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利鴦
摘 要 內部審計是企業分析管理的基礎。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一些大型國有企業或者行業巨頭意識到內部審計和分析管理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并在經營實踐中加以運用。隨著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的建立,我國民營經濟迅速發展,民營企業家們也開始意識到內部審計和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但是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在實務中缺乏法律規范的指導,導致風險管理體系發展不完善,未能實現其應有的價值。本文研究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及風險管理問題,意在為完善我國民營企業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理論做出貢獻。
關鍵詞 民營企業 內部審計 風險管理
2018年3月1日起,我國正式開始執行新修訂的《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與《內部審計基本準則》相比,審計署發布的《規定》更具有強制性。審計署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指導更有利于發揮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作用。2003年版的《規定》將內部審計的職責限定在了“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經濟活動”范圍。2018年版的《規定》則拓展了這一范圍,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這一職責范圍的拓展與我國追求高質量的發展與經濟增長有很大的關系。也就是說,對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職責范圍的關注,除了有利于系統地解決問題之外,更有利于解決長遠目標實現中的問題。
我國民營企業的數量逐年遞增,由1979年的不足10萬戶到2017年底的1437萬戶。截至2018年底,民營企業稅收貢獻超過一半、GDP占比超過60%、科技創新占比超過70%、新增就業貢獻率達到九成,民營經濟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然而,與國有企業相比,當前我國的民營企業尚未建立完善的制度和體系,使其在獲取利益的時候面臨各種風險,相當一部分民營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這些民營企業的失敗都可以歸因于風險管理的不足。因此,研究民營企業內部審計防范風險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課題。
一、文獻回顧
Mihret Dessalegn Getie和Grant Bligh(2017)認為福柯的政府性概念為研究內部審計作為當代組織公司治理環境中的一種紀律機制提供了概念工具,并且提出了內部審計的初步概念以及其討論的命題和研究議程可用于解決具有解釋性的研究問題,從而豐富當前對內部審計的理解。Cassandra Lee、Ahmad Sujan和Kieran James等(2017)的研究結果表明:新加坡的高級和初級管理人員都贊賞擔任業務合作伙伴角色的內部審計師。相比之下,中層管理者往往對內部審計活動持否定態度,并將其視為“監督”活動。
2003年,美國反虛假財務報告委員會根據SOX法案的相關要求,發布了“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的草案。并于2004年9月正式頒布了《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COSO-ERM)。COSO-ERM發布至今,經歷了15年的探索應用。這15年間,由于互聯網技術的巨大進步和新興企業的誕生,風險也變得多樣化。因此在2014年,美國反虛假財務報告委員會啟動了首次對ERM框架的修訂工作,并于2017年9月發布。
Eija Vinnari和Peter Sk?rb?k(2014)認為風險管理本身并不是減少不確定性,而是創造了意想不到的不確定性。他們的研究說明了內部審計人員如何在風險管理體系中扮演核心角色,并且發展了Callon的框架/溢出框架,其概念是多個框架相互關聯,并創造出意想不到的動態,并將其應用于內部審計環境中風險管理工具的影響研究。George A.Drogalas和Stiliani Siopi(2017)的研究結果表明:“內部審計”“內部審計附加值”和“內部審計師”的價值與“風險管理”在統計上顯著相關。其研究有助于希臘的管理者專注于這些具體因素,以改善風險管理。
吳友鳳(2015)基于完全信息的動態博弈視角,分析了影響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不良互動的三個因素:監督機制、獎懲機制及企業文化。董春英(2018)指出,在現階段的社會發展過程中,加強內審與企業風險管理的協調發展,對企業生產過程中對工作的有效監控將起到極大的幫助作用,對推動企業穩定發展也有十分積極的影響。除此之外,楊琴(2018)還指出,加強這兩部分的協調整合有助于科學指導與控制企業的風險決策活動。
二、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的關系分析
(一)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目標一致
內部審計的目標是提高風險管理水平、降低風險、提高經營效率、實現企業的保值增值。內部審計通過搜集相關資料信息,對企業的內外部環境進行分析,識別和評估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以及該風險發生后可能帶來的損失,提出意見和建議。管理層采納內審部門的建議后,規避、轉移風險,從而達到企業保值增值的目的。從風險管理的定義可以看出,風險管理就是利用合理的手段與方法來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以及減少損失。歸根結底,風險管理的實質也是為了企業的保值增值,這與內部審計的目標是一致的。
(二)內部審計定義包含了風險管理
縱觀內部審計發展史,其定義被多次修改。國際內部審計協會(IAA)對內部審計的定義不斷補充變化,每一次的修改都對內部審計的職能范圍進行了擴展。在我國,2018年《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中對內部審計定義進行了擴展,將風險管理添加進了其定義中,這對內部審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為公司治理做出新貢獻。
