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嘉賓
摘要:隨著現代科技的突飛猛進,建筑給排水系統的設計與施工出現了大量新技術及新材料,為建筑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節能減排的實現作出了巨大貢獻,更推動了綠色建筑的進步發展。本文將從光電控制技術、熱水循環供應系統、同層排水系統、分質供水系統及復合管等方面,對建筑給排水新技術及新材料的施工實踐進行簡單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建筑給排水;新技術;新材料
前言:
近年來,關于建筑給排水設計的節能環保問題也來越受重視,相應的新技術與新材料也被廣泛用于給排水設計,促進節能環保的有效實現。新技術與新材料的研發與應用,能夠有效解決傳統給排水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高建筑水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水浪費現象,強化節能減排。
一、光電控制技術
光電控制技術是近年來被廣泛用于建筑給排水設計的重要技術,并且主要用于用水設備控制方面。實際上,延時自動關閉水龍頭早就發展成熟,其能有效改善用戶使用問題和給排水系統故障而導致的水浪費現象,在現代建筑中極為常見。不過,該水龍頭的使用通常會對出水時間加以固定,這雖然能夠有效減少水資源浪費,但也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一定的不便,無法完全滿足人們的使用要求。而光電控制及技術在建筑水龍頭中的應用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借助光電感應實現實時出水,根據用戶實際使用需求進行適量出水,并會在用戶使用結束后自動停止出水。
二、熱水循環供應系統
熱水循環供應系統是當前建筑給排水設計的重點所在。當前的熱水循環供應系統存在無效冷水量大、對熱能需求大、傳統能源消耗大等問題,需要及時應用新技術加以優化。就當前來看,很多熱水循環供應系統都存在一定缺陷,熱能利用效率不高,需要耗費大量能源。為了減少能源損耗,熱水循環供應系統的運行通常會采取排出大量冷水的方式,提高系統水溫,從而滿足建筑熱能需求。毫無疑問,這一方式會導致大量水資源遭浪費,與節約用水理念背道而馳。另外,當前建筑熱水循環供應系統基本上都是以傳統能源進行加熱,加熱效果雖好,但卻存在較為嚴重的污染問題,同時也不符合當下傳統能源耗損嚴重背景下的節約原則。對此,應當對熱水循環方式加以優化,結合熱水需求量、溫度標準、建筑結構等因素選擇合適的循環方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通常將支管循環方式作為首選,充分發揮該方式的高節水效果。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加強管理,減少系統中的無效冷水量。當然,針對傳統能源損耗嚴重這一問題,還需要在建筑熱水循環供應系統中積極應用綠色能源,尤其是太陽能。在夏季太陽能充足的區域,通常可以不依賴其他能源便能滿足建筑熱水循環供應的熱能需求。而在太陽輻射較弱時,則需要結合天然氣等,為建筑提供足夠的能源。
三、同層排水系統
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與時代的進步,解決管道堵塞問題并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變得越來越重要,而同層排水系統正是同時實現這兩點的有效方式。所謂同層供水系統,就是從根本上改變給水管道設置方式,將樓層作為設計單位,對單一樓層管道進行設計和布局,從而避免管道侵占下層空間而造成的各種問題。由于該系統將同一樓層的管道進行重新規劃設計,并且不與上、下層用戶管道相連,可以實現不同樓層間管道系統的互不干擾。在失去上下層管網限制后,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和愛好靈活布置衛生潔具位置。與此同時,當樓層管道出現堵塞問題時,可以直接在本樓層進行疏通清理,不但能夠大幅提高梳理質量及效率,還能減少對其他樓層用戶的影響。雖然同層排水系統有著增大衛生潔具布置靈活性、優化管道堵塞問題解決等優勢,但其對設計及施工要求更高,需要建筑行業相關人員提高自身專業素養,為該系統的有效應用提供有力支持。
