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鴻
摘要:以培養小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為目的,隨著鑼鼓樂等民間打擊樂進入小學音樂課堂,在提高學生學習音樂興趣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同時也對民間音樂的傳承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隨著學生對打擊樂音樂的學習,學生對打擊樂相關的民俗文化知識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學生在學習民間鑼鼓的過程中對學生基礎音樂情感的形成也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因此,進行民間鑼鼓教學對學生素質的培養探究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形成與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關鍵詞:民間鑼鼓教學;學生素質;培養探究
引言:
鑼鼓樂本身就具有非常濃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將鑼鼓樂等其他民間打擊樂引入小學音樂課堂后,學生對這些民族音樂文化的基礎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學生通過在音樂課堂上接觸鑼鼓樂樂器等民間鑼鼓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
增加課堂學習的趣味性,對學生基礎音樂情感的形成也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最終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得到了培養和提高。與此同時,鑼鼓樂等民間打擊樂進入小學音樂課堂對民間音樂的傳承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打民間鑼鼓教學對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
(一)鑼鼓樂傳承的文化背景
小眾鑼鼓樂等其他民間打擊樂與其他音樂形式完全不同,不帶任何說唱的成分,屬于純粹的打擊樂[1]。以《三只小豬》為例,鑼鼓打擊樂作為一種傳統的音樂形式,伴隨著多年以來人們的生產勞動和日常生活,在傳統節日慶祝活動中也作為一種不可或缺的組成成分保存下來,最終形成了中華民族寶貴的非物質歷史文化遺產。這些民間打擊樂以其獨特的表現形式記錄了人們的生活,融入了風俗人情等傳統文化。因此,鑼鼓打擊樂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歷史文化以及傳統文化背景以及底蘊。將鑼鼓樂等其他民間打擊樂引入小學音樂課堂后,學生能夠近距離感受這種文化,并親身體驗和參與其中,感受鑼鼓樂樂器所帶來的傳統文化魅力。
(二)鑼鼓樂擁有的獨特魅力
將鑼鼓樂等其他民間引入小學音樂課堂后,民間一些傳統的鑼鼓打擊樂器受到了學生強烈的歡迎,同時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以小鼓為例,學生剛開始覺得小鼓特別好玩,因為相對其他民間鑼鼓樂樂器,在帶給學生新鮮感的同時,學生從生活中見到或者了解接觸過小鼓表演,因此對這種樂器有自身的熟悉感。在音樂課堂上,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已經深深愛上了這種打擊樂器。因此,民間各色各樣的鑼鼓樂以其獨特的魅力激發了學生對鑼鼓樂學習的興趣,學生能夠主動探究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鑼鼓樂課堂教學的效果。民間鑼鼓樂的獨特魅力帶給學生強烈的感受,學生不僅接觸了解到鑼鼓打擊樂的獨特魅力,同時也學到了全新的音樂知識,感受到了鑼鼓樂所帶來的樂趣。
(三)鑼鼓樂蘊含的民族情感
每種音樂都以其獨特的表達方式傳承了文化內涵,同時保留了豐富的民族情感,鑼鼓樂等民間樂器尤為如此。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傳承源遠流長,鑼鼓樂等民間打擊樂蘊含的民族情感一直以來就非常強烈[3]。例如,鑼鼓打擊樂在日常生活中廣泛用于喜慶歡快的場合,烘托并營造了非常喜慶歡樂的節日氛圍。同時,鑼鼓樂與其他樂器的相互配合讓這種氣氛更加強烈,進一步將歡快的情感以一種豐富的形式表現出來。從古至今,鑼鼓樂樂器不只是作為一種單純的音樂形式,而是以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廣泛存在,記錄了人們的生活。伴隨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傳承下來并隨著社會進步不斷發展完善,最終成為一種人們喜聞樂見的音樂形式,以其不可或缺的作用豐富并表達民族情感。因此,通過學生對鑼鼓樂樂器的課堂學習,能夠激發學生的民族情感。
二、民間鑼鼓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幫助學生自身節奏意識的形成
各種不同的民間鑼鼓樂屬于純粹的打擊樂,與其他音樂形式不同,不帶任何說唱的成分。鑼鼓樂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節奏感非常強烈,沒有其他音樂里面音色變化以及音調變化等情況。教師在進行鑼鼓樂樂器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關注打擊樂中節奏的變化,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聲音,尤其是對打擊樂節奏的感知能力。這種節奏感具有一定規律,而學生剛接觸打擊樂的學習,由于以前接觸的音樂都是以聲音以及旋律為主,可能在適應這種節奏感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教師在音樂課堂上對學生的打擊樂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幫助學生自身節奏意識的形成。
(二)鑼鼓樂教學促進民間音樂的傳承
將鑼鼓樂等民間打擊樂引入小學音樂課堂后,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課堂學習,其實在潛移默化地對這種獨特的音樂形式進行傳承。與其他音樂形式一樣,民間音樂也需要在傳承中進行發展和完善,同時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其實也是一種傳承形式。隨著學生對打擊樂音樂的學習,學生對打擊樂相關的民俗文化知識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學生在學習鑼鼓打擊樂的過程中是帶著自身對打擊樂的興趣學習。因此,將各種不同形式的樂器教學引入小學音樂課堂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讓學生親身接觸并接納這種傳統的民間音樂形式之一,學生對鑼鼓樂樂器的課堂學習過程就自然而然變成對民間音樂的一個傳承過程。因此,教師在音樂課堂上學生的教學過程中就要積極主動將打擊樂的教學與民間音樂的傳承聯系起來,幫助并且引導學生完成對打擊樂的基礎學習,制定出合理完善的民間音樂傳承教學方式。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鑼鼓樂進入小學音樂課堂,學生能夠近距離感受這種文化,并親身體驗和參與其中,感受民間鑼鼓樂所帶來的傳統文化魅力。同時也學到了全新的音樂知識,感受到鑼鼓樂所帶來的樂趣,能夠激發學生的民族情感[5]。鑼鼓打擊樂也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一方面培養學生意識的形成,另一方面對鑼鼓樂樂器的學習促進民間音樂的傳承。因此進行鑼鼓樂教學對學生素質的培養探究越來越重要。
參考文獻:
[1]張玉紅.淺談如何進行鑼鼓樂演奏教學[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7(24):136-136.
[2]范紅霞.讓打鑼鼓樂進入我們的課堂[J].青年時代,2017:169.
[3]王曉慶.反思、分析、構建——高師民族打擊樂小組課教學模式新探索[J].北方音樂,2017(37):132.
[4]薛曉弟.鑼鼓樂演奏的心理和情感調控研究[J].北方音樂,2018(1):44-45.
[5]董林. 鑼鼓樂教學對學生素質的培養[J]. 藝術科技, 2017,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