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紅艷
摘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和思維習慣是數學教學的終極目標,而提出問題是思維創新的源泉,提出問題的能力應該是現代小學生必須具有的能力之一。問題意識的產生是學生提出問題的前提,教師通過設計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來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通過前期的引導、中后期設置“問題”集及“提問”課等形式逐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提問習慣。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提問技巧與方式,利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對基礎概念、解題方法和過程進行提問。
關鍵詞:思維;數學;教學
一、提出問題思維能力培養
大部分小學生不習慣提出問題,習慣于接受老師對知識的灌輸。缺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其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學生沒有提問的習慣,主要是受文化傳統的制約與周圍學生的影響。二是學生普遍缺乏提問的意識。學生為了考高分,只知道識記知識而不會對其產生懷疑,更不會帶著疑問去刨根問底。教師們也缺乏展示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而只注重解決數學問題的結果。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思維能力。
(1)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只有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才能使學生敞開思維,開啟問題意識之窗。(2)加強思維的訓練。質疑、尋根究底是問題意識產生的源泉。為了激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要培養他們質疑、尋根究底的思維習慣。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可以在教學中采取了“糾錯”等訓練方法,借助于“錯”來啟發思維,由錯反思,在發現問題中頓悟。鼓勵同學在習題中、在聽課中找出錯誤。(3)創設數學情境,激發問題意識,數學問題總源于某種情境,離開了數學情境,數學問題的產生就失去了肥沃的土壤。數學情境的好壞直接導致學生問題意識的強烈程度。好的數學情境的設置需要老師吃透教材、根據學生的數學思維特點、生活環境等精心設置問題情境。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真正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了解學生的想法,發現學生的問題。在教學完成之后,應及時反思學生的問題,從中獲取問題解決的經驗,并最終實現促進學生素質的發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真正而全面地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想象力思維的培養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想象力顯得猶為重要。它是解決許多數學問題的基礎。培養學生的想像力主要有以下兩個途徑:(1)現實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把實際生活和數學理論結合起來,就可以使數學問題變得生動有趣。從而能較好地發展和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實際教學中,建立空間觀念是較難的,如果能借助于生活中獲取的大量感性材料進行聯想類比,就會達到較好的效果。所以,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經常運用圖形的特征去想象,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實際問題以培養他們的空間想象力(。2)運用多媒體手段教學。運用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及施教者形象生動的動作和語言,可以培養學生的豐富想象力。引導學生自由地展開想象,這不僅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可以使學習活動變得生動有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思維深刻性的培養
小學階段教學應著重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適度發展嚴謹性,擴展思維的深度,提倡從整體角度思考問題,使思維深刻性的發展和培養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
思維的邏輯一般表現在思維過程中依據一定的邏輯關系、邏輯規律,對問題和現象進行觀察、抽象、判斷、推理以更快更簡捷的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教師一方面通過例題講解,穿插問題的邏輯關系和邏輯規律,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多動手,對定理、公式自己推導。逐步掌握思維的邏輯規律,形成有步驟、有規律、有層次思維的良好模式。
小學學生由于受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等因素的限制,思維的嚴謹性水平一般都不高。丟三落四,思維混亂,忽視定理公式的成立條件而濫用定理公式。因此,思維的嚴謹性相當重要。主要的訓練方法有:(1)嚴格審查題目條件,定理公式的條件范圍是否滿足;(2)要學會用數學語言表達所思所想;(3)在證明推理過程中,要做到每一步都有理有據。
思維的邏輯性、思維的嚴謹性是相互影響相互聯系的。在教學過程中,要適度進行綜合與滲透,不斷提高學生對問題現象的歸納、概括和抽象能力。如在平面和立體幾何中,應該通過訓練使學生的解題思路清晰、語言規范、闡述完整,還應該讓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找到最簡單的解題方法。逐漸使學生的思維趨于嚴謹、深刻。
四、思維靈活性的培養
思維的靈活性主要指思維活動的靈活程度。主要表現為反向思維,換位思考,簡單思考等能力。數學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理解為概念的可能組合形式,所以可以說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應用數學思想方法,靈活地應用數學概念的過程。概念的靈活應用是鍛煉思維靈活性的重要方法。創造性地應用數學概念,解決實際問題,是培養學生思維靈活性的重要方法。
五、其它思維能力的培養
數學語言能力、非邏輯思維能力等的培養對中學數學教學也是比較重要的。
六、結論
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上述多個方面綜合培養訓練的結果。小學階段的培養是思維的基礎階段,應重點抓住基礎思維品質的發展和培養,分清主次,明確目標,協調發展。這樣,才能形成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為更高一級階段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邱學華 數學教師的教學語言藝術[J]小學數學教師 2001 (6).
[2]王麗君 小學數學教學語言縱橫談[J]小學教學參考 2002 (12).
[3]趙仁安 談談數學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J] 數學通訊 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