四、分質供水系統
分質供水是建筑給排水系統中的從兩路進行供水的方式。通常來說,人們生活用水可以分為飲用水與非飲用水,前者處理成本、難度、技術要求等更高。在傳統供水模式下,飲用水與非飲用水是統一供應輸送的,這就在無形中增加了供水成本及用戶用水成本,更導致了大量不必要的能源損耗。而分質供水系統則是以飲用水和非飲用水為基礎,采取兩條管路進行供水。其中,飲用水由專門的管道進行輸送和單獨計量,可以滿足用戶的飲用、做飯、煮菜等需求;而非飲用水則是普通當前常見的普通自來水,用常規管道進行輸送和統一計量,可以滿足用戶的清洗、衛浴等需求,
五、復合管
(一)復合管概述
所謂復合管,是指由多種材料復合組成的管材,通常包括工作層、支承層與保護層三部分。其中,工作層直接與水接觸,需要具有耐水腐蝕的性能,并且不能阻礙水的流動,故而當前多以環氧樹脂及水泥作為工作層的內襯,以滿足管道的輸水要求。而支承層則是支撐整個管道及水的重量的關鍵部分,需要具有極高的強度,不易受到破壞,能夠承受極強的外力載荷,通常是以高強軟金屬作為主要材料。至于保護層,則是從外部和對管道進行保護,需要具有耐腐蝕的性能,減少管道外部的銹蝕現象。另外,建筑熱水循環供應系統中的復合管還應當具備絕熱保溫的效果,通常是以塑料作為組成材料。
總體上來看,復合管兼具高強度、強剛性與耐腐蝕等優點,不過其由多層組成,厚度更大,故而其通常被視作管徑超300mm的給排水管道的最佳選擇。目前復合管的發展還較為緩慢,同時應用也尚未普及,主要源自經濟及技術兩方面的原因。在經濟角度來看,復合管較普通管道的造價成本更高,不受市場青睞。而在技術角度來看,復合管不同管材的熱膨脹系數存在較大差值,很容易受到溫度影響而出現連接位置脫開的情況。因此,復合管道的應用對連接技術有著更高要求,常規的焊接技術難以滿足管道使用要求,一般是以冷加工方式作為主要連接方式,如螺紋連接、卡套連接等。
(二)內襯不銹鋼管的應用
雖然復合管的類型較多,包括襯鉛管、襯膠管、玻璃鋼管等,但當前在建筑給排水系統中應用較廣的當屬內襯不銹鋼復合管。這是因為該管兼具內襯管與不銹鋼管的優點,同時互相彌補了二者的缺陷,具有巨大的應用價值。首先,內襯不銹鋼管的強度高、剛性好、承載能力強,同時有著抗壓、抗拉、抗沖擊性能良好的特性,用于給排水系統中更加安全可靠。其次,該管道還有著防銹防腐蝕性能良好的特性。該管道的工作層為不銹鋼,抗氧化性強、防銹性能極佳,在長期輸送水后仍不會出現嚴重銹蝕現象。而該管道保護層則是使用的鍍鋅鋼管,利用電化學原理避免其出現嚴重的氧化銹蝕現象。而在特殊使用環境下,也可以使用鍍有聚乙烯防護層的鋼管材質作為保護層,防止管道受到酸堿腐蝕而遭到損壞。最后,該管道在實際應用時的技術要求更低。雖然該管道是復合管,但由于兩層材質的熱膨脹系數相近,可以直接使用焊接方式進行連接,當然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用焊紋、法蘭與溝槽等方式加以連接。
結束語:
綜合上述分析可知,建筑給排水工程的設計與施工中出現了大量新技術與新材料,對工程節水節能性能的強化、成本的降低和質量的提升有著積極作用。施工企業在建設建筑的過程中,應當科學而靈活地應用各種新技術與新材料,推動給排水工程建設質量的不斷提升及功能的不斷優化。
參考文獻
[1]李青,湯明雷,劉康康.我國建筑給排水新技術及新材料應用研究[J].建筑技術,2018,582(06):62-63.
[2]劉玉龍,李昊.建筑給排水施工中節能技術的應用分析[J].新材料新裝飾,2014(9):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