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媛媛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技術在各行各業都有了廣泛的應用,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互聯網金融行業隨之產生。雖然金融業在互聯網的幫助下有了飛速進步,然而由于部分金融機構的法律意識和防范措施不到位,互聯網金融中的風險仍然存在,因此我們應當對互聯網金融的法律風險進行充分的分析和防范,以解決不必要的損失。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法律;防范
一、互聯網金融的類型和特點
(一)互聯網金融的類型
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金融理財平臺依靠自身便捷且收益豐厚的優勢受到了廣大理財投資者的喜愛,并且涉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為止,互聯網金融的類型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類,首先,互聯網金融有支付類結算。支付類結算又可以分為第三方平臺和依托類支付結算平臺。第三方平臺主要是通過互聯網與金融業的結合,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的支付結算業務。通常我們所使用的支付寶與微信支付等等都是第三方支付平臺,而依托類支付結算平臺與第三方支付平臺有所不同,它可以在網站上為用戶提供購物支付和移動支付等功能。目前為止,互聯網支付結算平臺不僅能夠提供人民幣服務,一部分的外幣也可以實現跨網絡支付。[1]
第二類是融資類金融。我們所熟知的金融行業的業務通常有P2P網絡借貸和眾籌融資。P2P網絡借貸是一種在網上融資的行為,借貸雙方自行商定貸款利率,貸款數額和貸款期限并沒有第三方介入,也沒有擔保機構,而眾籌融資平臺通常會有第三方的標準作為基準,對融資方的個人信息和信用價值進行評估,在融資方的信用等級合格的前提下才會允許其借款。
第三類是投資理財類金融,這種金融模式可以通過互聯網讓消費者進行理財產品的購買,我們生活中較常見的理財產品有基金,保險等等,都可以通過投資理財類金融業務與互聯網的結合,在網絡上以更加便捷的方式進行交易。
(二)互聯網金融的特點
互聯網智最能對傳統的金融業產生巨大的影響,主要是因為互聯網具備金融業發展的更加先進的條件?;ヂ摼W金融與傳統金融相比,它更加便捷,安全,高校的特點是傳統的互聯網金融無法媲美的,主要來說,互聯網金融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互聯網金融具有高度的自由行,不會因為交易的時間地點而受到限制,投資者可以通過電子產品隨時隨地的對理財投資進行把控。第二,互聯網金融能夠降低投資者的成本,包括資本成本和時間成本等等,最大限度的包容,祝投資者獲取理財的增值。第三,通過互聯網技術與傳統金融行業的結合,信息的傳播能夠更加準確高效,并且能夠產生一些創新的觀點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
二、當前互聯網金融中存在的法律風險
對于投資者來說,互聯網理財平臺的投資限額和投資期限并沒有進行強制規定,他靈活提取收益保障的方法在有關部門的積極宣傳之下,受到了廣大投資理財者的支持,與此同時,他們也有門檻較低,存取便捷,收益豐厚的特點,在金融市場上占據了很大的地位。但是由于立法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互聯網理財平臺的發展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這些風險主要可分為刑事法律風險、民事法律風險和行政法律風險。
(一)刑事法律風險
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近幾年來,網絡借貸平臺以及第三方支付等互聯網金融業務在不斷的發展和完善。與此同時,通過互聯網金融的便捷而實施犯罪行為的不法分子也逐漸顯露。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聽到一些信用卡詐騙,非法集資等刑事犯罪行為。這些行為都是在缺乏有關部門的合理監管下才發生的,究其根本,是由于互聯網金融能夠使其獲得巨額的利息,從而產生了違法的心理。通過有關部門的分析,互聯網金融的刑事法律風險主要分為以下幾點,首先,有些平臺和個人在不具備相關法律知識的前提下,就進行了高額的資金交易;其次,不法分子通過互聯網向公眾傳遞虛假信息,從中謀取暴利;第三,有些互聯網金融機構向投資者承諾回報卻并沒有兌現;最后,有一部分投資者在選擇投資項目時,并沒有進行合理的分析,從而導致上當受騙。上述的刑事犯罪行為主要是存在于網絡借貸平臺,很多平臺目前存在大量的攜款逃跑現象,在我國刑法中對這一向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公司和企業不允許自行發行股票和債券。除此之外,我國法律還指出,基金的直銷單位并不能夠承諾自身產品的無風險,然而很多企業和公司借此進行虛假宣傳,使消費者上當受騙,這也是刑事法律風險存在的主要原因。不但如此,一些互聯網企業沒有對法律法規的相關內容進行充分了解,同時也無法保證網絡的絕對安全,一些投資者的個人信息很有可能遭到泄露。[2]
(二)民事法律風險
互聯網金融除了有刑事法律風險之外,還存在一些民事法律風險,這通常是由于無法按時向投資者返還利息而產生的民事訴訟行為。除此之外,借貸雙方所確定的利率也可能存在過高的現象,這也是違反法律規定的。根據數據統計顯示,目前網絡借貸平臺的收益率有很大一部分都超出了我國法律所規定的借貸收益率。一旦超出了法律所規定的貸款的四倍,就會對其進行法律懲戒。然而,金融機構如果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向投資者返還利息,投資者可以通過法律的途徑維權,向融資網站進行索賠。不但如此,如果一些網絡平臺在沒有經過本人同意的情況下,就將借款人的個人信息散布出去,這也違反了我國法律對消費者信息的保護,需要互聯網企業承擔民事責任。雖然在互聯網上進行的交易都有數據的形式進行記錄,然而電子的數據很容易遭到黑客的破壞或者刪除。我國目前對互聯網金融信息的監管還不完善,互聯網金融中電子數據的真實性也有待考察,因此互聯網開放的特征時的很多黑客趁機謀私,從而引起投資者對互聯網企業整體的訴訟。
