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政府對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和要求越來越嚴格,但是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在工作過程中依然存在較為濃厚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作風。為了改善這種情況,為國家政府反腐倡廉工作助力,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工作極其重要。為了推進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工作,實現對行政事業單位的高效管理,本文對有關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構建進行探討,以期能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評價體系;體系構建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作用及評價指標構建原則
(一)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作用
對于行政事業單位而言,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構建對單位管理和發展有重要作用。(1)完善單位內部控制體系。單位可以通過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對相關制度的實施情況進行較為全面的監督。同時,還可以針對某些問題及時提出改進措施,提高內控工作的質量。(2)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公共服務效率。行政事業單位可以通過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對資金流動和項目建設進行科學地管理和控制,改善單位內部管理,提高公共服務效率。(3)降低風險發生概率。行政事業單位可以通過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對日常工作進行實時監督,規范工作流程,進一步降低風險的發生概率。
(二)評價指標的構建原則
行政事業單位在構建內部控制評價指標時,需要遵循以下四個原則。(1)全面性原則。行政事業單位在進行評價指標的構建時需要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情況進行統一考慮,評價指標需要包含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的各個環節。(2)重要性原則。評價指標的構建要能凸顯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重點,將行政事業單位業務活動中的風險預防和管控作為重點對象進行考慮。(3)層次性原則。評價指標的構建要有一定的層次性,以提高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立體性。(4)動態性原則。行政事業單位在構建評價指標時不可一蹴而就,要從設計、執行、評價、反饋四個方面對評價指標進行動態構建,根據行政事業單位實際情況逐步進行改進和完善。
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構建現狀
行政事業單位作為由政府建立的社會服務組織,其主要業務就是為社會及公眾提供相應的服務,是一種非盈利單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管理與發展過程中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起步較晚,其發展還不太成熟,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有待完善,在其使用過程中更是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在進行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構建時,雖然參考了國內外較為先進的體系構建方式,但是卻未考慮本單位的具體情況,導致評價指標和評價流程的構建不符合行政事業單位的實際需求,難以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產生積極作用。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構建最初是在企業內部進行試點的,試點成功后才在行政事業單位進行應用。行政事業單位和企業之間的差異導致相應的體系構建策略難以發揮實際效果。因此行政事業單位在進行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構建時,不僅要參考一些優秀的案例,更要結合自身情況對體系構建的每個環節展開詳細分析,兩者相互結合,制定出符合自身實際發展情況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構架策略,構建針對行政事業單位自身的評價主體、評價目標、評價流程及評價指標等。與此同時,還要對行政事業單位業務活動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預防和管理,提高行政單位內部控制評價工作質量,保證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工作的高效性。
三、行政事業單位構建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策略
(一)優化單位內部環境
行政事業單位在進行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構建時,要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環境進行優化,為評價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環境的優化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可以對內部的機構組成進行優化;另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可以對現行的管理制度進行優化。組織機構作為行政事業單位開展業務活動的基礎力量,其工作過程需要依靠相應的制度進行規范。組織機構飽和管理制度之間的密切聯系使二者在工作過程中既相互影響又相互制約。因此行政事業單位在進行內部環境的優化時既要關注組織機構,又要關注管理制度,同時還要注意平衡兩者之間的適應度。
(二)加強風險評估工作
行政事業單位的特殊性使其在工作過程中極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風險隨之產生。其風險評估工作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即風險預警和風險控制。行政事業單位在加強風險評估方面,首先要強化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對風險評估工作的認識,尤其是領導人員,要使其意識到風險管理工作對單位的重要性,樹立風險意識。其次,行政事業單位要建立符合單位實際情況的風險管理部門或崗位,以便對風險進行及時監控和識別。最后,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對相應的風險預警機制進行完善,科學制定風險預警指標,實現對風險的有效管理和預防。
(三)加強業務活動管理
行政事業的內部控制活動主要是圍繞全面預算管理、控制程序和控制方式展開的。行政事業單位主要是通過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實現對本單位資金的有效管理。只有保證預算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才能通過資金分配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業務活動的管理。
(四)增進信息交流溝通
對于行政事業單位而言,內部控制工作質量的提高不僅依賴于行政事業單位人員的工作能力,更依賴于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信息交流溝通的加強可以促進各部門之間的了解,更有利于協作辦公的實現。同時,行政事業單位還要加強對財務信息系統的完善,確保財務信息的公開化和透明化。財務信息系統的完善可以為單位發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數據支持,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五)加強監督評價工作
行政事業單位要合理利用內部審計部門對單位的內部控制工作進行監督。行政事業單位可以通過內部審計工作對業務活動開展過程進行監督,及時發現隱匿風險,并對風險進行一定的預防和管理,因此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加強相應的監督評價工作,從側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的監督工作。行政事業單位在加強監督評價工作方面,可以設立相應的監督評價委員會,便于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工作進行監督和評價,便于領導進行檢查和管理。
(六)科學制定評價指標
行政事業單位在進行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構建時,要注重評價指標的制定。首先,在制定評價指標時,不僅要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更要結合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情況,確保評價指標的全面性和和合理性。其次,行政事業單位在制定評價指標時要結合本單位業務活動特點,突出對業務活動的風險預防和風險管控。再次,評價指標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層次性,便于實現對內部控制的各個環節的高效評價。最后,行政事業單位在評價指標制定過程中,要注意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對評價指標進行調整,確保評價指標的科學性。
(七)規范評價工作流程
行政事業單位在規范評價工作流程方面,首先需要建立與本單位實際情況相符的評價計劃,規范工作流程,以便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工作進行管理和控制,實現行政事業單位的高效管理。在此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需要根據相關業務的開展情況組織評價活動,利用合理的評價方法對評價主體展開合理的評價。然后,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建立專業的評價小組,對本單位工作人員的個人素質和業務能力進行較為專業的考核,確保工作質量。
(八)開展體系構建活動
在構建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時,行政事業單位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開展相應的體系構建活動。在此過程中,活動參與人員可以就本單位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構建進行探討,便于及時發現內控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通過商討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使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更為完善。同時,行政事業單位領導人員要根據活動開展情況對本單位的發展目標進行調整,使其更符合行政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
(九)確保工作報告質量
行政事業單位在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后,還需要關注相應的總結報告工作,確保工作報告質量。高質量的工作報告不僅可以作為行政事業單位日后工作的參考,還可以對行政事業單位目前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總結,更利于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
四、結束語
本文以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構建為基礎,先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作用及評價指標構建原則進行了闡述,然后對其構建現狀進行了說明,最后提出了相應的構建策略,以期能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產生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趙新焱.試析如何建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體系[J].財會學習,2018(8):177-178.
[2]黃獻鋒.基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探討[J].今日財富,2018(5):155.
[3]佚名.論行政事業單位如何加強內部控制建設[J].財會學習,2019(4):188.
作者簡介:
蔣中華,黎平縣民政局,貴州黔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