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娟
摘 ?要:科學源自于生活,將幼兒園科學教育進行生活實踐化是新課程改革以來提出的新要求。幼兒正處于最初的學習萌芽階段,也是重要的啟蒙階段,因此在這一階段對于學生的學習要求具有一定的獨特性,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更需要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與接受能力,在這一階段需要做好重要的啟蒙工作。同時教師在這一階段進行教學過程中,應當最大程度方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學習興趣,這樣對于學生長遠的發展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本文就針對如何將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活動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索符合幼兒園身心發展的教學方法提出幾點建議和策略。
關鍵詞:幼兒教學;生活化;實踐策略
每個人在幼兒階段都具有一雙善于發現世界最美好事物的眼睛,在這一階段孩子們都具有好奇心和好動性。那么我們在進行科學教學活動時就應當滿足這一階段孩子們獨特的性格特點,教師在進行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應當善于利用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自主地進行科學知識的挖掘與探討,教師需要做好一定的鋪墊工作。
一、從幼兒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選擇科學活動的主題
一位偉大的教育家曾經說過,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地成為教育。那么所有的教育都應當是來源于生活的,作為幼兒園的教師更應當重視這一點,應當從生活中挖掘科學的教育知識給學生進行傳授。在傳統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忽略了學生獨特的性格特點采用書本教學,這種死板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進行學習和接受,同時還容易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心理陰影,這對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涯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將教學活動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們應當鼓勵學生充分地去發現周圍事物的獨特之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愿意去思考一定的科學知識。比如在學習“愛我環境,愛我家園”這樣的主題內容時,我們作為教師可以將學生帶出課堂,使學生領會到大自然的獨特風景,在經過有垃圾的地方時讓學生主動去撿拾垃圾,這樣有利于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感受到環境對于人類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大膽的想法,鼓勵學生將廢品轉化為可用材料,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對學生以后的生活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二、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幼兒園學生的心理接受能力相對較弱,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學生的情緒變化,應當盡最大可能地營造出一個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同時要達到科學教育活動生活化的目標,教師就必須重視學生生活環境的科學性塑造。比如在學生出現跌倒情況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爬起來站起來,這樣有利于學生獨立人格的形成。在身邊的同學遇到需要幫助的情況時,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進行互相幫助,這樣學生就能夠感受到合作的意義。要創造良好的生活學習氛圍時,教師還可以將學生進行小組分配,給每一個小組一定的任務量,這樣學生在創造學習的過程中也有利于發現自身相對于他人而言的不足之處,積極學習別人的長處。同時通過小組學習還有利于學生語言溝通能力的提高。在小組合作出現問題時,教師應當思考出現問題的原因并針對學生的錯誤之處給予一定的引導,鼓勵學生通過溝通來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在之后與人交往中出現矛盾問題時也能夠自如解決。這種使學生融入氛圍進行教育教學的方式不僅能讓學生感同身受,同時還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
三、給學生提供生活中可探究的操作材料
要想在生活中促進學生的探究能力,那么給學生提供必要的硬件條件和一定的探究材料就是必須的前提,教師應當在課程進行前給學生準備必要的探究材料以確保實現活動的最佳效果。
(一)操作材料應當來源于生活,具有一定的科學性
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具有一定的科學性,那么教師也應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可用材料以供學生進行探究。比如在進行“有趣的鏡子”這一探究活動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準備多種多樣、色彩斑斕、形狀各異的鏡子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學生在拿到鏡子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觀察,看鏡子中的自己與別人之間的差距。在這些鋪墊工作做好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發放許多不規則的形狀以供探究,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在不同距離觀察鏡子中圖像與實物之間的差距來讓學生進行思考,從而探究出平面鏡成像的規律。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在實際中感受到科學的奧妙。
(二)教師提供材料應具有一定的層次性
每一個幼兒在身心發展上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做到因材施教,考慮到每一個學生不同的思維發展。教師可以提供多種多樣的教學材料以供學生自我選擇。比如在讓學生進行“水中物體沉浮”的探究活動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橡皮泥以供學生捏出不同的形狀來進行實驗。這樣的探究活動不僅讓學生在動手實踐過程中學到了知識,同時學生在捏造型的過程中也進一步開拓了思維,探究能力也得到進一步提高。
結束語:
要達到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生活化的目標就需要教師從生活中挖掘科學,探索出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獨特的教學方法,這需要每一個幼兒教師做出不斷的努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選擇合適的教學科學活動主題,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科學。
參考文獻:
[1]張英;讓數學教育走進幼l生活[]科技資訊;2011年08期
[2]畢麗芳:融于幼兒生話中的科學教育[J];輔導員;2011年27期
[3]劉愛萍;幼L園英語教學生活化的實施[J];早期教育;2004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