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記者 宋誼青
新一輪“智慧場景”的浪潮正在涌來,并在給電視這個暮氣昭昭的市場帶來新的變化。近日,首度闖進世界500強的小米集團對外公布2019年上半年財務報表。財報顯示:小米電視業務在國內以及海外市場,2019上半年全球出貨量540萬臺,出貨量穩居中國第一,全球前五。
縱觀過去數年的市場發展,大屏電視行業早就先于手機市場碰觸到了天花板。嚴重點兒說,電視行業已經是夕陽西下,用戶購買的意愿、打開率已經越來越低。
奧維云網消費電子事業部總經理朱圓圓在7月份參加中國智能顯示與創新應用產業大會時透露:2019年上半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為2200萬臺,同比下降2.7%;零售額規模為640億元,同比下降了11.8%。
目前市場主流的55寸品牌電視,絕大多數售價都在1500-2500元之間,65寸電視最低也已經下探到3000元價位。前不久拼多多曾聯合JVC推出了售價僅1999元的65寸智能電視,無疑將價格戰拉入了更深境地。毫無疑問,目前智能電視市場的價格已經擊穿底線,后果自然不言而喻。
對于這種市場現象,家電行業觀察家劉步塵表示:“國內電視品牌大打價格戰的主要原因,還是在于本身創新力不足,很多時候國內品牌都是在做微創新,而這種微創新是不足以支撐價格上漲的。在產品同質化嚴重的情況下,價格戰也就成為必然。”
不過,近期各手機品牌入局智能電視市場后,可以發現多家廠商的新品(智慧系列)價格都略高于市場上的主流產品。其中榮耀55寸系列智慧屏售價分別為3799元和4799元;TCL55寸系列智屏的售價為3999元和4999元;海信55寸社交電視S7系列的新品價格分別為4999元和6999元。
通過這種對比可以明顯看出“新舊”兩類產品的價格差異。作為家庭生活的必需品,電視已經與每個家庭形成互聯,構成了生活本身。從彩色電視到數字電視、再到網絡電視,從買得起到看得豐富,中國家庭的電視觀逐步從實物附加上升到精神上的滿足。與此同時,接入互聯網內容與部分功能但保持傳統外形的智能電視開始進入瓶頸期。
顛覆式創新并不是一句口號,它的實現由一系列技術革新澆筑。
事實上,長久以來,傳統彩電企業強調其產品“實用主義”,在技術、性能、功能上不斷創新,但在產品外觀上往往會出現千篇一律、不夠時尚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好的產品外觀可以在第一時間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從這點上來說,彩電可以說是客廳的門臉,一臺洋氣的彩電能提升客廳整體的時尚感和品位。但話說回來了,彩電產品固有的方方正正、黑漆漆的傳統形象非常難以突破,也成為了彩電企業普遍苦惱的問題。

海信2019 CES正式推出70寸-100寸三色激光電視
因此,在今年上半年,彩電市場整體表現依舊平淡,受到房地產行業、彩電家庭中心娛樂化功能減弱、行業內競爭增強等因素影響。在此背景下,不少彩電品牌開始思變。如康佳近幾年來開始大幅的多元發展變革。當前康佳的三大業務分別是消費類電子業務、供應鏈管理業務和環保業務。根據康佳財報,康佳彩電業務對公司營業收入的貢獻從2013年的81.89%降至2014年的75.67%;2017年該數據為38.41%,發展至2018年,這項數據僅為21.45%。
從目前來看,國內家電整體市場競爭激烈,但新興廚電產品卻在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下得到了快速增長,從而吸引了包括海信、創維、康佳、TCL、長虹等彩電企業紛紛布局,但隨著更多企業進入,廚電企業市場競爭也將變得更激烈。
自去年以來,傳統彩電品牌也逐漸賦能電視的智能化和連接屬性,電視智能連接成為其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環節。而從生產商來講,傳統彩電品牌歷史悠久,具有強大的生產制造能力,這是很多走代工之路的互聯網電視品牌所不具備的,實際上不少互聯網電視品牌的產品正是來自于傳統彩電品牌的產線。目前,很多互聯網電視品牌更多地選擇與傳統彩電品牌合作的道路,再不能像兩三年前那樣“叫板”傳統電視品牌。
在互聯網時代的當下,家電企業不僅需要創新,而且還需要改革思變。面對相對成熟,市場需求接近飽和的中國彩電市場,多元化轉型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彩電企業開始發力廚電領域,這將補齊它們在廚電產品上的短板,逐漸實現人居戰略的閉環。在5G時代,提早布局高端智能廚電產品,極有可能在未來廚電市場擁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