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人愛
(溫州市甌海區甌海實驗中學,浙江 溫州 325000)
問題化學習是以學習為中心,以學生的問題為起點,以學科的問題為基礎,以教師的問題為引導,是一種基于問題系統不斷優化的學習方式。在教學實踐中通常以一個具有內在聯系的問題系統,組織和展開學習活動,或以“問題鏈”的形式呈現學習者對于問題的思考過程和主要路徑,從而促進學生從“被動學習”走向“主動學習”,從簡單的“學會”走向復雜的“會學”,從學會“回答問題”走向學會“發現并提出問題”,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我們的課堂教學都有它的三維目標。如果我們只是將其中的知識目標以告知的方式而簡單地呈現給學生,他們的收獲將只停留在知道了零星的幾個知識點而已。即使教師也可能會告知其中涉及的方法,知識發現的過程,科學研究的方法,但這種被動的學習方式根本無法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如果我們將這些學習目標隱性化、問題化,將其轉變成學生身邊的問題,甚至是學生自己發現、提出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嘗試解決問題的欲望,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學習目標便會水到渠成.學生的思維將得到充分發展和提升,學習目標也將上升到更高的層次。
例如九下第一章第五節《遺傳和變異》第一課時,我們可以將學習目標設定為:
什么是遺傳和變異現象,你的身邊有遺傳和變異的現象嗎?
生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是如何傳遞的?
染色體、DNA、基因有怎樣的結構層次關系?
然后針對核心問題,將其細化,:

學習目標問題化能促進學生從“被動學習”走向“主動學習”,了解了知識發展的過程,探索中自主構建了染色體、DNA、基因結構層次關系,體會了科學家的思維方式和科學研究的方法,落實了三維目標,提升了科學素養。
科學的本質特征是探究,體現科學探究的精神,是科學教育面向未來的必然要求。在科學教育中,應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讓學生通過手腦并用的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過程,更深刻地理解科學知識,更好地掌握科學方法,發展科學探究所需要的能力,相對物理化學來說生物的實驗探究要少些,有時需要開展思想探究,在思想探究中簡單的對話式或呈現式教學,對學生缺乏有效的刺激,教學效果不佳。這就要求學生將生學習過程轉化成以一條核心問題為主線,并圍繞核心問題自我構建一系列的問題系統,并通過小組合作形式解決這些問題,要讓學生建立起這樣的問題系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
每一個科學知識的發現放在其學科歷史脈絡中都有其特有的時代性,學生只有站在當時科學家的角度才可能發現有價值的問題,才可能體會當時科學家的思維方式,所以鼓勵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使學生提出有價值探究問題的有效策略.如《遺傳和變異》教學過程圍繞“生物體內遺傳物質是如何傳遞的”核心問題設計的問題系統,就是引導學生站在科學家的角度去思考和解決問題;
整堂課老師帶領著學生好像穿越到了17世紀,沿著遺傳物質的研究歷程回到了現代,一路上他們就好像科學家不斷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而后又產生新的問題,從中獲得的不僅是課本上知識點,同時讓他們感受到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獲得科學思維方法的鍛煉、實驗設計的感性認識,為學生學習探究實驗設計奠定基礎。
科學探究的主要形式是實驗探究,任何實驗的設計總會存在不足和缺陷,而這恰好是激發學生問題意識、構建問題系統的最好資源.如反駁有關生命起源的“自然發生說”之腐肉生蛆觀點,教師此時可以先不展示巴斯德的肉湯實驗,而是利用這一契機引導學生構建新的問題系統:你認為燒瓶里的肉湯變質滋生的細菌從何而來?如何排除肉湯中原有細菌以及空氣的干擾?如何設計對照實驗,讓實驗更有說服力?學生將這些實驗思路問題化以后提出自己的改進措施進行新的研究最后在交流評價的基礎上,教師再展示巴斯德的經典實驗,與學生的實驗設計進行對比,提升學生的成就感和探究知識的熱愛
自我反思追問策略是構建問題化學習方式的較高階段,該策略更多的是在解決某一問題以后,引導學生回顧自己的思考歷程,從而獲得這種思考歷程的經驗提升.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會追問自己:就這一內容我是如何發現問題的?我發現了哪些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我是從哪些角度思考的?我又是采用什么方法解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與其他同學的不同之處在哪?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自我反思和追問不僅僅是一種構建問題系統的策略,更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反思與追問中,學生往往能發現新的、有價值的問題,從而開展新一輪探索。
如;《遺傳和變異》一課小結片段:
師:通過探索我們明白了遺傳物質是如何傳遞的,也解開了生命性狀的密碼,現在請同學們回顧我們的探索歷程,談談你的感想或者收獲或者提出你還想探索的問題。
生:基因決定生物的性狀,那么基因中的堿基排列順序有可能改變嗎?
(課堂馬上活躍起來)
生2:我認為是可以改變的,變異現象的存在就是最好的證明,我想知道我們能人為地控制它的排列嗎?
生3:可以,難道你們沒聽過轉基因食品嗎?不過具體怎么做到的我很好奇。
師播放有關轉基因技術的視頻,首例基因編輯嬰兒更是獲得學生的關注,有關它的社會倫理問題又引來了一場唇槍舌淡,課堂響起陣陣掌聲,課堂氛圍再現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