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江南
多年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教過的學生也不少了,有這么一位學生給我留下的印象極為深刻。
一、基本情況
他叫小D,男生,16歲,九年級學生。
二、主要問題
小D的學習成績在班級處于中下游水平,體育成績比較突出;但行為習慣比較散漫,自控能力差,作業時常偷懶,做事缺乏恒心和毅力,個性鮮明、任性,經常外出打游戲;相貌比較帥,和女生關系較密切,花錢比較大手大腳。
三、調查分析
小D來自蘇北,父母在本地靠拆遷為業,多年的打拼謀得了優越的家境,在本地就有兩套住房。小D的父親是上門女婿,在家中說話沒有母親有分量。母親不識幾個字,脾氣也暴躁,對兒子犯的錯,就是嘴上說說而已,也沒有什么實質性的舉動。小D還有一個姐姐,他是罰款生的二胎,重男輕女的家族思想使得父母格外寵愛他,給他不少零花錢,在物質條件上滿足了兒子,卻很少跟小D有情感和思想上的溝通。最近幾年,本地拆遷量加大,小D的父母工作更忙了,早上出門,兒子還在熟睡;晚上回家,小D差不多快要睡覺。小D頭腦其實蠻靈活的,就是不用心,平時做作業拖拖拉拉,時不時偷偷懶,所以他就成了辦公室的“常客”。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舍得投入,但是因為工作太忙沒有時間教育他。前不久,他借口去鎮江購買教輔資料,居然和鄰班的一個女生(兩人已經互有好感不少時候了)在鎮江閑逛了半天,一本書都沒買,絲毫沒有想到中考已經迫在眉睫。父母也很著急,但總是說“工作太忙了,實在沒時間”,希望老師嚴格管教。我和任課老師多次找他談心,他也知道是為了他好,并答應好好學習,但缺乏恒心和毅力,時間不長又是老樣子。
小D愛好體育,籃球打得不錯,體育考試總是滿分,再加上長得標致,自然吸引了不少女同學的眼球。在八年級時,他就因為和一個女生關系“過于親密”而遭到了老師、同學的非議,甚至鄰班某個男生為此還和他干了一架。
學校需要從多方面培養人才,教育教學質量需要得到社會的認可,讓家長放心,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和進步。通過與班主任、其他老師交流,我發現類似小D的情況在現在中學生中頗為典型,很有特點。我負責九年級的教學工作,當然有義務教育好他。老師們也說如果好好引導,找到問題的癥結,其實小D還是有希望的。
四、對策
我們知道新課程改革的任務不僅僅是教學內容的改變、方法的改變,更是教學觀念、教學手段的改變。教師肩負著學生知識構建的重任,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如何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方法?我們不妨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放下自己的架子,主動親近學生,不斷增進師生間的友誼,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如果師生關系緊張,情緒上格格不入,頂牛情緒強烈,即使我們再講理,學生也是聽不進去的,我們的教育必將失敗。
了解了小D的情況后,我主動與他談了三次話。通過談話,我更深入地認識了小D。我讓他坐下,他說的話讓我感到意外,他說:“老師,以前我進辦公室,老師和我談話,從來沒人叫我坐過,您是第一個讓我坐下談話的老師。看得出來,您很尊重學生。”此刻,小D的表情有點不自然,也許我這個主任多次找他溝通讓他有些許“受寵若驚”的感覺。“我覺得我不能適應這兒的學習生活了,我學習成績就這樣,基礎也不大好,原來在八年級的那件事讓老師和同學都看不起我了。”說著他還流下了眼淚。過了一會兒,他說:“老師,我想與您談談我的心里話,不要讓其他老師和同學聽到,好嗎?”我當然滿足了他的正當請求,我知道,教師和學生溝通的紐帶和橋梁是師生之間平等的對話,而關鍵點在于教師的耐心傾聽。我認真聽了他的敘述,講了許多道理給他聽,表揚他在校運動會上為班級爭光,為地震災區積極捐款,同時又告訴他一個人只有尊重別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和女生關系親密,如果交流的是學習、生活、理想等話題,完全可以正大光明;如果過多涉及個人情感,則要理智對待。一個人要有感情,要有良心,更要懂得感恩,是他父母辛辛苦苦養育了他,是許多老師辛辛苦苦教育了他,我相信他一定能改正自身的不足,從現在開始認真思考自己存在的問題。他答應我,他會好好考慮的。當天晚上,我又和班主任親自去小D家家訪,和他父母促膝長談。他父母也很感動,想不到老師會主動上門(之前都是老師打電話通知家長到校),說:“老師完全看得起我家孩子,沒有放棄小D。”并答應全力支持學校工作,教育好孩子。第二天,小D寫了比較深刻的思想認識給我,還告訴我說他父親與他談了一夜話,他很受感動。老師對他很好,他也要努力進步,“不能讓人看扁了”,他的心情也變得好多了。
(二)多調查研究,少想當然。當一個學生有了問題,或犯了錯誤,我們如果沒有幫他分析事件發生的原因和危害性,沒有調查發生問題的原因,就采取簡單粗暴的方法對其進行限制活動,要么禁止其參加某項活動,要么罰他掃地,要么批評指責,他是不能接受的。即使他沒有頂撞,也沒有再犯錯誤,其實這只是表象,他是口服心不服,時間長了,他還會犯同樣的錯誤。之前小D受到的“懲罰”太多了,因作業偷懶、外出打游戲,不知被老師、父母罵過多少回,班里的同學因此笑話他,他覺得在老師、同學面前“很沒面子”。前不久的周末,他因為牙疼在家睡了整整一天,父母又不在家,以致上學前為了交差將數學作業胡亂寫了一通,自然又被數學老師在教室里狠批了一頓。他跟老師解釋,老師隨意說了一句:“反正你每次作業完成不好都是有理由的。”小D自然覺得很委屈。幸虧班委干部將事情告訴了班主任,班主任及時協調,妥善處理了這個小小的誤會。
小D也知道不做作業不行,胡亂寫一通應付老師的檢查,至少說明在他心目中還是有“交作業”這個概念的。可是由于以前的壞毛病比較多,在老師那里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勢”,不被老師信任,那種感受更加讓人難受,何況是一個正在轉變中的學生!對于這種情況,如果我們的老師再多一點耐心,多一份細心,多一點體貼,學生的感受顯然會迥然不同。
(三)爭取家長的支持,獲取家庭、學校教育的最大值。好在小D的父親十分支持學校的工作,非常理解班主任和老師的辛苦,他對自己的不足作了自我批評,表示在今后哪怕少賺點錢也要盡量遲出門、早回家,多陪陪孩子,和孩子多談心,找到適合他學習的契合點,不只關心他的吃、穿、用,更要關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積極配合學校,共同教育孩子。
師生之間的彼此信任能夠真心呼喚學生的心靈。多傾聽花開的聲音,多傾聽學生的心聲,多交流溝通思想,多做一點調查研究,這是學生心靈的呼喚。看到小D正在改變,正在成長,我很欣慰。我衷心地期待每一位存在這樣或那樣問題的學生都能在我們的幫助下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