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筱筠
摘 要 物質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互聯網滲透于社會中的各個行業,推動了各個行業的生產變革,同時對社會經濟的發展也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現代社會的發展已然離不開互聯網,而互聯網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不僅體現在它為社會各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技術性平臺,而且體現在互聯網本身也成為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主體。在互聯網技術帶動下而產生的互聯網行業是互聯網經濟的主要生產者,因此,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互聯網+”的概念也由此誕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互聯網+”的出現給社會各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變革與機遇。本文將以地方經濟的發展為例,論述“互聯網+”為其帶來的發展機遇。
關鍵詞 “互聯網+” 發展 地方經濟
所謂的“互聯網+”是由互聯網技術發展而來的一種新的技術形態,它基于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而產生,依托于信息社會的背景而存在。“互聯網+”可以說是互聯網思維在新的社會背景下發展而來的新成果,它的出現促使社會經濟形態發生了技術性的轉變,為社會實體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俗地理解“互聯網+”這個概念,指的就是“互聯網+社會各個行業”,也就是將互聯網平臺與社會行業進行融合,從而提高社會行業的創新發展水平。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新階段以來,地方經濟的發展目前面臨著一些問題,比如經濟下行,“互聯網+”的出現能夠給地方經濟的發展帶來實質性的轉變。
一、“互聯網+”的誕生所引發的社會產業技術變革
美國未來學家托夫勒曾在《第三次浪潮》這本著作中對人類社會進行了三個階段的劃分:第一個階段為農業發展階段,第二個階段為工業發展階段,第三個階段則是信息化發展階段。當前社會正處于第三個階段即信息化發展階段。信息技術是科技變革的基礎,作為一種新型信息化產業發展技術,“互聯網+”將對現行社會產業格局的變革產生顛覆性的作用。
(一)對傳統產業變革的影響
“互聯網+”對傳統產業變革的影響是深刻的,推動了傳統產業在新的經濟形勢下的突破性發展。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互聯網+”對傳統的產業發展模式起到了完善與改進的作用,而這一點又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互聯網+”的產生與發展都依托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成熟發展,所以從根本上來講,“互聯網+”對傳統產業的影響實質上就是互聯網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的影響。它使得傳統產業的發展在技術的推動下實現了新的突破,提高了傳統產業技術的科技含量。其次,對于傳統產業來說,原本的經營模式也因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進步而產生了相應的變化。最后,傳統產業受到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的影響,誕生了一些新的產業形式。例如,近些年來,網絡金融的發展十分迅速,阿里巴巴產業集團所創立的支付寶與余額寶,是網絡金融產業的一個突破性開創,隨后又產生了由騰訊集團所創立的微信支付等。這些網絡金融產業的發展與成熟,給傳統的金融產業帶來了沖擊,對傳統金融產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的作用。比如說各大銀行相繼創新服務模式,將銀行業務積極與互聯網信息技術相結合,給用戶提供更為便捷的金融服務。
第二,“互聯網+”催生了一些新的產業形態。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大數據”這一概念深入人心并被積極地運用到各項產業的發展實踐中。對產業大數據的收集與分析,能夠幫助產業明確當前的發展形勢,找出存在的問題,提供解決的方案。基于大數據技術的“O2O”,即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發展模式,極大地推動了傳統產業經營模式的改革創新。與此同時,消費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的影響,分眾化的產品定制方式越來越普及,消費者成為產品生產流通環節的核心服務對象。“互聯網+”對傳統產業生產方式的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在產業的生產過程中,信息技術發揮出愈加重要的作用。
(二)“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結合
