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松云
我從事初中歷史教學工作已經十多年有多了,給我的感觸頗深,通過教學實踐發現:歷史這門學科不受學生的重視,被家長學生視作為“副”課,學生認為學習歷史是難記、難背、難理解、難應用、枯燥無味的學科,而且在恩施多年的中考中分值只占50分,學生寧可多做一道數理化題目,認真思考寫一篇語文作文或多記一個英語單詞,也不愿意多花一會兒時間放在歷史學科上,學生對學歷史心生厭倦,興味索然。所以我覺得要開展好初中歷史學科德育方法的滲透,首先就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我認為應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一、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中學歷史教育怎樣滲透學生的德育,可以利用多種因素,而關鍵在于歷史教師如何應用課堂教學是歷史教學的基本形式,教材內容的不同,構成課堂類型和教學方法的不同。其德育滲透是通過教材、教法及教師的情感等多種因素來實現的。
(一)歷史教材內容中有很多關于愛國主義教育的素材。如,八年級歷史教材百日維新對英勇就義譚嗣同的描寫,“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譚嗣同英勇就義的革命精神,使學生受到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激發了他們為祖國獻身的革命精神。教師應結合青少年思想活躍的特點,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堅定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的信心。
(二)教學方法的再現不同類型的素材,可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解決。比如,我們講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暴行,將圓明園燒毀前后的圖片展示給學生,再如,日本在中國南京制造的“南京大屠殺”,殺害中國居民30萬人。這樣,對學生進行“以史為鑒,牢記歷史,勿忘國恥,遠離戰爭,熱愛和平”深刻的教育,激起學生們對侵略者的憤恨,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不會油然而生嗎?所以使用多媒體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好教材。一件教具的使用,往往就是一次生動的思想教育課。
(三)教師情感的熏陶是情感教學中一種高層次的教學方法。比如,在講述《甲午中日戰爭》一文中的黃海海戰時,教師感情充沛地說:致遠艦在激烈的海戰中勇往直前,多次中彈,船身嚴重傾斜,最后不幸中魚雷,全艦250多名官兵壯烈犧牲。就在致遠艦即將沉沒時,隨從扔給鄧世昌一個救生圈救他,可是他因全艦俱沒,搖手拒絕。這時他所養的名叫“太陽犬”的愛犬到面前,叨住他的臂膊,不使下沉。鄧世昌毅然用手攬住愛犬,一同沉沒在祖國的黃海波濤之中。就這樣教師講得慷慨激昂,學生聽了深受感動,不禁淚下。師生同仇敵愾,共同聲討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進而產生振興中華,民族復興的決心。
二、課外活動中的培養
開展課外活動,可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開闊視野、發展能力,更有利于進行生動活潑的思想品德教育。我們曾開展如下活動:
(一)開展歷史教具小制作活動: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描繪和制作一些簡單的歷史教具,不僅可以豐富學習生活,增強學習歷史興趣,培養能力,還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歷史,特別是由于學生參與了教具的制作活動,必然對所制教具產生的年代、背景、作用、意義等做深入的了解,從而增進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思想。
(二)利用世界近代史主題活動三:老照片——新藍圖即火車的歷史與未來開展主題活動,從史蒂芬遜發明世界上第一輛蒸汽機車到現在的近200年間,火車在不斷更新。蒸汽火車、電力火車、磁懸浮列車、在不同時代的路軌上飛奔,鐵路交通工具日益現代化。科學在發展,科技在進步,更加安全、高速、舒適的新一代火車已經在中國出現。乘上時代的列車,回顧火車的過去,展望火車的未來,讓我們去見證工業文明的成果,感受工業文明的偉大吧!通過本學習主題活動的開展,學生為世界的科技進步并以此感到自豪,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探究學習的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特長與個性。
三、歷史對班級文化建設的作用
我校為了順利接受“建始縣校園文化建設”的驗收工作,這項艱巨的工作和班級文化建設是分不開的,也和各個學科之間是分不開的,更和每一個班的班主任、學生之間是分不開的。利用歷史教室可以開展課外活動,可以進行教學、教研,特別是可以發揮其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中心內容的德育工作。為了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每期黑板報的內容都呈現歷史的相關材料,如“五四青年節”、“七月一日建黨節”、“十月一日國慶節”等重大節日;也可通過教具、圖片的展示,生動地反映了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只有通過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讓廣大學生了解了過去,放眼于未來,感到責任重大,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任重而道遠。
四、引導學生古今對照,以史為鑒,培養學生開拓未來的創新能力
歷史不能重復,也不能修改,每一個人都生活在歷史中,但歷史往往具有許多相似性。課本中一系列史實的敘述都表明了我們今天對歷史的價值判斷,所以我們學習歷史的目的就是以史為鑒、指導生活。在歷史教學中常常會出現與今天熱點問題相聯系的史料,如割讓香港和香港回歸,清政府的舉借外債和今天的引進外資,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后英國成為世界工業強國,到第二次工業革命后美德工業強國的確立,再到當今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從煤炭、蒸汽時代到石油、電力時代,再到信息、電子、納米時代;從地中海文明到大西洋文明再到太平洋文明,從武力競爭到經濟競爭再到知識競爭;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再融入當今世界的經濟全球化,我國也在不斷加入一些國際組織,如1991年加入的亞太經合組織、2001年加入的世界貿易組織、2014年10月24日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我國加入這些國際組織在競爭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合作,實現雙贏。
總之,隨著時代的進步,教育的革新,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已經成為一種必然,并被實踐證明是正確可行的。歷史學科以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德育教學中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在歷史教學中,老師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利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為學生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古人云:“讀史使人明智”,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這正是歷史教育的真正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