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冰倩
摘 要:英語學科作為初中階段最重要的學科之一,對學生語言素質的培養以及國際視野的拓展都具有很重要的促進作用。其中英語閱讀作為英語學科聽、說、讀、寫四大基本技能的關鍵因素和重要紐帶,對于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以及綜合知識的應用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將重點剖析英語教師在閱讀課教學活動中所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英語閱讀;國際化;綜合知識應用;教學活動設計
新課標明確指出,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傳統的基本知識的講授,而應轉變到對學生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創新能力的提高,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縱觀近幾年的英語閱讀教學,教師仍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一、教學活動輸入與輸出的不一致
這個教學案例的背景是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第二課時來分析,本節是一節閱讀課,主題是Have you ever been to Disneyland? 是關于迪士尼公園的主題介紹性說明文。學生通過閱讀文章,了解迪士尼公園的主題以及與主題有關的一些活動。針對這節課,教師在第一次做教學設計活動的時候,設計的讀后輸出情景是:某國領導人下個月要來北京,要求學生四個人一個小組活動,合作寫一個北京景點介紹的文章,獲勝組能給領導人當導游,帶領他參觀北京。寫作有四點要求:第一,文中必須介紹北京4個最有名的景點或事情;第二,介紹時注意增加一些細節性的信息;第三,介紹北京的特色;第四,表達自己的情感。如此,寫作要求明確,也創設了一定的情景,而且競賽的活動也能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但在第一次嘗試之后,反思教學活動不難發現,如果不結合本節課的內容來看,這節教學活動設計得不錯,能讓學生有一個很好的輸出活動;但這節課的主旨是介紹迪士尼公園,以迪士尼影片以及影片中的人物為主題的主題公園,以及公園里有哪些主題和主題相關的主題活動。教師在之前的授課過程中了解到學生對于主題公園中“主題”的概念缺乏真正的理解。所以將教學目標設定為引導學生理解迪士尼公園的主題,感知主題并發現主題。在學習文本材料,閱讀材料的基礎上來創設自己喜愛的主題地點,基于對教學內容的分析,以及教師讀前、讀中的輸入活動,可以發現本節課教學活動設計的讀后輸出活動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一致的現象。
后來教師對本節課進行了一次修改,修改之后的教學活動設計為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寫出主題為“你最喜愛的地方”的短文。文章必須包括你最喜愛的地方的名字、解釋這個地方的主題是什么,最后介紹一些這個主題吸引人的地方。給學生十五分鐘的寫作時間后,教師邀請每一組推薦一名匯報者讀出本小組的作品,全班一起點評,促進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將輸出任務改為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個有主題的地點,并且用書面語言描述出來。內容要包括三點:第一,你所選擇的地點的名字;第二,地點的主題設定是什么;第三,在這個有主題的地點人們能做什么樣的事情或活動。這樣一來,輸出活動和之前的輸入活動一致性高,教學目標也達成一致。這樣學生在完成輸出活動的過程中就能使用到之前在閱讀課時所學到的語言知識點以及篇章結構。
其實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也有很多類似的輸入與輸出不一致的教學設計。那么針對本文所列舉的這節課,還有另一種可取的教學設計,就是讓學生以完成海報的形式來完成閱讀課的輸出活動。具體教學活動設計為:讓學生在課下搜索網絡,查找自己喜歡的主題,然后做一個海報,并包括以下三點內容:第一,告訴讀者你的主題是什么;第二,在這里人們能做什么;第三,用一兩句話表達出來你對這個地方的感受。那么這樣的設計不僅是學生喜愛的形式,也能使本單元的閱讀課輸入與輸出達成一致,使課堂效率達到最大化。
二、教師理念轉變慢
部分教師的理念轉變得不夠快,仍以知識點的講授為主,教學活動會設置很多的問題,讓學生不斷地從文中去尋找這些信息,從而使學生重細節,而忽視了對語篇的整體理解和把握。這樣的教師活動設計使得學生缺乏自主學習以及自主閱讀的能力。
三、缺乏閱讀策略的指導
這部分教師在教學活動設計中問題設置得很好,也很有引導性,但在核對答案過程中卻直接給答案,缺乏對學生的引導,這樣就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大大降低。這就是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不夠,缺乏閱讀策略的指導。反思教學設計,教師可以在本環節除了核對答案之外,詢問學生本題答案是如何得出的,注重學生分享的過程,否則純粹地核對答案只能使不會的學生仍然將問題延續下去,沒有得到實質的解決。
綜上所述,英語教師不僅需要專業的學科知識,也需要不斷擴充、更新自己的理論知識,研究考綱和新課標,緊跟新課改步伐,以求用更專業的知識引導學生。
參考文獻:
[1]陳國安,姜晶.《初中英語有效閱讀教學模式的構建與運用》,《現代教育科學》,2010(12):60-62.
[2]陳峰云.《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思維訓練方式》,《中學生英語》,2015(22):83-84.
[3]丁惜真.《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策略探究》,《教育教學論壇》,2013(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