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04年起,全國各高校開始實行全面預算的管理制度,而高職院校則是根據自身的發展目標以及學校的特色業務,采取量化的方式全方位地管理、監督、控制學校管理活動,從而高效的優化資源的配置。而2015年新預算法的全面推行,對預算的全面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越發明顯,對此本文對實行全面預算管理的高職院?,F存的問題進行詳細地分析,并且進一步有針對性地提出管理過程中有效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全面預算管理;優化策略
一、高職院校全面預算管理的意義
高職院校與普通高校的運行機制有所不同,其對改革高等教育以及大眾化發展高等教育的戰略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其籌資的方式也伴隨發展有所變化,學生學費以及財政撥款,還有來自不同方面的科研撥款以及社會捐款的收入增加,同時,學校還引進各方面人才以及學?;A設施的建設和學生獎學金等的支出也在逐漸增加,各種收支使得預算管理活動變得更加復雜化。高職院校的預算管理在學校的發展戰略的基礎之上,采取量化的形式合理的規劃安排學校的各個院系以及部門的工作,同時對預算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控制、考核評價。這有助于高職院校有條不紊地開展經濟相關活動,同時極大地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有利于高職院校未來持續穩定的發展。
二、高職院校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對全面預算管理的認知不足、參與度低
目前,全面預算管理在事業單位中的推行過程中,普遍存在對預算工作認知不足、全員參與度低下的問題,尤其是在高職院校中許多的教職工并不熟悉預算管理的編制和執行以及相關的考核機制,觀念里認為這是領導和財務處的工作任務,所以在處理預算的相關事務時缺乏責任感。而正因為如此,財務部門與其余部門及相關人員缺乏溝通協作,導致最終的預算編制不具備科學合理性與和實用性,進而導致預算的執行難以充分有效的推進。而就全面預算管理而言,需要全體成員的參與,并且以學校的業務為核心展開預算管理工作,所以需要業務相關人員共同參與才能保證預算的科學合理性。
(二)預算編制時間倉促、方法欠科學
許多高職院校的預算工作大多在各年年末開始,在放寒假之前進行預算上報。預算編制的起始時間太過倉促,那么上報審批時則不能全面審核其合理性,大多數部門僅單一在上一年的資金使用基礎上增加額度,并沒有與學校未來的發展規劃以及業務特色相關結合,這使得全面預算管理在學校的應用效率大打折扣,無法發揮其真正的管理業務相關活動的作用。同時,在預算的編制方法方面,許多的高職院校為完成財政部門的要求,僅編制總預算方案,并未細化總預算。即使有的院校進行了校內二級經費預算管理,也未在二級學院和各個系進行細化管理。還有一部分院校雖然根據項目進行管理,但校內的行政管理與日程教學的經費并沒有精細管理,從而導致資金難以合理的分配到所需的地方,預算支出的管理效用難以發揮到位。
(三)預算的執行、監控不力
目前的預算執行情況來看,有的高職院校對問責機制的建立和實行方面仍然不夠全面和嚴格,同時執行過程的監督控制的相關措施實施不到位,致使預算方案的推行不力,執行的進度非常慢、效率很低,時有預算超支、預算管理所規定的資金使用用途被隨意更改的情況。同時預算執行和控制依賴于預算的編制,前一環節決定后一環的執行效果,高職院校往往因為預算的編制缺乏科學和合理性而導致執行監控不力。
(四)缺乏科學合理的全面預算績效考評機制
目前高職院校對預算的績效考核機制的設立缺乏科學合理性,績效考核不應該僅僅根據各個部門的相關業務而展開,還應該考慮預算執行的具體情況,這是許多高職院校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之一。此外,目前缺乏科學的預算績效考核的指標,沒有明確的指標不僅導致預算的監督更多的關注執行的完成率,并未考慮到資金的使用是否應該使用以及使用是否到位,同時,預算考核方面領導有更大的主觀意愿的決定權,這種添加了人為因素的考核導致全面預算管理的公平公正難以保證,可能會使一部分人工作的積極性,同時不能充分的配合以后的工作。
