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金福
手握兩份offer,一個是工資高、壓力大的私企,一個是工作穩定、工作內容卻讓自己有點“打不起精神”的事業單位,該怎么選?山西某高校畢業生王然有些迷茫。他很想找人聊聊,卻不知道應該問誰,“這兩份工作是‘盲投’的。用什么標準選擇工作、怎么規劃人生,我好像都不太清楚”。
(6月1日 央廣網)
? 明明高校開設有專門的“就業指導課”,但緣何很多大學生真到了人生抉擇的關鍵時刻,卻依舊感到無助呢?筆者以為,這與高校“就業指導課”名不副實,形同虛設不無直接的關系。
?其實,早在2007年,教育部就印發了“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提倡高校開設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并作為公共課納入教學計劃,貫穿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整個培養過程中,就業指導課程學時不少于38個學時。可事實上,很多學校課開起來了,但教育內容與學生需求脫節。可以說,就業指導工作的缺位,不僅使得學生在面對職業選擇時迷茫無措,更不利于整體就業質量的提升。
?此前,某調查中心對1973名高校在校生或畢業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2.1%的受訪大學生希望學校增加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和幫助,最希望得到的是職業發展、定位和決策等方面的指導。與需求相矛盾的是就業指導工作隊伍薄弱、形式和內容單一、活動數量少的現狀。不少高校存在對低年級學生就業指導少、就業指導時間安排不合理、欠缺專業化和個性化指導、求職模擬和實訓活動少等問題。
?眼下,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尤其是大學生就業。這就迫切需要各地高校把“就業指導課”真正納入到教學計劃中,并且要“實打實”地對大學生開展就業指導,切不可把“就業指導課”當做一種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