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
摘要:托管班是指由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利用固定合法安全的經營場所在校外開辦的,受中小學生監護人的委托,在非教學時間段,專門為中小學生提供用餐、休息、看管等營利性服務活動機構。
關鍵詞:托管班、存在問題、解決建議
調研發現,就餐需求產生主要來自三方面原因:一是由于人口城市化帶來學生生源聚集,學生規模在不斷擴大,早期學校建設時沒有規劃食堂或學校雖有食堂,但建設規模較小,滿足不了生源劇增帶來的就餐需求;二是少數家長對學校食堂的場所環境、飯菜質量不滿意,自愿選擇在外就餐等原因;三是生活節奏加快,學生放學時間與家長下班時間有沖突,學生放學無人看護,需解決就餐和輔導等困難。
一、存在問題
一是托管班準入門檻底,質量參差不齊。校外托管機構由于是新生業態,沒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沒有行業主管機構,沒有明確的行業準入標準、審批程序,且為群眾性組織活動,隨意性大,導致無序發展,多、小、散、亂,存在擾民、消防隱患、疾病傳染防控隱患、食品安全隱患、煤氣外泄等公共安全問題。
二是食品安全意識普遍不高。部分托管機構以“提高孩子成績”為噱頭加大宣傳,擴大生源。僅僅滿足于孩子看好、把作業輔導好,而往往會忽略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加之從業人員缺乏餐飲安全管理的常識和意識,因此,校外托管機構“小飯桌”的食品安全風險要遠遠高于學校食堂,容易引發食品安全事故。特別是規模較小的“小飯桌”,托管機構負責人身兼多職,既是負責人又是輔導員還是食品安全管理員,精力分解,食品安全知識匱乏,以“家庭式”操作經驗用于“小飯桌”食品加工制作,無視食品安全風險隱患。
三是從業人員業務素質底,食品安全管理不規范。從業者多為下崗、退休人員,沒有經過培訓,且身兼多職,普遍缺乏必要的管理經驗、食品衛生和安全等知識。托管班“小飯桌”缺少食品安全相關管理制度,食品采購索證索票驗收登記、餐飲具清洗消毒保潔、從業人員健康管理、食品貯存及加工制作風險管控、食品安全事故應激處置等管理措施落實不到位。
四是硬件設施不到位,安全隱患大。部分托管機構注重門面、大堂、教室等光鮮亮麗吸引生源,但后廚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加工制作場所過于簡陋,無保潔設施,防蠅防鼠等設施不齊全,少數托管機構受經營空間限制,壓縮操作間面積,加工場所面積明顯不足。
五是供餐形式存在風險。一些舉辦者為了省事,會采取訂餐形式,但往往選擇周邊小餐飲店供餐,食品安全責任不明晰,加工環節、配送環節、就餐環節風險點較分散,不可控因素較多。除此之外,校外托管機構營利性較強,有的托管機構受經營面積小等條件限制,為了壓縮成本,甚至在自己家里加工好,然后運送至托管機構供應,食品安全風險較高。
二、解決建議
(一)豐富集中供餐形式。一是加大對學校食堂建設財政投入和規劃。對于老舊學校食堂實施改造工程,提高就餐供應能力和供餐質量。對于新建學校食堂,應合理規劃,充分考慮解決學生就餐問題,明確規劃、建設方加強與市場監管溝通,做好食堂建設事前指導工作和營養餐供應。二是加大為學校供餐的集體用餐配送機構的扶持力度。對于因受場地限制或就餐人數相對較少,沒有建食堂的學校或學校食堂軟硬件太差,經檢查整改管理不達標的學校食堂,由政府鼓勵、扶持、引導有資質、實力雄厚的集體用餐單位對學校進行集中配餐。由于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許可及監管要求較高,食品安全相對更有保障,可以有效解決部分學校供餐能力不足或沒有條件建設學校食堂的問題。
(二)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由鄉鎮街道牽頭,定期組織民政、市監、消防、公安、衛計、住建、城管等有關部門召開聯席會議,研究解決校外托管機構管理問題,加大信息共享,強化聯動聯通,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力度,暢通投訴推送機制,形成監管合力。
(三)加強宣傳引導。采取發放宣傳資料、集中培訓式等方式,加大對校外托管機構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食品加工操作知識的宣傳培訓力度,將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制度規范傳達給托管班開辦者,推動其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持續強化學生及家長的食品安全意識和維權意識,通過發放“致學生和家長一封信”、召開食品安全主題班會式,積極宣傳食品安全常識和投訴舉報方式,讓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校外托管班的管理工作。
(四)持續推進隱患排查治理。市場監管部門將認真落實食品安全監管職責,以問題為導向,將校外托管機構食品安全問題作為食品安全重點區域加以監督檢查,嚴格落實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和主體責任,督促校外托管班開辦者開展自查整改、配齊硬件設施、健全管理制度,嚴格執行索證索票、清洗消毒、健康檢查、食品留樣等食品安全制度。配合相關部門對拒不整改和經整改仍達不到標準的學生托管班,進行勸退直至關停。
(五)實施社會共治。一是推進托管班陽光餐飲建設工程。通過在開辦者食品加工場所安裝視頻監控系統,社會公眾可通過部門社會公眾號隨時了解每一所托管班食材采購渠道、食品加工及場所環境、每日營養食譜、部門巡查、信用等級等信息,督促開辦者加強自律,提高“小飯桌”食品安全水平。引導家長選擇管理規范,食品安全水平較高的托管機構。二是推行食品安全在內的公共安全責任險,增強風險承擔能力。考慮目前托管班開辦者大多是下崗人員、退休人員等人員開辦,風險低抗能力弱,加之托管班場地小、管理水平底,是集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疾病傳播、煤氣中毒、高空墜落等公共安全為一體的高風險行業,有必要強制舉辦者購買包括食品安全在內的公共安全責任險,通過購買保險,引入保險等第三方機構參與風險防控,全面防范公共安全事件發生。三是實施學生小飯桌“互聯+食品安全”智慧監管。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當今時代主要的發展趨勢。通過監管信息平臺,一方面,實現鄉鎮街道備案主管部門與監管部門、開辦者、學生家長之間信息實時互通。避免因信息傳遞出現監管時間間隔,導致出現監管盲區。同時也通過對開辦者食品原料采購、食品加工制作、餐飲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樣、從業人員健康管理等實施遠程在線監管,提高“小飯桌”管理效率和監管單位的執法效能。四是鼓勵引導托管班參加餐飲食品安全行業協會,強化組織保障。通過行業協會統一托管班“小飯桌”制定行業操作標準,強化行業自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