三、高職院校全面預算管理的優化策略
(一)加強宣傳并有效落實全面預算管理制度
每年的財政預算會議召開分配相關任務后,高職院校應該組織校內的預算會議,明確工作任務,業務部和分院系的全體成員參與,進一步集中培訓并討論學習有關預算的編制方法、執行細節、考核指標等相關事宜,同時制定未來三至五年的發展規劃和目標,結合實際計劃執行情況對安排進行調整。在后續的工作中,學院根據收入與支出的平衡、各個部門的預算申請情況,及時有效地與各分院系和業務部進行交流,根據實際的項目情況,先安排重大項目再到一般的項目。
(二)制定實用合理的預算編制方法
時間方面,高職院校的領導和監管部門應該及時有效地督促各個部門編制預算,而不要時間倉促編制效用低下的預算。預算編制方法方面,常規性支出可以采用以零為基礎并與近年的預算支出平均數相互結合考慮的預算編制方法,該方法并非是建立在之前的資金額度和用途,而是對整個預算期間的“需要和可能”進行預算編制,與高職院校的實際需要情況相結合,促使全體成員積極地參與其中對整個期間的各項支出項目和資金進行逐一審議,共同分析其必要性與合理性,最終系統全面的編制預算方案。該方法將上一年的預算歸零,會增加編制工作量,因此具體預算編制應該根據收入與預算項目的變化具體制定,再結合歷史數據。變化不大,則不必歸零,要是有一方發生較大變化則應該采用零基預算法,而項目支出可采用滾動預算法。同時,最終預算的編制要確保與學校的發展規劃和業務特色相關結合,從而提高資金的配置效率。
(三)預算管理與信息化技術相結合,優化執行、監控過程
“大數據十云計算”的背景之下,可以通過建立信息化平臺,加強對預算管理的事前控制,比如,公務接待、出差“五訂單”、采購等申請的一些事前控制流程與網絡報銷以及預算兩個管理系統相結合,從而形成事前進行控制,事中監督,事后評價的整體化的管理體系。在事前申請時,經辦人的預算項目已被綁定,所以審批的前提是金額與項目都需要滿足條件,審批通過后,預算項目的額度就會隨之扣減,這完美的實現預算管理和事前控制相互結合統一,從而減少預算超支的情況。同時事前審批和網絡報銷系統相結合有助于財務人員快速審核相關報銷憑證。定期核實項目和資金的進展情況,對項目的不同階段開展相關會議進行推進,實現動態監督。
(四)完善預算考核機制,考核與績效相互結合
首先,預算執行情況必須添加到部門預算考核中,各個高職院校應該根據教學部以及其他部門的特點建立不同的預算考評系統,考核內容主要是編制和執行預算、完成進度和效果,考核事項與獎勵和懲罰掛鉤;其次,可以通過項目庫管理項目,確保資金預算能夠根據進度逐步完成。同時,每年考核項目的實際執行情況與申報績效目標的差異,可把考核結果作為下一年預算的基礎。對于已經開啟的項目,對各個分階段的目標進行考評,對于實現預期目標的項目多加獎勵或是經費,而未完成預期目標的項目則暫停或者削減預算額度,并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責任。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預算管理在高職院校的管理活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能夠極大地促進學校的資金管理效率以及各個部門的績效考評,不僅能保持收入和支出的平衡,還有助于高職院校提升自我的管理能力。因此,我國各高職院校首先應該從思想上認識到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性,其次促使全員參與到預算的編制和執行以及考評當中,從而充分地發揮預算管理在高職院校中的效用。
參考文獻:
[1]李榮.高職院校專項資金預算管理探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8):74-75.
[2]譚玉娥.構建高職院校預算管理體系的思考與探索[J].納稅,2019,13(21):258+260.
[3]趙曉潔.高職院校預算執行進度的跟蹤及管理策略[J].財會學習,2019(20);207.
作者簡介:
鄧小青,江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江西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