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網絡GIS課程知識體系正處于不斷變革的進程當中,對于人才的需求也開始朝著多樣化轉變,面對動態的培養目標和不同學習者的差異性,一般的網絡GIS本科課程已經無法適應,給后續的教學也帶來了層層瓶頸。因此我們將對于具體的課程改革進行分析,結合目前學習者的需求和該課程的基本特征,在“未來課堂”的教學觀念下提出科學可行的教學設計。推動該課程的針對化進程,提升學習者的學習興趣,達到教與學有機統一的目標。
關鍵詞:GIS本科課程;教學;未來課堂
引言:互聯網和計算機在最近十幾年當中獲得了飛速的發展,地理信息科學也面臨著新的變革,具體表現在網絡空間信息服務的基本體系和核心技術上面,輻射范圍覆蓋到氣象、公安、國土、城建等各個方面。各行各業的企事業單位也開始重視對地球空間信息科學的研究,從而推動了網絡GIS全面可持續發展,使其對于不同行業的需求進行滿足。
一、傳統“三站式”網絡GIS課程教學
和其他課程一樣,以往的網絡GIS本科教學主要以“三站式”教學模式為主,所謂“三站式”指的是在過程當中包括課堂、實踐和考查三個方面。在進行具體教學時由教師進行課程和知識內容講解,學生在這個過程當中處于被動地位。同時,面對不同學習者的差異也沒有考慮到,學習不具備針對性,更多的人都表現為消極的學習狀態,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在具體實踐當中,學生主要就是利用理論結合上機的模式進行“學”的一個過程,盡管這樣的模式涉及了實踐,不過在實踐當中僅僅體現了個人學習,沒有培養學生的團隊溝通協作能力;針對考查過程方面,主要方法為報告式的。互聯網當中具備全面的網絡資源,獲取起來也十分方便,所以課程報告的主要來源也是互聯網,或者是在互聯網數據的基礎之上進行加工而得到,學生為了完成任務而進行操作,沒有認識到對專業課程知識的作用,形成了教與學脫離的現象。所以,對其進行改革創新是具備一定必要性的。
二、網絡GIS課程改革的驅動力
(一)知識體系的復雜性
因為網絡GIS本身就是計算機和GIS的有機結合,所以課程內容也包括GIS基本知識、計算機互聯網基礎知識等,同時還包括實踐當中的相應標準、網絡GIS平臺入手等方面。從課程內容可以看出,這門課程的結構體系十分繁雜,這也是后續具體教學當中面臨的瓶頸之一。目前在教學方面主要都采用講授式教學方法,學生學到的知識十分片面,課程設計上也存在表面化的情況,很難達到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目標。
(二)社會需求的多樣性
因為這門課程在各行各業當中都有運用,所以人才缺口十分大。比如國土、測繪、科研機構和高校等行業都有較大的人才需求。從校園的情況來看,有這門專業的高校都建立了相應的實驗室,以保證教學的專業性。盡管如此,由于行業和單位上的差異,所以導致人才需求上有所差異,為教學帶來了難度。因此,在后續的教學過程當中,需要不斷變革GIS教學課程設計,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滿足多種社會需求。
(三)培養目標的動態性
從社會需求的差異性出發,讓現階段高校培養該門課程的人才規劃也在不斷變化,不過總的來說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培養以實踐為目的的人才戰略,讓本科學生掌握基本的計算機和軟件開發技術,提升他們的軟件開發能力和工作實戰能力,這類高校最終的培養目標是就業。其次,培養科研人才為目標的人才戰略,將重點放在了怎樣發現、探究、解決科學問題,將網絡GIS作為一種工具,來進行科研工作,這類高校的培養目標滿足的是科研機構的人才需求。最后是培養科研和實踐能力兼顧的人才戰略,因為需要同時滿足兩種目標,所以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需要進行差異性教學,針對學習對象的差異性采取匹配的方法,建設教學和目標的統一協調。針對不同行業的培養目標,需要對現階段的網絡GIS課程進行改革。
(四)學習者的差異性
受環境的影響,學生的學習特點也處于變動之中。不少學生現在都可以在互聯網上獲得學習資源,相對而言,傳統的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滯后性,這也為現在的課程教學帶來了困難。同時,學習者在性格、偏好、人際關系上有所差異,在學習方式上會有不同選擇,對于教學方法也會有不同要求。不過現在的教學環境當中對于這種差異性有所忽視,都是集中統一教學,對這種現象也有變革的必要性。
三、網絡GIS未來課堂改革策略
(一)獨立學習朝著協作學習轉化
相對于傳統學習而言,在互聯網環境下可以滿足學習者的協作需求。學生可以依據自身需求自由地選擇或者組合學習團隊,在統一的目標下進行協作式學習。這種模式能夠滿足學生在興趣、性格和偏好上的差距,依據具體的差異,在團隊當中發揮不同的作用,比如在團隊當中包括主管、質保、文檔和研發等具體角色,學生可以依據自身能力和需求發揮相應作用,利用這種方法對這門課程知識體系復雜的問題加以解決。
(二)被動學習朝著自主學習轉化
傳統的課堂教學當中,學習者都是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教師擁有絕對的自主權,削弱了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不過在其“未來課堂”教學設計當中,學生擁有更多的主動權,可以進行自主學習、探索和交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增強其學習主動性,最終提升教學效率和效果。
(三)灌輸式學習朝著競賽式學習轉變
教師在傳統的網絡GIS教學當中扮演的是指導者角色,所以教學模式主要是灌輸式教學。推動灌輸式學習朝著競賽式學習轉變,可以有效提升學習活力和效率,完成預期教學目標。
(四)課內朝著課外的轉化
學生在知識學習時不僅僅局限在課堂當中,加強對于互聯網資料的運用,拓展知識面和學習效率,就能突破課堂教學的局限,同時還能夠有針對地對于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滿足,增強學習者的專業性。
四、結束語
現在的網絡GIS教學存在諸多的不完善之處,在未來課堂的要求下,需要不斷變革現有教學模式,從而有針對性地培養更多GIS專業性人才。
參考文獻:
[1]郭明強,謝忠,吳亮,黃穎.面向未來課堂的網絡GIS本科課程改革研究[J].測繪工程,2016,25(10):76-80.
[2]郭明強,謝忠,黃穎.融入網絡GIS的網絡安全“未來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測繪通報,2015(09):131-134.
作者簡介:
趙偉(1982.8-),男,江蘇省連云港市,漢族,重慶工商大學,副教授,博士,鄉村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