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謂企業信息化,就是在信息化背景下的企業管理,企業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對各項資源與數據進行整合利用,既能夠提高企業的運行效率,也能夠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信息化建設屬于一個長期且漫長的過程中,與傳統的經營管理方式存在本質不同。在當前的大環境下,推動各個環節向著信息化方向發展,對管理理念進行創新,提高管理水平。本文首先闡述企業信息化及與企業管理創新,針對信息化背景下企業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管理對策,滿足企業健康持續發展。
關鍵詞:信息化技術;企業管理;創新策略
一、企業信息化及與企業管理創新
(一)企業信息化
運用先進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借助計算機、網絡技術手段,對企業現有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管理,企業領導者在做出決策的過程中,及時提出精確且有效的數據信息,滿足企業今后發展的需求,這就是所謂的企業信息化。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就是企業信息化,將人、信息技術、組織管理這三項生產要素有機結合,合理應用信息技術,并對信息資源進行深入開發與應用。運營活動向著智能化方向發展,信息傳遞向著自動化方向發展。企業借助信息技術,開發信息資源,滿足企業今后可持續發展的需求。
(二)企業管理創新
當前市場競爭十分激烈,企業為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應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對管理模式進行創新。隨著時間的推移,所謂管理,就是說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進行計劃、組織、協調、監督。對管理模式進行創新,其根本意義是為實現管理內容以及形式的改進與提高。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為企業管理模式創新賦予了更加深入的含義。所謂管理不僅是計劃、指揮、監督生產經營活動,還需要協調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關系,對各項資源進行充分整合,挖掘其潛在能力,為實現共同的目標相互協調與努力。
二、我國企業管理創新存在的問題
(一)違背企業發展目標
企業在發展的歷程中,對管理模式進行創新具有重要積極意義,以自身實際發展情況作為基礎,積極解決國外企業先進的管理模式,但是部分企業并沒有考慮實際情況,盲目的開展管理創新,既不能起到較好的管理效果,與企業的發展目標也相違背,影響企業今后的順利發展。部分企業在開展管理創新的過程中,沒有綜合考慮社會環境的差異、文化的差異以及自身的實際情況,引進先進地管理模式之后,尚未樹立創新意識,最終的管理創新能力大打折扣。這種所謂的創新措施,受益者知識少數當權者,對于員工的自身利益并沒有執行作用,企業員工的積極性與工作熱情也會因此削減.對企業今后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二)管理理念相對落后
企業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已經對管理模式與方法進行改進創新,并在管理創新方面取得一定成就,對于提高企業管理水平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我國企業的管理創新工作,依舊存在許多有待解決的問題。受傳統管理理念的影響,企業管理者與工作人員并沒有對創新管理進行正確定位,管理者長期受計劃經濟的影響,在短時間內,其工作習慣與管理觀念難以發生重大改變,在開展管理創新工作時缺乏積極性,即便開展相關創新工作,工作方式相對表面化,企業難以適應當前市場環境的需求。另外,員工在面對企業管理創新的過程中,受固定思維與習慣的影響,存在一定抵觸情緒。
(三)缺乏完善配套設施
企業在開展管理創新過程中,不僅要對管理模式與管理方式進行創新,還應建立與其相配套的措施,例如企業文化、社會以及激勵約束機制建設等,保證相關創新措施取得最佳的運行效果。借助相關配套措施,順利開展企業管理工作,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企業文化能夠起到約束與導引員工行為的作用,企業的穩定發展與企業文化有著必然關聯。因此,在對企業管理模式進行創新的過程中,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將員工的管理理念與員工的實際需求相統一,假如企業所采取的管理理念難以滿足員工的需求,則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依據員工的實際情況,制定企業激勵與約束機制,對員工的行為起到引導作用,實現企業組織目標,否則難以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
三、信息化背景下企業管理的策略
(一)創新內部管理制度
對企業內部管理制度進行創新,幫助各個部門之間有序開展各項活動。常言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企業發展的歷程中,應考慮企業實際發展情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創新管理方式,制定全面可靠的管理制度。改變以往單一化的管理模式,企業在指定決策過程中還應征集員工的意見,通過了解員工的需求提高員工參與企業管理的意識。在當前的大環境,應具備大膽創新意識,開展低成本、高效率的發展模式。在信息化背景下創新管理理念與管理基礎,優化各項資源配置,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降低企業管理成本,滿足企業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二)加強基礎建設管理
基礎管理是我國傳統企業當前面臨的核心問題,對企業管理層次進行劃分。第一,就是投資決策,這也是企業的最高決策,直接決定企業今后的發展方向及目標,明確企業想要做什么、能夠做什么。第二,就是企業的經營管理決策,在具體戰略中應實施什么樣的方案,著重強調管理目標、管理方式以及管理理念。第三,就是基礎管理,其中包含企業的各項基本業務。例如,在制造企業的物流管理中,從開始的原材料,到最終的銷售環節,其中每一個環節都是相互銜接的,并存在許多控制問題。假如沒有基礎管理,其他決策則難以實現。因此,合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做好相關基礎管理,提高企業生產效益。
(三)創新風險相互結合
通過對管理機制、管理方式、管理手段進行創新,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主動性,提高企業內部員工的凝聚力,最大限度提高企業的生產勞動力,為企業帶來更多經濟效益。秉承“利益驅動”原則探索企業管理的全新途徑,將員工的風險和利益與管理創新相互結合,將其風險與利益相互聯系,最大限度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在信息技術背景下,激發員工主人翁精神,為企業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探索與實施全新的管理方式。
四、結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在各個領域當中得到廣泛應用,便捷性、傳播速度快等都是信息技術的特點。企業信息化管理是今后發展的必然趨勢,企業應明確互聯網的優勢,借助信息技術的支持,使信息化建設成為企業的戰略性發展目標。另外,企業管理的實施與企業今后的發展方向有著必然關聯,領導者與員工都應給予高度重視,滿足企業今后長久穩定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王伯瑾.跨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延伸思考——以維特根(中國)機械有限公司為例[A].對接京津——廊坊優勢與率先發展論壇論文集[C].2016.
[2]張帆.闡述國內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外包風險[A].黑龍江省科學技術應用創新專業委員會科技創新研討會2016年6月會議論文集[C].2016.
[3]楊爍.論項目人力資源管理的探討[A].第三十屆中國(天津)2016IT、網絡、信息技術、電子、儀器儀表創新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6.
作者簡介:
盧壯凌,浙江澳亞織造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東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