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振雄
摘 要 廣州迎春花市是廣州人過新年的一個重要儀式,與廣府人“年卅晚,行花街”的傳統習俗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塑造地方認同的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但隨著當代社會的發展,廣州本地年輕人對傳統節日的地方認同受到了全球化與信息化的影響,其觀念在不斷改變。本研究基于對本地“90”后年輕人的訪談,運用文本分析法分析訪談內容,進一步探討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
關鍵詞 廣州本地人 全球化 迎春花市 地方認同
一、前言
“迎春花市”作為一年一度的地方民俗節慶,是廣府地區的獨特文化形式。廣州人普遍認為“不逛花街,不算過年”,“花街”對廣州人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逛花街”寓意著轉大運,沾喜氣,街上琳瑯滿目的花卉作為過年吉祥的象征,滿足廣州人“圖個好意頭”的心理,每年都吸引大批廣州人傾城而出。但近年來,廣州對外開放的水平日益提高,面對外來文化不斷沖擊地方傳統文化的現實,廣府人對迎春花市的理解也在不斷改變。特別是處于互聯網交替新時代的“90后”年輕人,他們對商業化越來越濃的迎春花市的地方認同程度和意義與老一輩相比,存在一定的差異。通過了解廣州本地“90后”年輕人是如何看待象征著地方傳統的迎春花市以及產生觀念差異的原因,探討如何重新認識傳統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轉變與傳承問題。
二、理論基礎
地方認同理論的概念:環境心理學家Proshansky人等1978年將認同概念引入環境心理學,包括地方認同及其相關概念。例如地方感、地方依戀、地方依賴便引起國內外地理學者的持續研究熱情。就目前來看,學者認為地方感包括了地方認同和地方依賴,但在地方認同與地方依戀界定上,仍存在交叉重疊的現象。人文地理學家Tuan首次指出地方感是某些地方與人之間存在一種特殊的依賴關系,具有根植性,使人們在心理上產生情感的依附與滿足。而地方認同作為地方感中的一個維度,是從心理學的角度探討人對地方的認可。
Proshansky等人依據自我與物理環境之間的認知聯結提出地方認同概念,認為地方認同將個人身份與地理環境聯系起來,包括有意識和無意識的觀點、信念、偏好、感覺、價值觀和目標以及行為傾向和技能等。地方認同是涉及認知、情感和意向三個心理層面的一個多維概念。
因此,本研究基于目前常用的地方認同維度劃分方法,將地方認同分為情感認同、認知認同和意向認同三個維度,討論廣州本地“90后”年輕人對迎春花市的地方認同的情況與變化。
三、“90后”年輕人地方認同現狀分析
本文緊緊圍繞研究問題,即廣州本地“90后”面對商業化越來越濃的迎春花市,他們的地方認同程度和觀念是否發生變化,通過半結構式訪談的方法開展調查。訪談提綱是基于相關文獻中地方認同量表的思想而設計的。為使訪談更具代表性,我們選擇了教育程度與職業背景不同的12位訪談對象。筆者于2019年2月1日至2月15日主動聯系小學、初中、高中的廣州本地同學與朋友,與其進行深度訪談,取得了積極的回復。最終完成正式訪談12份,時間最短約30分鐘,最長約70分鐘。
(一)“90后”年輕人對花街的情感認同狀況
情感認同是人們對某種意識形態進行評價、選擇時所產生的滿意、喜愛、肯定等主觀情緒體驗,一般不易改變,具有穩定性。通過文本分析,廣州本地的“90后”年輕人對花街的情感認同表現出高度一致性,大部分受訪者表示在逛花街的過程中,一種歸屬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逛花街的感覺很開心激動!身為廣州人很幸福啊!”
——(A5,女,25,高中,公司文員)
“每年花街都會有別出心裁的設計,燈飾、牌坊的創新都讓我收獲到身為廣州人的自豪感。”
——(A1,男,23,本科,在校學生)
“花街人擠人的感覺,能感受到廣州人的熱情啊!耳邊響起的都是粵語,有種很親切的感覺,我大廣州真棒!”
——(A4,男,23,專科,珠寶設計)
但在訪談中還可發現,受訪者認為花街還是產生了變化:
“現在花街都不像以前那樣賣花,工藝品店占了多數。”
——(A7,男,23,專科,視覺設計)
“這幾年花街越來越商業化,不像以前傳統的花街以賣花為主”
——(A3,女,23,本科,在校學生)
隨著花街越來越商業化,廣州本地“90后”認為傳統的花街已經漸漸發生變化,現代化的工藝品店開始取代傳統的花藝店,成為花街的主角。但可以看出,廣州本地“90后”年輕人還是希望通過表演或者景觀找到從前熟悉的回憶,找回一種“廣州記憶”。
(二)“90后”年輕人對花街的認知認同狀況
認知認同主要體現在觀念上的認同,包括感覺、直覺、記憶、想象等,是對客體的一些概念、符號等的認識與了解。大部分受訪者認為花街是過年必不可少的重要習俗:
“沒逛過花街,就等于沒過年啊,廣州人一定會跟家人去的,畢竟這是我們的傳統習俗。”
——(A1,男,23,本科,在校學生)
“逛花街是過年必備的活動啊,特別是年三十晚一家人去逛。”
——(A8,男,23,本科,旅游規劃師)
“逛花街是廣州人過年的一種習慣,體現了廣州特色啊!”
——(A9,女,23,本科,銷售專員)
但仍有部分受訪者認為花街沒有長輩們提及的那樣神圣,過年不一定逛花街:
“花街太多人了,加上每年花街都是陳列類似的內容,很枯燥,現在足不出戶,通過網絡或者電視都可以遠程感受到花街的氣氛了。”
——(A6,男,24,研究生,在校學生)
“一般來說,過年需要的花卉已經提早準備好了,就不用去花街采購了,年三十還是多抽多點時間來陪陪家人比較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