濟落后的區域無法保證基礎教育的有效性,無法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因此更難實現素質教育。農村小學基礎設施的建設問題作為教育工作者和社會人員必須要重視起來,同時還要加強師資力量的引進,如果沒有足夠的師資力量,那么教學環境再好也是沒有用的。
二、教育工作者應不斷提升自身素質
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過程中必須要擺正自己的心態,要不斷完善自身的知加識含量,拒絕依靠經驗來進行教學,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要結合時代的發展來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在知識和教學行動上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練習實際進行教學。同時還要在科技時代背景下善于運用先進的技術來進行教學,以此來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教育工作者要從內心草重自己的職業、重視自己的職業,要認真對待每一天的教育工作,要認真對待每一名學生,因材施教,不放棄每一名學生,重視每名學生的發展。
三、小學語文的重要性
小學語文是學生今后學習各個學科的基礎,對學生的要求是熟練掌握語言工具,具有良好的“聽、說、讀、寫”的能力。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只重視“讀、寫”,尤其在“說”方面重視不夠,導致很多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欠佳。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那么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更多的組織學生用討論、辯論、演說等方式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學生去公園參觀后,回來要寫一篇游記,那么我們要培養學生“說”的能力就不能只寫一篇游記,可以在公園舉行一個小型的賽詩會,讓學生念出他們喜歡的詩歌,回家后將他們的所見所聞說給父母聽,并讓父母用手機等科技產品記錄下來作為作業交給老師。通過這類方法可以快速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各個學科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語言文字的重要性
中國的語言文字是一門藝術,每用一個字都具有很多的含義。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如果能通過學習語文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想象力,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將有重大的意義,這就要求我們在上課過程中不要僵化學生的思維,過分強調文章的中心思想,讓學生大膽的想,大膽的說,不要怕說錯。同時引導學生開闊視界,多讀一些優秀的課外讀物,讓學生了解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
五、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積極作用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應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繼承我國語文教育的優良傳統,汲取當代語文教育科學理論的精髓,借鑒國外母語教育改革的經驗,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發揮積極的作用,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小學語文是學生接觸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最好的平臺
總結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小學語文就像一雙鞋,它支持著頑童邁開走向人生巔峰的第一步;小學語文就像一雙手,它推開了孩子望向世界舞臺的第一扇窗;小學語文就像一只船,它承載著學生劃向無限的知識海洋。綜上所述什么是素質教育?我認為素質教育就是全國人民乃至全人類渴望知識的決心,是中國五千年文化傳承的決心,更是中國夢和中華民族必將偉大復興的決心!
參考文獻:
[1] 唐現弟.淺談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創新教學的開展[J].求知導刊,2016(6):16-17.
[2] 林秀梅.淺談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創新教育的開展[J].時代教育,2009(9):201-201.
[3] 蘇卿.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教學手段對素質教育的強化作用[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4(13):28-29.
[4] 劉嫦華.淺談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山區農村小學語文教學[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電子版),2017(4):323-323
(作者單位:廣東省廉江市石頸鎮新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