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燕

《萬水千山》堪稱是李可染一生寫生山水的集合,也是李家山水范式的濫觴,融進了李可染平生經歷,也揭秘了李可染的人生情調。
12月2日晚,北京保利2019年秋拍近現代書畫夜場在四季酒店舉槌拍賣,這張萬眾矚目的李可染《萬水千山》首次在市場中拍賣,現場以9800萬元起拍,委托席隨即應價,場內后排直接叫價1億,1.2億、1.3億、1.35億元,殺出一位現場新買家,以一口一千萬的競價階梯交替上升,最終是以1.8億元落槌,加傭金以2.07億元成交,這也是李可染目前第二高價的作品,僅次于北京保利在2012年春拍中以2.9325億元拍出的《萬山紅遍》。
1964年,毛澤東詩詞37首發表之后,一時間“毛澤東詩意畫”蔚然成風。毛澤東的詩歌常常都有意象性的詩句,給人以想象的空間,而由此引發的想象往往能夠突破時空的限制,其視點很高,故有磅礡之氣象。當李可染進入“毛澤東詩意山水畫”創作時,他不僅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寫生經驗,而且已從傳統的筆墨中走出,他經歷了一番刻苦的磨礪,在傳統中國畫現代變革實踐的夾縫中挺立而出。
60年代初,李可染縱行南北,總結“采一煉十”四字語,帶動創作實踐;一種不同于水墨寫生的山水新圖式,隨之應運而生。“采一煉十”自勵語,在于把“寫生”看作面對大自然,去采集原生態礦石。把“創作”視為“百煉鋼化繞指柔”,高度提煉、純化的過程。這一新的美學主張,作為李可染山水藝術體系的核心思想,構成他革新、變法,推出一系列杰作的理論基礎。《萬水千山》在李可染“為祖國河山立傳”的山水革新歷程中,具有無可取代的美學與史學雙重價值。
《萬水千山》是雄渾的,激昂的,是畫家自身愛國熱情的物化。沿襲了宋代山水畫的“正大氣象”并獨創“李家山水”,這種全景式構圖,體現出一種雄渾,一種蒼郁,更有一種寬博。《萬水千山》以紅色為主調,莊重熱烈、大氣磅礡。雄渾蒼莽的山川氣勢磅礡,頂天立地,連綿的山川是“蒼山如海”的寫實。赭石、朱砂、濃墨的使用讓畫面效果格外強烈,視覺魅力非凡。
李可染運用光影表現時,在山峰的一側邊緣處會留白,相當于是反光,也是虛的地方,另一側用墨勾勒,屬于實的地方,一座山的兩側有虛有實,這種強弱節奏的變化,從而使得山的體積感更明顯,從整體來看效果更加的深邃。

《萬水千山》不僅是山川面貌的感受再現,也是長征精神的具象再現,為祖國河山構了全新的藝術形象。承載著一個民族根脈里所蓄養的自尊、自豪、自強的傲骨嶙峋的藝術家的民族文化滲透與積淀。自1959年李可染創作了第一張“毛澤東詩意”——《六盤山》后,1962—1964年李可染反復涉足毛澤東詩意山水畫這一創作領域,創作熱情一直保持到80年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紅色題材就是《萬山紅遍》系列(7幅)以及《萬水千山》。《萬山紅遍》與《萬水千山》不僅僅是對山川景色的刻畫描繪,更被賦予了特殊的時代內涵和歷史使命,代表了此類藝術作品的最好藝術水平。
2007年是李可染先生誕辰100周年,在李可染作品展覽會上,有一幅作品非常引人注目。作于1964年的《萬水千山》是李可染為了紀念紅軍長征勝利30周年而作,畫的尺幅為97.5×142.5厘米,大約12.58平尺。雖是一幅山水,但其間繪有100多位人物,都是紅軍戰士。在設色上,可染先生用了朱砂和赭石,因此畫面主色調為紅色。這幅李可染山水畫中的精品,曾多次發表過,從80年代開始就屢有著錄,近年來出有掛歷,在可染先生誕辰百年的畫集里,這幅畫也著錄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