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欽幸
摘 ?要:綜合性學習是新課改對初中語文教學的要求,是現階段培養初中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重要內容,即使面臨很多問題,我們也必須逐一克服,為培養初中生語文綜合素養創造條件。本文從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入手,分析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探討應對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問題的具體策略,希望可以為初中語文教學水平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問題;策略
引言: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也是一門包羅萬象、貼近生活實際的學科,是學生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也是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更是與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息息相關的學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初中語文的綜合性學習能夠有效加深學生對語文的理解,幫助學生形成綜合的文學素養,還能夠幫助學生塑造優秀的人格,對學生的未來成長意義重大。
一、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概述
“綜合性學習”是本文探討的核心內容,而“綜合性學習”的關鍵則在于“綜合性”。何為“綜合性”,即不是單一方面的,這就說明新課改下強調的初中語文教學無論是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還是教學形式,都不應當是單一的,才能被稱為“綜合性學習”。新課改要求下的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主要有以下四個特點:語文課堂上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能力的綜合性發展,語文知識的綜合性運用,語文學科與其他課程的綜合性發展,初中生信息利用能力的綜合性培養。
二、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不可忽視
在新課改的推進下,我國正在試圖轉變傳統應試教育帶來的影響,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避免填鴨式教學現象的出現,提高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然而,在初中語文的課堂上,我們依舊不能完全擺脫傳統教學模式帶來的影響,教師依舊占據著教學的主動性,教學進程的推進依舊不完全是學生的學習情況。這就使得初中語文的綜合性學習無法得到根本性保障,諸多問題也由此而生。
(二)教學方法不匹配
既然想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貫徹綜合性學習,必然需要匹配綜合性的教學方法,否則,綜合性學習也只能是一個教學理念,落不到實處。在任何情況下,從無到有都是一個困難的過程,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并沒有意識到當下實行的教學方法與綜合性學習的理念并不匹配,綜合性學習也不應當僅僅是一種作文習作形式。前文我們提到,綜合性學習要體現出四個特點,其中最基礎的就是初中生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能力的綜合性發展,和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綜合性運用。由此可見,綜合性學習理念下的教學方法,必然是要將語文課堂教學內容串聯在一起,而不是單純強調習作。
(三)教學評價機制綜合性較低
在中考的影響下,初中語文教學不可避免帶有一定的“應試”現象,這也是沒有辦法完全消除的影響。因此,也不可否認,教學評價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優化和更新。目前,初中語文教學評價方式方法還比較傳統,卷面出題方式不夠多樣化、不夠綜合,當教學評價與教學理念不匹配時,必然會影響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這是必須引起初級中學管理層重視的問題。
三、應對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問題的具體策略
(一)轉變思想觀念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
想要更好地應對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中表現出的問題,轉變教師的思想觀念十分重要,只有教師首先擺脫傳統教學的影響,才能有效開放綜合性課堂,使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改進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對于實踐教學理念具有重要意義,是實施教學模式的最有效措施,這一點必須引起初中語文教師的重視。綜合性教學方法的關鍵在于打破傳統語文單項教學的壁壘,打破教材單元、內容之間的結構,更有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地豐富教學內容。例如: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是一個集合了借描寫自然景物抒發情感類文學作品的單元,《春》《濟南的冬天》等是散文文體,《觀滄海》《次北固山下》等屬詩歌類文體,可以歸納在一起進行教學,也可以將詩歌與課外古詩詞進行組合教學,使學生從同時代詩人們或同一位詩人的寫景作品中品味文字的魅力,品味類似的字、詞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意味,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綜合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評價機制的綜合性
想要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評價機制的綜合性,必須要從評價目的、評價方式等方面入手,使其與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模式、方法進行匹配。教師可以將課堂上的綜合性課題完成情況列入評價機制,作為學生日常分數的一部分;在卷面試題的制定上,教師要盡量貼近生活實際,在一個大題型中對多項相關知識進行綜合考察,提高語文教學評價的綜合程度。
結束語:
初中語文的綜合性學習能夠有效加深學生對語文的理解,幫助學生形成綜合的文學素養,對學生的未來成長意義重大。初中語文教師要從自身教學理念、課堂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入手,提高語文教學的綜合程度,期間要注意尋求學校的配合,切實落實初中語文的綜合性學習。
參考文獻:
[1]張麗娜. 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初探[J]. 課程教育研究,2017(20):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