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寶山
摘 要:小學生的好奇心與好動性比較強,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在一件事物之上,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行為特征來設定趣味數學課堂模式,以此來提高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師生之間共同構建高效、和諧的數學課堂。筆者是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在數學教育工作中不斷地總結經驗和教訓,本文針對構建小學數學趣味課堂教學的方法展開分析,望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趣味;教學;方法
小學數學知識相較于其他學科知識來講,難度比較大、知識量比較多,學生往往難以理解與接受,對學習數學知識存在一定的抵觸、畏懼心理,針對以上問題,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結合小學生真實的學習進度與需求來設定教學方案與目標,讓小學生能夠全神貫注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從中真正有所收獲與感悟,為之后的數學學習奠定穩固的基礎。同時,教師要注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引入一些小學生比較感興趣、熟悉的生活素材與游戲活動等,為學生營造一個愉快、輕松的學習氛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引入生活素材
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比較差,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入一些生活素材,這樣小學生更容易理解與接受,同時也能夠增強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自主性與積極性。比如,在講解“平均分”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出一個生活化的數學問題:“老師一共擁有19個蘋果,分別需要分給小明、小紅、小剛,但是這該怎么平分才合理?”如果直接讓學生去計算19÷3的話學生可能無法理解,但是用生活情境的形式展現出來,更加貼近于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這樣學生能夠理解性地解答這道數學問題,讓學生在鞏固、復習所學數學知識的同時,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講解“長方體”的時候,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實際生活中的鉛筆盒、粉筆盒、鞋盒子等,并且讓小學生去聯想一下實際生活中較為常見的長方體有哪些,在此過程中讓學生對長方體有更為全面的了解與認知,同時也能夠鍛煉小學生的聯想能力、空間想象能力。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帶領小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鞏固所學數學知識,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去春游,并且讓學生來負責計算門票錢,并且選擇最佳的購票方式,無形之中鍛煉小學生的數學知識運用能力、計算能力,意識到學習數學知識的趣味性、實用性。
二、實施數學游戲活動
小學生對于游戲是絲毫沒有抵抗力的,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教學內容和數學游戲活動融合起來,為小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比如,教師可以在日常數學教學活動中設定“搶答游戲”,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數學游戲活動中去,在講解“乘法口訣”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數字和卡片,讓學生自由組合這些數字,讓其他學生來進行搶答,最終評選出回答數量最多、最快的學生,給予相應的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除此之外,教師要多多設定一些需要小組合作的數學游戲活動,這樣可以保證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如,在講解“長方體與正方體”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去制作正方體或者長方體的模型,并且探究計算方法、推導計算公式,給予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以此來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這對未來的生活與工作都是非常有益的。
三、科學運用信息技術
當前信息技術廣泛運用在人們的生活與工作中,帶來了較大的便利性,同樣在教育行業也出現了“互聯網+教育”的模式,小學數學教師也要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把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趣味化、形象化,讓小學生能夠全神貫注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比如,在講解“百分比”相關數學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投籃次數和投入籃球次數的視頻,并且最終用表格的形式展現出來,這樣可以實現日常生活情境的構建,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更為清晰了解數學問題中的已知條件與未知條件,提高數學學習效率;在講解“圓柱側面積”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為學生演示圓柱體轉變為長方形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就能夠明白,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中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就是圓柱體的高。同時,還可以用多媒體技術展示斜著剪的結果,最終呈現出來的平行四邊形,以此來降低學習難度,讓學生更為全面、透徹掌握所學數學知識。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小學生的學習需求來設定趣味化的數學教學方案,充分滿足小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讓小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快樂與實用性,同時能夠把數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聯系在一起,引導學生做到學以致用、由此及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裴紅. 論小學數學趣味課堂的構建與學習興趣的培養[J]. 學周刊,2019(17):42.
[2]李柳明. 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數學趣味課堂構建與探究[J]. 亞太教育,2015(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