(三)內部審計是風險管理體系中的重要一環
經濟的全球化和市場環境的復雜化,令管理層們意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并將風險管理納入管理活動。風險管理是一個全面、系統的工作,需要各個部門和企業全體人員參與。這時就需要一個獨立的組織機構開展風險管理。內部審計具有的獨立性特征,使其在向董事會反饋時具有優勢。因此,內部審計必然包含于風險管理體系之中。
(四)風險管理的發展改善了內部審計的地位
為了充分發揮在企業長遠發展中的作用和體現在企業中扮演的角色,內部審計不斷朝最影響企業的領域發展。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市場環境的激烈競爭迫使管理層空前關注風險管理,這為內部審計的長遠發展提供了絕佳的機會。將風險管理理念引入內部審計定義這一舉措,重新定義了內部審計的地位,深化了其在企業中的作用。因此,IAA一直以來都提倡內部審計師向風險管理領域進行探索,并將風險管理概念寫入內部審計定義中。
(五)兩者在本質上互通互融
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在本質上,兩者是互通互融的。只談其一是片面的:內部審計是風險管理體系的一部分,風險管理則是內部審計定義的活動范圍之一。一方面,內部審計要積極參與風險管理的全過程,對于風險管理機構設置的合理性、風險管理制度、指標、程序等,內部審計要定期審計和評價,并且在對存在風險的地方提出建議的同時保持事后跟蹤審計;另一方面,風險管理中形成的、不斷發展的風險管控方案有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風險管理的深入發展減少了內部審計不必要的工作,減少了企業成本,降低了審計風險。
三、案例研究
(一)案例介紹
W公司創建于1990年,是A集團旗下重點骨干企業,是國內規模較大的環保型裝飾材料生產企業之一,在這一領域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公司現年產值40多億元,員工2200余人,已經形成了林木種植、生態板、裝飾板、膠合板、細木工板、科技木、地板、集成家居(衣櫥)等10余種裝飾材料和成品家具的一站式生產加工基地。
20世紀末,裝修污染觸目驚心,W公司意識到開發綠色環保板已迫在眉睫。
公司建立了科研中心,聘請了大批專家學者,夜以繼日地研究探索,在木業界權威的指導下,終于將“活潑好動”的甲醛的“手腳”捆綁起來,在此基礎上,還開發出了納米環保板,進一步增強了板材的抗老化功能,產品質量更加穩定。其自有品牌成為我國木業界的知名商標。
近幾年W公司準備上市,聘請了本省有名的事務所對其進行IPO審計。W公司為了上市做準備,在公司機構設置、內控、業務活動上有很多新動作。
W公司的內部審計部門即審計監察部是在2018年年初成立的,目前處于起步階段。審計監察部經理在監察部門成立初指出了未來審計監察工作的六大內容:對公司制度和標準進行梳理篩查、對環保安全和現場安全進行監察、對品牌維護進行監察、對公司職能部門負責人進行監察以及各方面的持續維護和改進。
(二)案例分析
W公司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上存在以下問題:
1.沒有建立完善成熟的內部審計體系。公司成立時間較早,成立之初國內尚未有完整的內部審計體系,W公司自然也沒有建立內部審計機構,風險管理主要靠管理層識別。近幾年,隨著房地產行業的興起,裝修市場也越來越火爆,W公司趁此機會發展擴大公司規模。由于公司規模的擴大,風險管理逐漸引起了公司領導層的關注。W公司開始建立審計監察部門,但是該部門只是履行了一部分內審部門的職責,未能充分發揮其在風險管理中的優勢。W公司內部審計體系主要在兩個方面不完善,一是內審工作分工不明確,二是內審工作涉及范圍狹窄、風險管理領域涉及不深。
2.內部審計目標定位不清晰。公司的審計監察部工作目標以合規性為主,將規范內部人員廉潔自律作為重點工作,較少涉及其他經營活動中的流程。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有領導建議、監督評價和協調整合,而W公司僅僅將內審設作監察機構,限制了內審的審計范圍,未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和內審在提升企業價值上的優勢。
3.內部審計部門獨立性不強。2018年年初,為深入落實集團公司年會精神,W公司正式成立審計監察部。由于成立倉促,審計監察部的主要成員為原來財務部的人員,并且原來的財務人員中有公司管理層的親屬。這樣不合理的人員設置使審計監察部門的獨立性受到影響。雖然表面上審計監察部門是獨立于財務部的,但實際上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不利于審計監察部門的獨立客觀。
四、研究建議
通過以上理論及案例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加強獨立性。獨立性是審計的靈魂。內部審計只有具備獨立性這一特征,才能有效發揮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為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W公司應在董事會下建立和完善審計委員會,由審計委員會指導和監督內部審計部門,確保內部審計提出的建議已得到其他相關部門的執行。并且,W公司應該招聘專業的內審工作人員來擔任審計監察部的職位,保證其獨立性。
第二,拓展審計業務范圍、明確內審定位。W公司審計監察部主要是關注其廉潔自律,審計監察范圍較窄,風險管理更趨向于傳統風險管理階段。隨著企業的發展、規模的擴大和業務環境復雜性的增強,內部審計業務范圍必須得到拓展。除了開展財務收支審計之外,企業應針對其在不同發展時期的具體的客觀條件等,以風險為導向,開展內部控制審計、投資效益審計、發展戰略審計、信息系統審計等工作,拓展審計業務范圍,明確內部審計定位,發揮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的發展,提升企業價值。
(作者單位為樂門集團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程龍.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管理與防范分析[J].財會學習,2017(6):133.
[2] 陳華.探究分析創業板上市公司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J].財經界(學術版),2017(2):259-260.
[3] 吳友鳳.民營企業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研究[D].西華大學,2016.
[4] 王寶慶,張慶龍.內部審計[M].沈陽: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