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維義
從上世紀到本世紀初全球發生了多次金融危機,比如墨西哥金融危機(1995)、亞洲金融危機(1997)、美國次貸危機(2008)等波及范圍較廣、對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影響較大。基本都是因為金融機構發生危機或破產等行為對其他金融機構再對整個經濟發生連鎖效應。所以監管金融機構間的系統性風險或者溢出風險具有深遠的意義,防范于未然。銀行業在整個金融業處于樞紐地位,作為經營貨幣的行業,不可避免的伴隨著高風險。截至2019年,中國經濟總量已達80多萬億元,而銀行資產卻達到250多萬億元,銀行的高負債率和高杠桿率帶來的高風險讓人不得不去監管和關注。證券市場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捕捉著各行各業一絲一毫的變化。用證券市場股票的變動情況研究機構的風險和溢出風險不失一種好方法。
VaR最早是由JP摩根銀行在1993年提出來的,是該銀行在風險監測模型的核心要素,是對金融資產收益率分的研究,以此來衡量風險的大小程度。隨后在2009年Adrian 和 Brunnermeier首次提出條件風險價值(CoVaR)的概念,用來測量當一家或者一個行業發生危機時,對其他機構或者整個行業產生的溢出風險即系統性金融風險價值,并提出了運用分位數回歸估計CoVaR的方法。
VaR英文名全稱為Value at Risk。測量的是在一定的置信水平 (一般取95%到99%),金融資產或組合,在一定時期內所面臨的最大可能的損失值。數學表達式為:P(Δp>VaR) =1-α。VaR的計算方法有歷史模擬法、基于Delta-Normal的VaR估計、蒙特卡洛模擬。
CoVaR是指某一個金融主體發生風險困境時,另外金融主體的VaR值。是一種溢出關系,表示金融主體發生風險困境,通過各個方式擴散、傳導的結果。本文運用分位數回歸的方法計算CoVaR。進一步更好衡量溢出風險具體的大小,因此定義ΔCoVaRij,表示j對i的風險溢出值:由于不同的金融機構間VaR值不統一,差別比較明顯,因此需要將ΔCoVaRij單位標準化,得到
為了探究上市銀行間溢出風險,考慮到樣本量越大越好的緣故,本文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6 家上市銀行,并進行了分類。國有銀行有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有平安銀行、浦發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區域商業銀行有寧波銀行、南京銀行、北京銀行。考慮上市銀行上市的時間,以及交易日是否缺失等多種因素,選取以上16家上市商業銀行從2010年9月到2018年11月的交易數據,每組一共1998個數據,數據來源于招商證券客戶端,運用的數據處理軟件stata14和matlab2016a。
在數據處理方面,采用每個交易日的收盤價,通過檢驗收盤價不平穩,所以采用了對數差分的方法進行了數據處理,即為股票的收益率。然后分別計算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區域性銀行的綜合收益率,計算方法是通過采用每類銀行中各個銀行市值占該類銀行總市值的比重作為權重,對該類銀行的個體收益率進行加權得到綜合收益率。
表格1 三類銀行的VaR和%CoVaR值
由于篇幅原因,就不列舉資產收益率、qq圖、描述性統計列表,從筆者觀察這些圖表得出的結論有收益率序列不是很符合正態分布,尤其在兩端具有厚尾的特征。偏度小于0和峰度值在10左右,具有尖峰厚尾的現象。
表1中的數字表示%CoVaR,而括號中的數字表示單個的VaR。通俗來講VaR是指在設定的置信水平下所能損失的最大收益率,比如表格1中的第一個值表示有90%的概率NCB的損失的收益率不超過0.0135。VaR的值越大說明他的風險值越高。還可以看出國有銀行的風險是低于股份商業銀行和地方商業銀行的,這也與現實中股票的波動相吻合,國有商業銀行的波動要比其他兩類的波動率要低。而且,股份商業銀行的風險要高于地方商業銀行。風險從大到小為DCB>SCB>NCB。
再看溢出風險(%CoVaR)卻和各自風險大小的排列順序剛好相反,說明其他兩類商業銀行對國有商業銀行產生了較大的溢出風險,而且國有商業銀行的抗風險能力也有限,國有商業銀行對其他兩類銀行具有穩定、降低風險的作用。
它們各自的風險從小到大依此為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商業銀行、地方商業銀行,但是他們的溢出風險正好相反。說明國有商業銀行的風險較低,而且造成的溢出風險比較底,地方商業銀行的風險要高,而且造成溢出風險比較高。
國有銀行要加強自身的抗風險能力,避免其他商業銀行對自身造成的溢出風險,監管部門業應該加強對地方商業銀行的監管,已達到降低地方以及股份商業銀行自身的風險和對其他類銀行的溢出風險,有效的降低商業銀行間的溢風險。由于不同類型的銀行由于自身的經濟規模、資金實力、市場份額、業務范圍等等差異致使造成的自身風險和承受風險的能力不同。所以監管當局在設立銀行的風險管理準則時,應當區別設置,差異化管理以使得銀行能夠靈活經營、健康發展。