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雁征
摘要:本文對小升初銜接教育中的青少年在心理條件還不夠成熟的情況下面臨新的學習環境和新的人際交往環境如何適應學習壓力,避免在競爭面前不知所措;如何調整好社交心理,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如何把握情感的脈博,避免陷入早戀、單戀的僵局!通過自我心理調整,使他們由此獲得心理平衡,增強心理承受力,從而保持健康的精神狀態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關鍵詞:小升初銜接教育 ? 自我 ? 心理建設
從小學到初中, 是一個人從兒童走向青少年的時期,學科知識增多,人際交往繁雜,自我期許和現實的差距,青春期體內荷爾蒙的分泌,這一切都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 但對于家長和學生來說,會過多地關注身體的健康,卻不知如何關心學生自己的心理健康,尤其是青少年,更需要簡單、有效、速成的自我心理建設,解決自身存在的心理問題,
怎樣有效的進行積極心理建設,首先我們要關注小升初銜接教育 這一時期學生的心理發展年齡特征。
一、小升初銜接教育中,學生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征
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征,是指青少年心理在一定年齡階段中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一些實驗研究表明:初中一年級學生的思維,與小學高年級學生有類似之處,離不開具體形象的成分!隨著年級的升高,思維中的具體形象成分所起的作用逐漸減少。到了初中二年級是中學階段思維發展的質變期,抽象邏輯思維由經驗型水平急劇地向理論型水平轉化,到了初三年級是思維活動的初步成熟期,成熟后心理的可塑性比成熟前要小得多。
了解了這個年齡階段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特點,目的就是更好地對青少年進行更恰當的心理教育,尤其在小學六年級到初中一年級這個階段,要重視學生在這個轉化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創造一系列心理建設,讓他們的思維與品德更好的發展,為他們即將到來的初二的質變期和初三的成熟期奠定穩固的心理基礎,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
在這一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征下,怎樣評價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否呢?
二、衡量小升初銜接教育年齡階段的心理健康5項標準
(一)具有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是是人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終日,人就會引起消化系統功能的失調,引發抑郁,焦慮等心理,從而導致病變。
(二)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很快,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就必須不斷學習,使生活、學習能得心應手,以取得更大的成功
(三)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人際關系中有正向積極的關系,也有負向消極的關系,而人際關系的協調與否,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新的東西.
(四)能適度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人有喜怒哀樂不同的情緒體驗。不愉快的情緒必須釋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發泄過分,否則,既影響自己的生活,又會加劇人際矛盾,對身心健康有害無益
(五)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愛好,保持個性的完整和諧。個性中的能力、興趣、性格與氣質等各種心理特征必須和諧而統一,方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青少年時期除了擁有以上的心理健康標準,隨著文化層次的升高還要求同學們相互間不僅有良好的智商,還要有良好的情商,學生對心理衛生的需求也就越迫切。因此要擁有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態必須進行積極的心理建設
三、在小升初銜接教育階段如何進行青少年的健康積極心理建設
著名軍事家拿破侖.希爾說:“人與人之間只有很小的差異,但這種很小的差異卻往往造成巨大的差異,很小的差異就是所具備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與失敗。“
(一)怎樣培養和加強積極心態,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言行舉止像你希望成為的人:積極行動會產生積極的思維,而積極思維會導致積極的人生心態。
2.心懷必勝、積極的想法:卡耐基說過:“一個對自己的內心有完全支配能力的人,對他自己有權獲得的任何其他東西也會有支配能力。”當我們開始運用積極的心態并把自己看做成功者時,我們就向成功邁出了第一步。
3.告訴自己:凡事皆有可能。你認為你能,你就能。在此心態下去嘗試、再嘗試,你終將達成目標。要從你的心中把“不可能”這個觀念鏟除掉。談話中不提它,想法中排除它,態度中去掉它,把這個詞和觀念永遠拋棄,并用“可能”來替代它。
4.不要被小事牽扯太多精力:繁瑣的小事會使人們偏離主要目標和重要事項。一個人為多大的事情而發怒,他的心胸就有多大。擁有積極心態的人絕不會被雞毛蒜皮的小事拖得精疲力竭
5.真誠的微笑,心存感激,由衷的贊美別人:心理學家威廉.杰爾士說:“人生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以鼓勵代替批評,以真誠的贊美來激發他人內在的潛力,這會比你責怪,埋怨有效得多,贊美是使他人擁有積極心態的最佳方式之一。創造和諧而友善的人際氛圍,有利于學習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由衷的贊美別人會使你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被需要,使別人感到自己重要的好處,就是反過來會使你感到自己是重要的!
6.用美好的感覺,堅定的信心與明確的目標去影響別人。當你的行動與心態日漸積極,你就會感受到人生是美好的,人生的目標感也越來越越強烈。別人也會被你外在的氣質和內在的精神所吸引,因為人們總是喜歡跟積極樂觀者在一起,你對人生的積極態度也將幫助別人獲得這種積極態度。
7.經常使用自我暗示語。只要能激勵我們積極思考、積極行動的語句都可以成為自我暗示語,比如:只要想得到,便能做得到;在我生活的每一方面,都一天天變得更好、更好;不論以前是什么人,或現在是什么人,只要我擁有積極心態,我就能變成我想做的人。
除了培養學生的積極心態外,當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還應教會學生會用多種形式自我放松,緩解自身的心理壓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學會心理的自我調節和適應,在心理疾患發展的初始階段成為自己的“心理醫生”,比如以下的心理自我調節法。
四、在小升初銜接教育階段學生應該具備的心理自我調節法
(一)移情易性法:通過情志調節,振奮精神,移易和分散精神意念等方法來改變心智,調節情緒。
(二)自嘲法:遇到生活中一些尷尬或難堪的場合時,若一味埋怨和逃避往往會使自己的心態越來越壞。不妨自我調侃一下,通過自我貶抑而使心理達到一種高層次的平衡。
(三)聊天法:閑聊對心理調適能起到很大功效。它可緩解緊張,消除隔膜,表達溫情,化解怨氣,發泄怒火。
(四)情志相勝法:中醫認為情志具有五行和陰陽屬性,七情之間相互制約,可以通過一種情志來克制另一種情志。如喜勝憂,當你情緒憂郁時,刻意地制造歡樂氣氛可以減輕憂愁。
(五)激勵法:給自己確立一個值得去追求并能達到的目標,有了成功的經驗和自信,我們就能走出消沉-后悔的心理不平衡怪圈,并通過成功的經驗來激勵自己。
五、綜上所述:
健康的心理對于正處在開始樹立人生觀的青少年來說尤為重要。許多青少年都困惑地提出“人生為何”、“人生的真諦是什么”、“我該怎樣生活才有價值”等疑問,由于一時找不到答案,或者答案不正確而導致心理失衡的青少年頗有人在,而當出現這些心理問題的時候,在問題發生初期,適時進行自我心理調整,把問題防患于未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保持心理健康的最終目標,就是調整個人的社會行為和心理活動,使自己能良好的適應環境,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健全人格,對于正在身心發展上升期的青少年來說,樹立科學健康積極的人生觀與信仰,保持與社會需要和諧一致的統一人格,是至關重要的。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永遠的保持心理健康,也才能擁有一個健康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