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菊銀
摘 要:當前教學模式下,語文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十分重要的學科之一,教師在教學期間需要對學生進行專業的教學指導,保證學生在學習期間可以對語文進行有效的學習。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展開教學研究,對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和教學方法進行分析,從中尋找試下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教師在教學時需要采用情節導入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指導學生朗讀文章,培養學生學習意識;增設課外閱讀教學,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開展相關教學活動,實現學生綜合發展,以此實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重要性;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教師在教學中的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教師要想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需要從多方面綜合考慮,根據教學大綱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在此過程中學生不斷加深對閱讀的學習和理解,從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小學生因為年齡還小,還沒有形成系統的學習意識,其天性還沒有被束縛,對事物還是抱有好奇心理。教師要利用學生的特點,讓學生在個性化發展的同時還可以實現對語文閱讀的學習,從而體現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價值和意義。圍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及教學方法展開教學研究,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以及教學方法進行了以下總結:
一、采用情節導入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是一件快樂與痛苦并存的事情,快樂是因為學生本身就有求知欲,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教師可以有效的對學生展開閱讀教學;痛苦是因為學生在學習期間總是有許多難題,如果學生的問題不能及時解決,他們就會對學習失去信心和興趣,教師在教學期間需要針對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改進和完善當前的教學方式,通過情景教學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學生的有效學習。
例如,教師在講《草原》這一課時,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教學前根據本節課需要講解的內容編制一個故事情節,將教學內容引入到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大家有沒有去草原玩過啊?那里都有哪些讓你難忘的場景啊?”學生一定會根據教師的引導有各種各樣的回答:“有馬,還有蒙古包,到處都是草……”學生因為年齡小比較貪玩,他們或許對學習的內容不感興趣,但是他們會對教師的問題產生興趣,學生在被教師的問題情節吸引之后,教師可以趁機對學生展開教學,將教學與故事銜接好,讓學生在情景教學的方式下進行課文的閱讀學習,實現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
二、指導學生朗讀文章,培養學生學習意識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閱讀教學分為文章朗讀、文章理解、分析做題三個部分。學生進行閱讀學習的前提是對文章進行朗讀,教師在教學過程要不斷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從字詞教學到整篇文章的朗讀,教師都要保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能將教學內容強加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靠近,培養學生進行閱讀學習的意識。
例如,教師在講《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和《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三首詩時,學生首先需要掌握的就是對這三首詩進行熟練的朗讀,在朗讀的同時對詩中的字詞進行學習,了解詩人寫詩時的心情,體會其中的意境。在小學語文課堂的閱讀教學中,學生的朗讀能力需要得以提高,教師要根據課文的內容為學生設計特定的教學方式。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加深對課文的學習和理解,還能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加深對課文的印象,降低了背誦課文的難度。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現語文閱讀課堂的有效教學。
三、增設課外閱讀教學,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閱讀教學不能止于教材與課堂上,這樣的話只會限制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想象空間,不僅不利于學生的有效學習,反而會降低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在課時安排上可以給學生留有閱讀課外讀物的時間,也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在規定的期限內閱讀一本好書,在讓學生回到課堂上進行閱讀分享。教師給學生留有一定的自主學習的空間,可以讓學生更加有效的進行閱讀學習。
例如,教師在講《少年閏土》以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等多篇有關魯迅的課文時,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讀一些教材之外的魯迅的作品,類似于《朝花夕拾》、《藤野先生》等,學生通過閱讀這些文章可以對魯迅的生平以及作品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同時也擴充了自身的文學積累。在不同程度上,學生各個方面的語文學習能力都能得以提升。鼓勵學生多閱讀一些有價值和意義課外讀物,讓學生在現有的知識水平上不斷提高語文的學習能力和閱讀的理解能力,從而提高課堂閱讀學習的效率。
四、開展相關教學活動,實現學生綜合發展
教師在教學期間可以增設一些教學活動,類似于演講比賽或者辯論賽等,提高學生對語言和文章的理解能力。教師為學生提供寓教于樂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可以實現更好的學習效果。學生在活動期間可以得到在日常學習中不能收獲的學習體驗,得到綜合性的鍛煉,實現了綜合性的發展。
例如,教師可以對學生開展演講比賽或者辯論賽等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加強語文的閱讀能力。教師定期開展教學活動,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保證學生可以在參與教學活動的同時實現綜合性的發展。學生在參加活動時需要提前寫好稿,還需要有準備時間,最后還要根據活動的不同形式進行語言表達。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學生的寫作能力、閱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都能得到訓練。在教學活動的進行下,學生對語文閱讀展開更加有效的學習。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基礎的學習內容,閱讀教學也是所有學科的學習基礎。在如此重要的教學內容上,教師不能強制學生進行學習,而是要將閱讀學習潛移默化的帶入學生的思想當中,引導學生形成學習的意識,保證學生在學習期間進行自主學習,將閱讀學習逐漸融入生活,使之成為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一部分。在此過程中,學生不斷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加強了口語表達的能力,并對閱讀學習中的得到的知識進行運用,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上實現有效學習。
參考文獻:
[1]王文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研究[J].才智,2019(24):15.
[2]黃儉.淺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6):147.
[3]陸紅霞.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及教學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9(23):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