“互聯網+”可以與傳統產業進行有效的深度融合,從而不斷地提高產業的發展效率與生產效率,為產業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以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的發展為例,互聯網信息技術與農業的深度融合,對傳統農業單一的生產方式與生產環境形成了沖擊,改變了這種生產狀況,使得農業與其他產業的聯系大大加強,催生了新的農業生產與發展形態。例如目前所流行的將農業經營與電商相結合的模式,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產品的宣傳與銷售效率。這一點,從我國目前農業產品經由電商渠道進行銷售的金額已經突破了500億元,就能很好地體現出來。而對于工業產業來說,傳統的產業技術與新興的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結合使得原有的生產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信息工業化也是目前我國工業發展的主流趨勢,智能產業領域的出現印證了這一點。由于工業發展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與基礎,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受互聯網信息技術影響而產生的工業發展新形態出現,能夠開創更多的經濟市場與產業領域,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創造更多新的可能。“互聯網+”在服務業的應用就更為廣泛了,無論是關于教育方面、出行方面還是日常文娛方面,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應用程度已經越來越高,已經融入社會成員的日常生活中。互聯網信息技術對社會相關產業的發展起到了帶動的作用,例如“滴滴打車”的出現,不僅方便了社會成員的日常出行,也催生了一個新的經濟產業,為地方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二、“互聯網+”影響下地方經濟的發展新機遇
以我國的地方經濟發展狀況來看,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程度與發展特點是不同的,因此“互聯網+”與經濟發展相結合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只有特殊問題特殊對待,才能促進不同地方經濟實現不同程度的發展。
(一)東部地區經濟發展:基于優勢,再度創新
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城市大多集中于東部一帶,東部的經濟發展狀況對國家整體的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在東部地區的應用是十分廣泛的,互聯網產業也形式多樣,因此,東部地區經濟可以開創新的發展機遇。例如我國所實行的關于跨境電商的試點城市政策,我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城市占比達到了70%以上。另外,東部地區的各項技術發達程度在全國范圍內都處于領先水平,對“互聯網+”時代產業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在此基礎上,應當再度創新,實現各項產業生產發展模式的不斷突破。
(二)中部地區經濟發展:基于政策,“經技”結合
所謂“經技”結合,指的就是將經濟產業的發展與新興互聯網信息技術進行有效結合。我國提出并奉行“中部崛起”的經濟發展戰略,在中部經濟發展方面,國家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與大力的經濟支持,這對于中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中部地區應當充分依靠政策優勢,緊跟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潮流,將“互聯網+”與地方產業發展相結合,充分發揮互聯網信息技術在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以此推進地方經濟的全面發展。
(三)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依托形式,緊跟潮流
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一直以來都是低于東部與中部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的。為了提升西部經濟發展活力,國家一直實行“西部大開發”發展戰略,而近些年來“一帶一路”倡議的實行也為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特征即時間與空間的非限制性決定了它能夠突破地理與時間限制,為西部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因此,要實現西部地區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就必須要在依托于“一帶一路”倡議的基礎上,跟隨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腳步,實現產業變革。
(四)東北地區經濟發展:借力東部,產業振興
在以往,傳統的工業產業是支撐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產業的更新迭代,東北傳統工業產業趨于沒落,經濟發展進入瓶頸期。在新的形勢下,東北經濟若想要實現振興,應當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環境優勢。東北與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在地理位置上相近,東北可以借助于東部發達地區的經濟水平和先進的互聯網技術水平,來推動自身經濟的發展。重視經濟交流,積極出臺相關政策引進東部地區的優秀人才,推動東部地區的相關產業進駐東北,大力推廣互聯網產業技術,以此帶動東北地區經濟的發展。
三、結語
依據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來看,“互聯網+”與產業結合已然是一種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對于地方經濟的發展來說,要順應這樣的發展趨勢,應結合自身發展情況,出臺相應的政策促進地方產業的整合改革,才能夠有效促進地方經濟水平的提升。
(作者單位為河北省藥品檢驗研究院)
參考文獻
[1] 邢文艷.新常態下“互聯網+”對地方經濟發展的促進研究[J].商訊,2018(15).
[2] 李祥文.互聯網背景下技術創新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18.
[3] 陳璇.互聯網資源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J].財會學習,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