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曉
摘 要:在商品貿易高度繁榮的今天,無權處分行為時常發生,但是理論界和實務界就無權處分合同的法律效力還存在一些爭議。如何正確界定無權處分合同的效力,不僅是個重要的民法理論問題,更將對司法實踐本身產生影響。本文試從我國關于無權處分合同效力的學說進行研究,結合自己的思考提出一些見解。
關鍵詞:無權處分;合同效力;物權變動;處分權
一、問題的提出
對于無權處分合同的效力問題研究,一直是學界和實務界爭議的焦點。根據我國現行《合同法》的規定,無權處分的合同的效力被規定為效力待定。而《買賣合同司法解釋》則認定無權處分合同為有效合同。這種法律上的相互矛盾直接導致了司法秩序上的混亂和實務操作中的困難,對于類似案件由于所采用的法律依據不同,會出現同案不同判的現象。
因此,在此種背景下,對無權處分合同效力問題進行研究,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都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
二、我國無權處分合同效力的學說及評析
(一)無效說
持此觀點的學者認為無權處分合同的效力是無效的。主要理由如下:第一,無權處分行為具有明顯侵權傾向,通常表現為擅自處分他人之物。第二,《合同法》中關于無權處分合同效力的規定是可以借鑒《法國民法典》。
盡管無效說被我國司法實務所接納,但是筆者對此學說卻不加以認可。
首先,雖然無權處分行為確實會對真正權利人的利益造成侵害,但是不可排除無權處分人是為了真正權利人的利益而簽訂合同的情形。這時,這種侵權傾向就會消失。
其次,我國和法國采用的是不同的物權變動模式,分別是物權變動模式和債權變動模式,兩者模式截然不同,這種生搬硬套,顯然不符合我國實際情況。
最后,這種“一刀切”的認為合同無效,違背《合同法》立法初衷??赡軙趾ι埔獾谌说睦?,致使善意第三人不僅得不到標的物,而且會出現不能以違約責任追究過錯人責任的情況,不利于保護交易安全。
(二)效力待定說
該學說的主要觀點是,在無權處分的情況下,合同的效力如何進行認定,取決于所有權人是否追認無權處分行為以及處分人事后是否取得處分權。這一學說與我國《合同法》51條的觀點相符,但是筆者認為這種學說存在著一些弊端。
首先,此學說將會阻礙市場經濟的發展。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越來越強調交易的快捷性和簡便性,如果這種交易行為還要經過權利人的追認,在此期間合同的效力處于真偽不明的狀態,不利于交易的穩定和安全。
其次,違背了合同相對性的特征。在無權處分合同中,按照此學說的觀點,合同的效力需要合同以外的第三人來進行確認,不符合同的相對性特征,違背了民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則。與此同時,賦予權利人單方面的意志就可以決定交易行為的效力的權利不合理,并不能保障不會出現權利人不會濫用權利的情況發生。
(三)有效說
關于無權處分合同有效說,不同的物權變動模式下分為兩種不同的觀點。第一種觀點就是按照德國的物權行為理論思想,將物權行為與債權行為分離開來,所以無權處分行為與合同的效力之間沒有必然聯系。第二種觀點是在債權形式主義物權變動模式下將無權處分合同的效力規定為有效。筆者認為我國采用有效說是合理的,以下進行論述。
首先,此學說有法可依。如在《買賣合同司法解釋》中規定買賣合同的效力不受無權處分行為的影響,可以作為“有效說”在我國得以實施的法律依據。
其次,維護了意思自治的原則。有效說的觀點是意思自治原則的體現,即只需無處分權人和相對人意思表示真實一致,符合現行法律的規定和社會公共利益的保護,即認為雙方的合同有效,與合同自由和相對性相一致。
最后,與社會的現實需求相契合?,F如今,在實踐常常出現商品房預售行為。在此行為中的標的物商品房,可能還沒有建成或者出賣人并沒有占有,這雖然涉及無權處分,但通常情況下并不否定合同的效力。
三、無權處分合同效力制度的理性思考
(一)修改《合同法》關于無權處分合同效力的規定
首先,筆者在上文中已經論述在我國現實情況下,確認無權處分合同為有效合同的合理性。并且,《合同法》第51條已經不適應現實生活新情況的出現,應該對它做出修改。
其次,肯定無處分權人訂立的合同為有效合同,符合國際發展趨勢。基于參考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并與國際慣例相一致的思想,這些立法體例值得我們參考。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鑒于我國現行的民商合一體例,修改法律不是容易的事情,并非短期內就可以完成。我們可以采取另外一些補救措施來完善我國關于無權處分合同的效力的規定。
(二)將處分權作為物權變動的要件
現如今,我國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均接受了德國民法上關于負擔行為與處分行為相區分的原則。根據這一原則,我們可以將處分權獨立出來,讓它作為物權變動的一個形式要件,并不對合同是否成立造成實質影響。
(三)類推適用《合同法》的規定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的規定,對于無權處分合同的效力完全由真正的權利人決定,忽視了對善意相對人的保護。為了兼顧各方利益的平衡,我們可以嘗試類推適用《合同法》中48條和49條的規定,使善意相對人具有行使撤銷權和催告權的機會,主動結束這種法律關系不確定的狀態。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交易安全和交易秩序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將無權處分合同的效力規定為有效是值得肯定的。這種無權處分制度能夠兼顧各方利益的平衡,維護了市場交易的穩定性,彰顯了民法促進公平與效率的精神。我們要與時俱進的發展它,進一步完善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制。
參考文獻
[1]孫鵬:《再論無權處分》,《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報)》,2004年第10期第4卷。
[2]羅結珍譯:《法國民法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216頁。
[3]梁慧星:《買賣合同特別效力之解釋規則之創設--買賣合同解釋第三條解讀》,《民商法論叢卷》,法律出版社 2013年版。
[4]孫仕祥:《在債權形式主義背景下無權處分與合同的效力歸屬》,《長春大學學報》2009年第3期。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