(三)行政法律風險
近幾年來,我國互聯網金融業飛速發展,然而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監督制度卻并沒有隨之而完善。因此,互聯網金融中通常所使用的虛擬貨幣以及網絡電子交易信息在管治上存在著很多困難。目前,我國互聯網,那金融在國家政府的法律法規限制下對貨幣的類型進行了約束,然而我國金融市場的秩序還有待加強,如果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監督管理并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難免會帶來一些經濟損失,也會使互聯網金融存在無法避免的行政法律風險。
三、防范互聯網金融法律風險的有效對策
(一)實行互聯網金融業務許可證制度
目前,我國有關部門已經對互聯網金融行業進行了一定的監管,主要是采取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模式,就是不同的銀行負責監督互聯網金融的不同部分,這樣可以保證互聯網金融的每個部分都能夠得到有效的監督,并且一些問題能夠得到有針對性的解決。然而,每個部門的監管標準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也會導致監管主體不明確的現象,從而影響到了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效果。
因此,在實施互聯網金融監督的過程中,應當實行互聯網金融業務許可證制度。在這種制度下,互聯網金融機構被強制要求信息披露,來滿足消費者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在此基礎上,有關部門加強溝通,以完善監督的措施。一些對市場的影響力較大的互聯網金融企業,監督部門應當督促其辦理業務許可證,并且對其融資的平臺和運營操作進行嚴格的監督。在互聯網金融秩序穩定之后,可以適當的擴大互聯網金融的規模。
(二)推行互聯網金融征信制度
近幾年來,我國政府和有關部門針對互聯網金融不斷頒布相關條例,以加強對其的監管力度,尤其是對于支付平臺的監督尤為明顯。在此基礎上,互聯網金融在運行的過程中應當加強對其支付機構的重視程度,并且要更加完善征信制度,來獲取更加真實的信息和數據。除此之外,還應當在互聯網金融中的融資平臺和支付平臺建立更加完備的信息數據庫,已確定有關機構的信用等級,避免因為信用等級過低而產生的違約現象,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不但如此,銀行和互聯網之間應當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讓銀行作為第三方對大額的資金進行保管,并且盡量防止洗錢等違法行為的產生。互聯網金融的管理部門應當在信息數據庫的基礎上,對互聯網中可疑或者復雜的交易進行嚴格的審核,避免不法分子借助互聯網金融的便利做出違法的行為。[3]
(三)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督管理規則
要想最大限度的減少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法律風險,不僅政府需要加強干預,互聯網金融企業本身也應當注重監管準則的設立。目前為止,我國根據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已經出臺了一部分的法律規定,互聯網金融企業可以根據法律的要求,對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深入的解讀,并且自行成立互聯網金融監督委員會,建立互聯網金融企業內部監督制度,并且加以完善,同時合理地經營和防范風險并對消費者的信息以及合法權益加以保護,在此基礎上,政府在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經營范圍做出更加明確的規定,幫助互聯網金融企業在法律范圍內建立更加合理的監督制度,來維持互聯網金融的良好運營,為其營造和諧的競爭環境。除此之外,政府還鼓勵互聯網金融消費者保護協會發揮其一定的職能作用,維護互聯網金融的消費者進行進一步的權益保障,互聯網金融交易過程中存在過多大額資金的流通現象,這都關系到社會的公共利益。因此,在互聯網金融的活動過程中,對于大額的資金流通,應當向有關部門進行備案,以保證信息的充分安全性。對于一些危害投資者合法行為的現象,有關部門要追究其刑事責任或者民事責任,盡量挽回消費者的損失,維持互聯網金融的正常運行。
四、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金融有了很大的發展空間,然而對于互聯網金融法律風險的防范措施,還存在著一些需要完善之處,隨著信息化的發展,互聯網金融在我國的經濟市場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其的監督管理,并且督促互聯網金融內部對自身的內部監管做出完善,同時應當建立有關的法律法規制度,以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防范互聯網金融的法律風險,減少違法犯罪行為的產生。
參考文獻
[1]翁英超.互聯網金融法律風險的防范研究[J].福建法學,2015(02):10-14.
[2]錢寅,李航宇.互聯網金融法律風險的防范措施分析[J].法制博覽,2017(32):185-186.
[3]宋新元.我國互聯網金融法律風險防范分析[J].祖國,2017(2):13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